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日不落
繁体版

第六十五章 产业上的猪以及汽车重整

    金山市,星光电灯公司……

    巨大的闪电横劈标志,出现在围墙的上方,透过围墙中的栏杆,还能看到一座还在建工的工厂。

    工厂的建设流程基本都是对接式的,何为对接,其实就是和原材料等其他部门能够最大限度对接,保证生产效率。

    而这种对接式的工厂建筑模式,在如今汉国的产业界十分受欢迎,因为是在龙江诞生,又被称为龙江模式。

    而对于星光电灯来说,这已经是它们建造的,第五个工厂了,几个月内建设五个这样巨大且先进的工厂,如果放在以前,实际上根本不可能这么快完成,而且就算完成了,产能和质量上也很难保证。

    但是在这种全新组装式工厂建设标准下,其实不是现在的速度快,而是原来那种建设方式太慢了,毕竟那个时候,没有大型机械,也没有现在这么健全的产业体系,想快也快不起来。

    而之所以能够建这么快,除了目前工厂比原来更加先进之外,最重要的是,市场需求导致。

    此时的汉国,乃至整个世界,其实对于电灯,乃至电气化相关产业的需求,是后世人难以想象的。

    电气化对于这个时期的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终于有机会摆脱黑暗进入光明了,虽然很多人依旧会拿煤油同样能够照明来作为理由,但是只要稍微正常的人都知道,两者之间的差距,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简直就像是原始人突然穿越到了现在一样,处处都是差距。

    如果说目前世界大部分国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进行电气化的建设,那么对于某些走在时代前沿的少数国家来说,电气化,就不是所谓的“光明”了,而是进入下一个时代的钥匙。

    这从之前英国搞出所谓的“加速电气化发展法案”就可以看出,电气化对于这个时代人的意义到底有多重要。

    也是借着这个东风,星光电灯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完成了四轮融资,总融资金额突破两亿华元,是汉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最多次融资,并且最大规模融资的公司。

    而在这些头衔之外,还可以加一个“科技”。

    除了融资以外,星光电灯还完成了销售电灯五百万只的成绩,要知道目前电灯的价格因为刚刚出来,价格很贵,一只正常的白炽灯在市场上的售价都高达三十华元,也就是说,这五百万只一共卖了一亿五千万华元,这笔数字,在如今的汉国,几乎可以比的上一些大型企业,一年的利润。

    而市场之所以对于星光电灯反响如此强烈,其实不止是所谓的“从众心理”,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早期汉国对于城市地区电力设施的修建。

    虽然这些电力基础设施,完全就是为电报服务,但依旧改变不了,它是能发电的事实,

    哪怕是在如今汉国即将对电力设施,进行全面整合,并且重新进行大规模基础投资的今天,电灯的吸引力,不仅没有因为所谓的“等一等”而减缓,反而随着基础设施投资而加大了很多汉国人对于电灯这一新兴产物的购买热情。

    对于汉国的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其实说实话,购买一个价值三十华元的新科技产品,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这也是早期购买电灯主要是公家,酒店,旅馆等公共场所,亦或是那些体验新鲜感的富贵家庭,而不是汉国大多数人。

    真正改变这一命运的,是来自汉国的工商部的补贴,所谓的补贴,其实说实话,就是贴价。

    按照汉国最新的“电灯补贴法案”来看,每出产一支电灯,就将收到五华元的直接现金补贴,以及出售后的税收减免,也就是说,一个卖到三十华元的电灯,真正卖到市场时,可能已经减价了至少十华元,甚至更多,而这也是最近几个月内,电灯销量会这么好的一个原因。

    虽然最近有一些人认为给的补贴太多,导致星光电灯这样的公司获利太多,造成了市场上的不公平。

    只不过这样的言论,其实更多的都是那些参加不了这场财富盛宴的人,所制造出来的“怨言”罢了。

    其实不止是电灯行业如此,如今接受全面补贴的电气化产业和内燃机汽车产业,几乎每个月就要被弹劾几次,报纸上有关于汽车的丑闻到处都是,且多与补贴有关。

    只不过这些略微下作的手段,并没有奏效,毕竟大汉帝国内部制定的计划,尤其是产业计划,除非真的玩不下去,撞了南墙,要不然只会一直玩下去,直到产业之花真正的“盛开”。

    而星光电灯,其实就是走在了汉国产业制定中的中心位置,要不然哪怕它的科技再先进,但也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获得这么多的融资和销量,更别提在整个世界打响星光电灯的名头了。

    时代的风口虽说是头猪都能够飞起,但如果这头猪自己无能,恐怕真的就是上的去,却又下不了了,而且一旦下来,恐怕下场都不会太好。

    ………………………………………

    “我们的产业,目前最大的麻烦,其实不是外面那些人所说的养懒人,而是杠杆率……”

    “看看我们很多汽车公司,电器公司的杠杆,这还是给补贴的情况下,要是不给,怕不是马上就要从天上摔下来……”

    “要是他们都摔下来了,咱们之前对于补贴,不都白费了……”

    新任汽车管理局的局长韩升东,是个典型的商人家庭出身,眉宇间更多的,不是官气,而是若隐若现的“财气”,只不过这股财气,又被他这些年积累下来的官气压了下来。

    “都说说吧,该怎么解决??”

    韩升东说话的感觉,其实和官差不多,但是总给人一种商量价格的感觉。

    “韩大人,这杠杆率,其实不归咱们管,就算管了,咱们的权利也够不上金融那边……”

    “要我看,不如把这个麻烦扔给金融司那边,让他们解决……”

    韩升东刚刚说完,就有人站了出来,直接就希望将这个麻烦事甩掉。

    “对,我也觉得老周说的对,这件事本来就不关我们的事,我们是指导汽车产业发展,又不是给他们管账……”

    “说的对,直接让金融司那帮人管,他们搞金融,天天和钱打交道,比咱们厉害!!”

    “就是,早就该把这包袱甩了……”

    那人刚刚说完,就有一大堆人跟着附和,其中不乏一些“消极”言论。

    看着眼前这些动不动就要推卸责任的同僚,韩升东眼神中闪过一丝“失望”,随后便等到他们说完之后,才慢慢开口:

    “各位,我认为,这件事,不光和我们有关,和金融司那边有关,和我们千千万万个买了车的百姓也有关系……”

    “一旦市场出现问题,这些公司欠下的巨额债务,将由谁来偿还……”

    “各位想过没有,他们一旦倒闭,买那些车的人,会怎么样,各位又想过没有??”

    韩升东的话,虽然朴素,但就像一柄大锤一样,砸在这些人的心里,只不过和刚刚差不多的是,他们依旧没有什么办法。

    看到这里,韩升东就明白上面调自己来这里的意义了。

    其实这个所谓的“汽车产业局”,是从工商衙门手中分出来的一个项目子局。

    虽然这个汽车发展局,并不能真正的决定整个行业的发展,毕竟那是内阁和工商之间的责任。

    但是该局却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权责,那就是监督,监督整个汽车市场的发展。

    要知道汉国的汽车产业,经过上一次的“补贴”事件,虽然整规了很多,也留下了一批愿意做事的企业。

    但是这里有一个巨大的麻烦,那就是因为过度高预期,所导致的高额负债。

    嗯嗯这些负债又分为直接债务和间接债务,直接债务主要是由银行贷款组成,而间接债,其实就是最简单的公司债,也就是所谓的发行债。

    这些债务,有的加起来,甚至超过了很多公司本身价值的一到两倍,最夸张的,甚至有四倍。

    而他们之所以能够借到这么多钱,除了和市场的发展有关,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打着“大汉帝国”的补贴旗号。

    而在这其中,又以“补贴”为主要理由。

    其实目前汉国的汽车产业,实际已经走上了正轨,这种因为大规模扩张而导致的“债务黑洞”,其实在很多人看来,是值得理解的。

    毕竟这些在那些商界人士眼中是“价值投资”。

    只不过一旦这个价值玩不转后,其中承担的责任,就会像山坡巨一样滚落下来,至于会砸死谁,又有谁人知道。

    “各位,我们不能放任这样不健康的产业发展下去,必须要将这股不健康的投资之风刹住,保住我们来之不易的汽车产业……”

    韩东升说完之后,就直接让这些“懒散”的家伙去搜集资料,自己则是写了一封折子,递交给了内阁。

    …………

    “进来……”

    靠在椅子上养神的朱道,看着走进来的秘书,以及他抱着的厚厚的奏折,以及各地的文件,整张脸瞬间就苦了下来。

    要知道在几年以前,很多奏折文件,都是直接交给宫里的,但在几年前改制之后,一些不能重要,但工作量极高的文件,就调配到了内阁,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首相这个最能够决定的人。

    虽然这种行为,被某些人私下里批做“懒政”,但是刘鹏依旧将那些本来由他干觉的工作转了出去,给出去的理由也很简单,保持决断的高效。

    只不过是个人都明白,所谓的高效,也不过是个借口,目的还是将一部分责任推出去。

    而对于宫内那位的决定,内阁是又喜又忧,喜的是,通过这些事情,内阁的权利将会得到极大的加强,忧的却是,这么多每天从全国各地送上来的文件,一旦出现披露,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

    尤其是处理这件事的人,很可能都要受到牵连。

    这也是官场的一个弊病,没事干的时候,大家都发愁,没有事怎么显示才能,怎么晋升,但真的有事了,反而唉声叹气的害怕把事情搞砸。

    “今天怎么这么多??”

    “我记得这几天的文件,相比于上个月都少了不少??”

    朱道看着桌上半人高的文件,脱口而出就是一句质疑的话。

    这也不怪他,毕竟这么多文件,要是全都批改下来,不知道会有多累。

    “朱相,这些很多都是东印度那边的事情,您也知道,最近东印度在划分区域,事情多的很……”

    秘书将随后一锣文件放在另一张备用书桌上后,语气平淡的回答了刚刚朱道所问的问题。

    作为朱道的秘书,他基本要做到话准,话平,话到这三点。

    “行了,你先出去吧,我一个人慢慢处理……”

    朱道看了那些堆砌在一起,半人高的文件,心里叹了口气,随后便对秘书招了招手。

    “是,朱相!!”

    秘书看了最后一眼,便离开了这间办公室。

    “唉,国事艰难!!”

    朱道叹气一声,便钻进了眼前的这片文件堆。

    看着手中有关建议将整个南洋组成一个总督区的提议,朱道反复看了几遍,随后用钢笔在上面画了一个“否”字。

    好像知道会有人继续上奏,他还专门拿起一份新的奏折,在上面写了一篇长长的奏折:

    “东印度之大,自荷兰人之时,便设立总督府管制,然而我大汉与荷兰那种粗糙殖民大有不同,更有兰芳案例在前,故可设总督区,但却得分地,以保平衡,防止一家独大……”

    这句话基本的意思,非常清楚,基本意思就是设立总督可以,但必须是总督区,而非类似兰芳那样的总督府,也就是说要分权。

    由一个大的总督区管辖整个南洋,但在底下,要细分,保证平衡,防止任何一方借着所谓的总督区,占据最大的权利。

    写完这篇后,好像还有些不满意,朱道又跟着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字数不多,但基本意思就是要求内阁各部审理,有关于总督区,以及所谓细分总督的事宜。

    洋洋洒洒的写了数百字,直到盖上宰相官印的那一刻,这件有关于“管辖”的大事,才正常开始进入到最后的快车道。

    这就是目前汉国的体制,基本由四级组成,地方,内阁,议会,以及最后的皇权。

    在这套权利架构中,地方上奏,内阁审批,议会质询,最后皇帝签署,哪一条都不能少,少了就会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执行不下来的情况。

    虽然看似皇权处于这套权利体系最后的位置,但却掌握了最大的权利,那就是“决定权”,任何一个大一点的决定,都要有皇帝同意,只要皇帝不同意,那就不可能通过,甚至如果对内阁议会不满意,还可以就地解散,重新组阁。

    虽然到目前为止,这个权利根本就连使用都没有使用过,但是却像一把宝剑一样悬浮在所有文官的头上,告诉他们,不是什么事都可以做的,做错了,可就不是简单的“惩罚”。

    “哼,一个个的,就知道要钱,这朝廷哪有这么多钱,给你们乱造!!”

    连续看了几份索要资金支持的文件,朱道一边将写下“由财部审理”,一边将这些文件,甩到了角落。

    对于他来说,这种事是很常见的事情,而对于外面那些一天到晚琢磨国库钱的官员来说,可能他们做梦都想不到,他们心心念念的“宰相”,就是这么糟蹋他们的苦心忽悠之作。

    连续翻了几个有关于地方建设的文件,在看到“汽车产业负债风险”的奏折上,朱道停顿了。

    看着这本奏折中写的各种“高负债”的危害,朱道的脑子不断的进行各种评估,最后下笔:

    “汽车,国之重器,不可不重视,不可不察,所谓债务,应当谨慎,凡是债务过高的企业,可保留一年的补贴时间,允许其解决债务,债务标准,可按一半为准,凡是超过估值一半的,可先评估其风险,再做打算……”

    当这份折子写完之后,朱道眼神复杂的扫了扫,最后又写下了:

    “任何行业,都由少数巨头统领管辖,最后发展壮大,今我大汉汽车行业,群龙无首,乱发债务,故当选一二企业,重点培养,逐步吞并其他公司,保证产业完整和行业竞争能力……”

    朱道曾经在工商做过,所以对于如何发展产业,其实他的内心,是有杆秤的,最明显的就是当年的橡胶产业整合成几家大的生产公司,这些都是朱道的手腕。

    第二天,有关新的汽车金融风险法案,就出现在了整个汽车圈,一时间,躁动之声不绝,但又很快平息下来,无他,补贴实在太香了,没有了补贴,谁敢保证自己能够活下来。

    而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慢慢的也就出现了朱道所说的“吞并”,汉国的汽车工业,即将进入到由少数巨头统治的时代。

    求月票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