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杯弓蛇影开始穿梭成语世界
繁体版

第五十六章 遇到小偷了

    这府里头上下,一百多口人吃饭,所以人多没好饭。这个厨房在东北,一个殿座,作了厨房啦。

    是坐东向西,一进门南面的大笼,北面一带的条桌板凳。煮饭锅是头号大铁锅,米是奉米,也不用拿水泡锅里水一开,随着就下米。米还没伸开腰,把笸箩捞满了为止。

    拿汤布把笸萝上的饭一围。这个饭叫半熟。要是吃菜啦,到这冬令时节,就是大白菜。就着米汤,把白菜用刀一切,往锅里一扔。抓上几把盐,不管咸淡,再搁上点香汕,真是满天的星的油珠。

    反正好吃不了。饭是管够,菜是每人一碗,故此菜不够吃的。因此伙计们,都预备咸菜,为是多吃两碗饭。

    张德妙一听,还得是王老侠客,跟自己去吃过一样说的真好。

    因此张老千约董正到厨房去吃饭,遂问董正有筷子没有,董正说:“我没有。”

    张老千说:“不要紧,厨房里有的是。”遂叫道:“董头别忙,我拿点菜。”

    於是由墙上摘下一个口袋,把口袋解开,由里面拿出了好些个鸡子儿。

    遂说道:“这是咱家里头的庄子上给我拿来的,真正是老淹儿。里面的黄是一汪油,回头尝尝,管包您没吃过。”

    随手揣了十几个。于是大家起身,可不能出宅由里面串甬道过去,总得绕着更道。

    工夫不大,来在厨房门首。往里面看,热气腾腾。张老千在头里走,用手一指说道:“董头我给您见见,这是厨房管厨的王师傅。”

    董正一看,在笼上坐着一个大胖子,五十来岁。人家看见董正,也就站起来啦。王师傅遂问张老千道:“这位是谁呀?“张老千用手指董正道:“这是爷新放下来的更头,姓董名正,这是我们头儿,您多照应点儿吧。”

    王师傅抱拳说道:“彼此都是一样。”董正问道:“这位姓王吗?”

    张老千在旁笑道:“这位王师傅,外号叫王大肚子。”董正抱拳还礼道:“大肚子,多照应点儿。”

    王师傅一听,用手一指张老千道:“这都是你,我们二位初次见面就玩笑。董头请坐吧,我可不照应。”

    于是大家端菜的端菜,拿碗盛饭的盛饭。董正一看熬白菜,一碗一碗的摆了一桌子。桌子上放着一捆筷子,旁边摞着十几摞黄砂碗。董正拿了双筷子,又端了一碗莱,放在条桌上。一只手又去拿了两个黄砂碗,要去盛饭。

    张老千用手相拦,遂说道:“董头,您拿两个碗作什么?一碗一碗盛着吃,饭管够。”董正说道:“你不用管。”

    张老千只得看着董正。敢情他不用饭勺盛饭,两只手,每一只手拿着一个黄砂碗,用黄砂碗在饭笸箩里头对面一抄,又一拧,两碗饭合为一碗饭。张老千一看,心说他吃上比我行家。

    董正将饭端过来,坐在板凳上将要吃。张老千说:“你先别吃饭,我这里有老淹的鸡子,没告诉您么,里面是一汪油,您尝尝,管保你没吃过。我说句你不爱听的话吧!你要吃这个鸡子,真能把你头发脱了去。”

    说着将鸡子由怀中掏了出来,放在桌子上,拿起一个交与董正说:“您尝尝,我净说你不信,您准没吃过。”

    董正点点头,把鸡子接过,成心带着皮,往嘴里就搁。张老千随着由董正手内抢过来,遂说道:“我说您没吃过,您还不信,没有带着皮吃鸡子的,过来我给您剥皮吧。”

    遂着把皮剥了去,交与董正。董正接过来整个的放在嘴里。张老千说道:“你尝怎么,好不好?“董正说道:“我没尝出滋味来。”张

    老千含笑说道:“我可不当说,你真是老赶。我再给你剥一个你尝尝。”遂说着又剥了一个,递与董正。

    张德妙心想我看你才傻呢,被捉弄了都不知道,他那么大一个人能不知道怎么剥鸡蛋吗!

    董正仍然接过,放于口内,张老千说:“这个怎样?”董正说道:“还没吃出滋味来。”张老千笑着说道:“你真是老赶。”

    随说着随剥。张老千越想越不对,我可说他是老赶,他吃鸡子我剥皮。到底他是老赶,我是老赶。遂笑着向董正说道:“头儿,你不是老赶啦,我是老赶啦。”

    董正说道:“怎么呢?”张老千说道:“你吃鸡子我剥皮,你怎么是老赶呢。”董正微然含笑说道:“你说的我是乡下人,我全没吃过,我还没吃过鸡子吗?因你说我是老赶,因此我才让你给我剥皮。”

    张老千闻听,说道:“你真会巧支使我,得啦,吃饭吧,你自己剥皮吧。”

    董正一吃饭不要紧,王大肚子看着两眼发直。因为什么呢?董正饭量很大,两碗合算一碗,一连吃了十八碗,真称得起能吃。左一碗,右一碗吃得王大肚子真翻白眼。这还小算,又找补找补,又来了三碗。一共是二十一碗。

    王大肚子看,怎么样饭不够啦。叫伙计煮饭:“新来这位董头,饭量特大,一个人吃了好几个几的饭。”

    董正与大家吃完了饭,回归更房,稍为休息休息。伙计张老千带着董正,到里面更道都看看,又把规矩告诉董正,这才回归更房。董正在当中一坐,伙计俱在两旁边。董正大声说道:“众位伙计都在这里啦。”

    张老千说:“一个也不短,都在这啦。”董正说:“既然都在这里,咱们大家可得说说公事。”大家说:“董头您说吧。”

    董正说道:“我在这里,蒙王爷放我在此当这更头,我的职任虽微,我的责任可不小。打更的这个责任可是预防贼盗。今夜晚打更谁的前夜?”

    张老千答道:“我们十二人前夜。”董正说道:“你们十二人前夜呀,今天你们不必打更啦。”

    张老千说道:“我可没得罪你,怎么散我们十二个。”董正说:“不是,今夜晚你们歇班。叫他们十二个人走后夜,明天他们歇班,你们十二个走后夜。”

    张老千说道:“那么前夜的更班谁打呢?”

    “我个人永远走前夜。皆因前夜容易,等不了多大的工夫,就到三更换班。何必大家受累。”

    张老千一听,说道:“那么头,您就受了累啦。”

    董正说:“不要紧,谁让我是更头呢。”

    张德妙心想这头儿没白当,有这好事情谁不乐意。

    其实张德妙不知道,根本上来说不是那么回事。董正单独前夜打更,他早就看好了一个地方,就是花厅的前面,地势平坦,南面的太湖山石,这个地方清净。

    为的是人都睡觉了,他好用他的工夫,练自己的武术。他又怕人看见,于自己没有益处。因此他才单独打前夜的更,大家岂能知道呢!

    但就事实来说人家董正确实减轻了诸位的压力。

    于是董正到晚间用完了晚饭,容伙计们大家安歇,听外面鼓楼交更,看看伙计大家睡熟,伸手将竹杆一拿,顺着里面更遭打更。

    王府里头打更可不拿梆子锣。他是要在府外头打更,可以用梆子锣。这个王府里头打更与皇上家官闱之内一样,到宫里头打更,俱都是竹杆。

    这个竹杆儿,把竹杆里头的节儿,全都通透,里面灌上铅锡。到宫里头打人,就是这个竹杆,比铁的还厉害。

    若在府里打更,不怕走在王爷的寝所,就比方二更吧,将竹杆在窗外墩两下,不敢用梆子锣,恐怕惊骇着王爷。

    因此董正用竹杆,顺着更道走完,来到花厅的前面,把竹杆往太湖山石上一立,往叫外扎煞背膀,观看无人,遂营将身一矮,他练平生所学的技艺。

    练完了到里面仍然足打更。顶到三更,这才到更房,把伙计叫起来,接着走后夜的更班。就这佯式习以为常。顶到月头,至庄园处领二两银子钱粮。

    董正身上也得添两件衣裳,又买了一套被褥,还撕了一块包袱。都买完了,还剩了一吊五百钱,二两银子买这么些东西。

    闲话少叙,董正打算,有了工夫,到外面专找把式场子。无奈事情太多,就是出不去。刚要有点闲暇,里面就叫更头,不是扫院子,就是挪花盆子。要不然就是送礼,都得找更头派人办理。

    董正一想,出是出不去,只得忍耐。常言有句话,“暂时忍耐冬三月,春暖花开两不交。”只要把头年过去,明年再为打算。

    不觉得光阴荏苒,日月穿梭已经到了年终。真是冬去春来。新年又来到啦,府里头这个过年东西无所不备,这一番的热闹,不必细表。年节已过,天气渐暖,不觉得已至三月中旬,天气可就热啦。府里头换纱窗,收拾竹帘子,又忙了一阵。

    这一日董正晚间交更,方至三鼓,董正在花厅前将工走练完。再由更道走一趟,回头好叫伙计换更班,於是就不用拿竹杆啦,空着手一矮身形,由花厅前够奔东面的角门。这个东面的角门里面上房三司,明三暗九。是前廊后厦,东西配房各三间。南面花瓦墙,月亮门。

    前头说过了,这就是王爷的外书房。董正进角门,走在上房台阶石下,观看上房东、里间,灯光尚且明亮。大约王爷尚未安歇。

    方才心中想着,猛听得西朋房上有些个声音,只听嗖嗖嗖嗖的声音,董正就知房上有人。

    这个绿林之中,耳音最灵。讲究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并非是房上的瓦,被人踩的,乃是衣襟带的声音,却被董正听见。

    董正遂着在台阶石下,黑影之内一伏身,与地一般平。仰面借月色的光辉,往西厢房上观看。不好,却是两个贼。趁着月色,看得很真。

    上首这一个扶着房脊,抬着一条腿,看那样式,是个大身材。头上青绢帕罩头,斜打麻花扣,青绸子三串通扣夜行衣,寸排骨头钮,兜档棍裤,脚下靸鞋,千层底,鱼鳞倒纳,带掖根,打着裹腿,背后用绒绳勒定十字判,上插一口大宝剑。

    下首这一个,手扶房脊,面对那人,好像谈话。这一个可是一身银灰,夜行衣,背后背定亮银双拐。董正一看这两个人的意思,在房上打手势,那个意思要偷。

    董正心中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