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之天山行
繁体版

第五十九章:巡边踏查

    回想着自己前些年过得奢靡生活。

    李鹏程不得不如实交代,他把索贿来剩下的5万元全给了情妇张静。

    为了减轻罪行,李鹏程托自己爸妈寻找张静,恳请她退出那5万元。

    然而,张静不愿退出赃款,告诉李鹏程父母,李鹏程给她的钱财早已挥霍完毕。

    这边的张善善听说,李鹏程索贿的10万元。

    5万元给周华在伊宁市开发区买了一套房,5万元偷偷给了张静。

    而作为正室,她是一个字儿也没见着,顿时勃然大怒。

    恼羞成怒张善善,火冒三丈,她这个正妻在李鹏程眼里连个屁都不是。

    张善善听人说,李鹏程这一进去,不知判多少年呢。

    当相关工作人员到她这里调查了解情况时,张善善一推二六五,给前来调查取证的工作人员一张离婚申请书。

    耐不住张善善的胡搅蛮缠,工作人员无奈离去。

    反而是周华,很快从最初的惊愕中恢复过来,多方筹措资金,甚至表示必要时考虑卖房……

    让周华意想不到的是,李鹏程当年并没有跟张静分手,俩人一直偷偷摸摸过着夫妻生活。

    张静成为李鹏程的情妇后,一味地向李鹏程要钱。

    李鹏程和张静的关系,本来就是以李鹏程追求张静为始,俩人演出了权与色、欲与情、金钱与爱交换的闹剧,还原了一场为物质上的利用与交换的剧本。

    李鹏程和张静之间关系复杂,其间羼杂了大量的金钱和物欲。

    但证据表明,李鹏程对张静其实不是毫无感情的游戏和玩弄,而张对李则没有半点的真情实意。

    李鹏程最终东窗事发,判刑入狱。

    期间,除了他年迈的父母去新源县监狱探望他后,就是周华看望他了。

    妻子张善善已经跟他离婚,张静也来个小鬼不见面。

    周华泣不成声告诉李鹏程,让李鹏程在监狱好好表现,她跟儿子在外面等候他。

    李鹏程被判入狱在广仁乡掀起了轩然大波。

    广仁乡的各族老百姓对周华这个一向嗤之以鼻的女人另眼相看,私底下都评论,周华虽说当年干过不光彩的事,可终归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张善善则被街坊四邻戳着脊梁骨,连带着她的商店都没人去购物了。

    生意萧条,广仁乡在背后说三道四,让张善善抬不起头来,她决定离开广仁乡出去打工。

    就在李鹏程入狱半年后,张善善离开了广仁乡。

    而这边的张静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李晖万万没想到,嫁给他的妻子一直暗地里给他戴着绿帽。

    对于张静,李晖是爱恨交加,无可奈何。

    张静便利店的生意一落千丈。

    李鹏程入狱后,不甘寂寞的张静又跟一位劳务经纪人勾搭成奸。

    在广仁乡,她是没啥生意可做了,于是她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打着给劳务经纪人打工做饭的旗号,跟着这位四十多岁膀阔腰圆的经纪人四处辗转于伊宁市、博乐市或其他县市乡镇。

    老实巴交的李晖敢怒不敢言,心想,只要张静不当着他的面偷男人,他就睁只眼闭只眼。

    广仁乡派出所的豆腐渣工程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重视。

    于是,伊犁地区开展了清理蛀虫的活动,建筑市场也越发正规起来。

    建筑市场也不好干了,田穗产生了改行的想法。

    他在广仁乡陪伴老人居住的一段时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广仁乡不少年轻人外出打工。

    田穗这几日行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碰到的基本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年轻体壮的人们都外出打工去了。

    这些年随着农村“打工潮”的兴起,导致原本热闹的广仁乡一下子变得冷清起来。

    远处精致的二层小楼与低矮破旧的小屋,处处印证着广仁乡时代的变迁。

    村子十字路口的“人场”也寂静下来,再也不见村里人汇聚在一起亲切打着招呼、欢声笑语的谝闲传子(拉家常)。

    望着村口坐着几个饱经风霜的老人静坐在路边,吧嗒吧嗒地抽着莫合烟,这群老年群体默默地守护着家乡日渐荒芜的田野和村庄。

    一处处紧闭的大门和荒草丛生的院落,无不在悄悄诉说乡村的落寞。

    记忆中那个曾经炊烟袅袅、鸡鸣狗叫、人声鼎沸的农村景象只能成为往昔的过去,被埋藏在落叶缤纷的泥土里,成为时代的痕迹。

    蹲在昔日繁华的十字路口边,望着眼前熟悉的老人们。

    田穗也吧嗒吧嗒抽着烟,眯着眼跟老人回忆着昔日的场景。

    “穗子呀,老田有福气呀,养的几个孩子都有出息,不说别的,就你家在村里种地的田薪都能干着哩。哪像我们这些老家伙,买个煤炭都得自己朝煤房里弄,哎----”

    这一日,田穗做了人生的又一个重大决定,回农村来发展事业,顺便捎带着帮助下周围年老体迈的街坊四邻。

    田穗除了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到斯德克江的广仁乡石榴畜牧业农牧公司外。

    他听说,这两年开康拜英(收割机)能挣大钱。

    于是,田穗又买了两台收割机,聘请两位师傅收割庄稼。

    由于田穗新买的收割机功能齐全,从6月底开始,他就跟车在伊犁各县市收割庄稼。

    6月底收割小麦,8月份收割油菜,9月份又到昭苏县收割春麦,9月底至10月底收割玉米。

    第一年,田穗就挣得盆满钵满。

    到了第二年,康拜英的成本钱挣了回来。

    给田穗开收割机的两个师傅见他挣了大钱,缠着田穗购

    买他的两台收割机。

    田穗将收割机倒手一卖,相当于两台机子,两年净挣了20多万元。

    在新疆南疆的某边防哨所,驻守在祖国西北边陲的边防战士对无人区、山林、荒地等地段进行全方位的巡逻,确保边境一线的安全稳定。

    荣昌骑着高头大马,跟随战士们巡边踏查。

    笔直的身材,一张边风寒月洗礼勾勒的黑而粗糙的俊脸

    根本看不出他实际的年龄。

    由于荣昌军事素质过硬,被上级部门调到南疆守卫祖国。

    不到四十岁的他,已经在团长的岗位上干了七八个年头了。

    在凛冽的寒风中,他亲自带队巡逻,嘴唇上的道道裂纹,丝毫不影响他对工作的投入。

    荣昌给身边的战士们留下的印象是要求严格、以身作则、军事素养和政治素质极强,讲话生动而富有感染力,是一位优异的部队领导。

    为了进一步落实边境管控举措,充分激发各族群众护边员固边守土职能作用。

    某边防团长荣昌跟官兵带着辖区群众护边员,采取徒步和骑马方式开展了一次军民联合执勤踏查行动。

    在踏查途中,官兵们发现破败的铁丝网,及时进行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