我的日记
繁体版

2022年8月26日

    今天回宿舍住下了。

    因为是省外学生返校的时间,但我们宿舍楼里大多都是省内的,所以到目前为止没见到几个人,我们宿舍只有我一个人。

    那我们来聊聊有关一个人的话题吧。

    我不是一个很合群的人。

    或者说我不喜欢主动去合群。

    有性格原因,也有一些别的原因。

    给大家分享一下,说不定有同样感觉的同学们可以抱团取暖。

    先来跟大家说说性格问题吧。

    在我小的时候,我是个很内向的孩子。我所谓的内向呢,指的是我跟熟悉的人可能会很放得开,但是面对不熟悉的人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完全封闭的,除非陌生人愿意把我打开。当然那时候的我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合群的,没有很强的主观性,无论什么都跟着别人走。

    如果让我自己描述的话,我愿意称那时候为外热内冷。跟外人怎么都行没什么原则,跟自己人就有脾气有情绪。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不妙。

    不知道有没有与那时的我性格相似或者相同的小伙伴呢?其实啊,这样的性格孩子也可以称之为懦弱,很容易受别人欺负。为什么呢?你想对一个暂时陌生的人表现出善意,可是小孩子并不会记住善意,他们只会记住这次开了你的玩笑而你没有任何表示。那么下一次他们再想要开玩笑的时候会冲谁来呢?当然我说的这些不是普适的,对于BJ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孩子可能就不适用,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是素质教育,大家都有积极正能量的价值观,那就另当别论。

    这样的孩子,在一群心怀善意的孩子群里会很合群很舒服,但是在一群价值观还未树立起来的喜欢玩闹的孩子里可能就是那个被用来转移矛盾转移注意力或者被欺负的对象。

    而那种性格在我体内一直住到了初中快毕业。

    初三那年我经常会感受到一些不是特别善意的玩笑,但是那时对我的影响还不大。

    到了高中呢,我告诉自己你要主动要乐观,别人敢拿你开玩笑就把拳头放到他的脸上。

    可是高中我过得更差。

    那时我能明显感觉到我的性格是在改变的,虽然可能不太彻底,至少我在努力着。

    然而高中的我遇到了一个奇葩的环境。

    不可否认的是,一定都有一点自己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太硬,也或许是因为太软,也或许太亮,也或许太暗。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太敏感或者太松弛。

    现在回想起那段日子来,也不会觉得有太深的感触,可是我能很明显感受到那段时间留给那个性格转变中的我的印记。

    从前我跟熟悉的人是个话痨,天南地北无话不说。

    现在我不爱说话了。

    语言是世界上最有用的武器,也是最无用的。

    一个不好的环境就像是一个场,有着特定的效应力,也可以把他描述为我们传统文化里的势。得道天助,失势寡助。

    可能就是因为那段时间,形成了我骨子里的冷漠吧。

    上完高中,我的世界观也在崩塌的边缘。我需要重新塑造我的世界观,于是我说,上了大学你要热情要微笑。

    于是大一上学期我又度过了痛苦的一学期。

    作为一个曾经疼到了骨子里的人,真的不能强制要求他一定要积极和群。以我自身为例,我对身边的人百分之两百的积极,可是我骨子里就是冷性的人,所以显得很牵强,很假。自己难受,别人也不轻松。

    于是大一下学期我开始思考合群的意义。

    合群真的重要吗?

    我冷漠坚强就不可以过好我自己的一生吗?

    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的。合群只是融入一个环境,也未必就是适合自己的环境。

    就像我们常说的同流合污,一股清流等等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啊。

    我认可《乌合之众》的观点:融入群体只会降低个体的智商,使集体变得思维简单而已,即使是行为最复杂的集体。

    所以现在的我乐得做一个主动不合群的孩子。并非抵触集体,有趣的项目当然也组团参加。也并不主动合群,本身我就长成了性冷的人,没必要牺牲我自己的感受讨好别人。当然也并不孤独,我也有着一些很要好的朋友,也并非像路明非那样找不到真正的朋友的归属感。

    甚至就连对我父皇母后老姐,我也不像以前一样有太多的话讲给他们听。

    我就是个这样的小孩,需要安全感需要空间,温热却也孤僻,自信偏执又中二地走在自己的路上的死小孩。

    那么,碰巧看到这些内容的你呢。

    我想听听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