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风云独照我
繁体版

27:三教十六派八十一门

    马赛彪抬头一看,舅爷和奶奶都变了脸色,当然不敢胡说,就把高先生的话又说了一遍。

    谢安听完,点点头:“这个司徒朗和姓高的幕僚竟然还记得侠义道,也是有心人呐。”

    张十三问:“师父,您老人家就别卖关子了,这个侠义道是什么东西?我怎么看您老还挺紧张?”

    谢安一个耳刮子打过去,张十三捂着脸就哇哇大叫:“哎也?师父,您别打啊。”

    谢安怒道:“别没大没小的,给我滚一边去。”

    张十三黑着脸,规规矩矩站在一边,马赛彪见状哈哈大笑,知道舅爷心里确实认了这个徒弟。

    “侠义道的事情,十分复杂,涉及到几百年来的武林局势的变动。”谢安转向张定山说:“你既然认我作师父,怎么能对武林之事一无所知呢?也罢,我就从头再说说吧。”

    张十三明白,这里只有自己不懂武林的事,师父专门说给自己听,这是栽培自己,于是郑重地点头,仔仔细细地听起来。

    ——————

    谢安咳嗽一声:

    “这武林之中,有僧、道、俗三大宗,也称为三教。一切武功、法术,追根溯源都出自这三家。”

    谢安进一步解释说:““僧”指佛教,本是外教,但是传入中原几百年,经过我中原能人义士对其教义的增删补定,现在已归于我类。历代高僧大德传下不知多少武功绝学,高深法门。

    “道”是道教,本土正宗。道法、武功源远流长,那是一等一厉害。”

    至于“俗”,是世俗门派,武功法门都有自家的起源传承。另外,俗家的机关、用药,各种独门技艺层出不穷。

    千年以来,武林三教日益繁盛,根据所用武功、法门不同,又诞生了不知道多少门多少派。这门派一多,就纷争不断,今天我打你,明天你打我,最后一片乌烟瘴气,怎么办?

    于是武林中有头有脸的高手们牵头,在太乙金丹道的总坛—太乙山翠华观召集了武林中绝大多数门派共同参与的一场大会,这场武林盛事后来被称为:“三教圣人大会”。

    大会推选出影响最大,行事最公正的十六家门派。从此武林中的各项事务,以十六派共同商议来决定,这就是咱们武林的“十六派议事”。”

    谢安顿了顿:“还有无数的小门小派,三教圣人大会就对这些小门小派进行了合并,最后合成了八十一家。至此就形成了“三教十六派八十一门”这一武林格局。

    各门各派从此严格约束门人弟子,以弘扬宗法,习武强身为宗旨,不能随意争强斗狠,更不能过多参与红尘俗世之事。

    从此之后,武林就有了秩序,大家都在“三教十六派八十一门”的规则下行事,有大问题,则是十六派商议决定,此后的三百年间,无论朝代更替,战乱兴衰,武林门派之间都保持着安宁。”

    张十三听的云里雾里,问道:“师父,这什么圣人会又不是官府,怎么别人就非得听他的?”

    谢安笑着说:““三教十六派八十一门”一定,武林门派之间的关系就确定了,如果有谁做了损人利己,奸盗邪淫的事,大家一下就能找到他出身的门派,他的门派不管,就往上找到十六大派,十六大派行事公正,一定会管!这样,破坏规矩的人,一定逃脱不了惩罚,所以大家都必须讲规矩。”

    “什么啊?这不就跟我们混码头一样啊?混城里的要是到我们码头上来打野食,我们就是揍了他也没事,他要是在这里打了人,跑了,我们就去城里找罩着他的老大,他老大还得给我们赔罪!要是有外地的混子来长清县找事,咱们不管是混哪里的,都要干他!干赢了,咱们脸上都光彩,干不赢,大家都笑话你!”

    张十三恍然大悟,“什么武林江湖的,原来这武林也是混的。”

    谢老太太闻言笑开了花,一边笑一边说:“我孙儿定山说的还真就是这么个理!”。

    张十三听老太太夸自己,心里那个得意,又问道:“那师父,混武林的,有不在这八十一门里面的吗?”

    谢安一愣,点头笑着说:“当然有,不在这八十一门中,自然就不归八十一门管,当然就更不会受到三教十六派八十一门保护了,这些门派,我们武林中叫外道,外门。半懂不懂的人,就叫他们邪门歪道。”

    “原来这邪门歪道是这么来的。”张十三哈哈大笑,转头问谢安:“师父,这么多门派,那您老人家是什么派?”

    谢安闻言,佯怒道:“混账!亏你一口一个师父叫的便宜,现在才问我出身?”

    张十三正要接话,只见谢安忽然满脸肃穆,慢慢站起身,整理整理自己的衣服,向西南方向拱拱手,朗声道:“我属三教中的道教,出身十六大派中的龙虎天师道,乃是龙虎天师道总坛—云锦山天师府传人。谢安是我的本名,外人不晓得。在武林中我别有名号,人称“手执金刀常进宝,吉祥道人,谢天麟。”

    张十三一看师父站起来,哪里还敢坐着,也赶紧站起来。同时在心里默念师父的出身,生怕自己记不住。

    他心里想的明白:老师出身名门大派,这在武林里面就好比是大码头里面的大混混,大混混不靠打,靠的就是名头响亮,一说出来大家都得给面子。老师的外号那么长,名头听起来就大,一定要记住了才好唬人!

    马赛彪对于武林掌故自然都门清,他急于知道侠义道的事情,就追问说:

    “舅爷,那这侠义道到底是哪一派的出身?我怎么没有印象?”

    “哎。”谢安谢天麟被自己外孙打断,这才慢慢坐下,用手握住自己的空茶杯说:“侠义道么,这就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了……”

    张十三赶紧拿起茶壶给自己的老师倒茶,谢安嘴上没说,心里感觉这个便宜徒弟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眼尖手快,会来事,将杯中茶一饮而尽,才说:

    “要解释侠义道,说长也长,说短就短,你要听哪个?”

    马赛彪说:“当然越详细越好了”

    “这一详细,就要回到前朝了。”谢安不紧不慢地说,“二百年前,前朝覆灭,分裂成二十几个国家,互相攻伐,今天你吞并我,明天我攻打你,华夏神州进入乱世。

    直到差不多40年前,北方的西岳华州出了一个人,他就是咱们的开国太祖皇帝—李成纪。他在西岳华州长乐城起兵,三年之内一口气平定整个北方,建立这大周朝,崛起的速度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偷眼一看,身前的马赛彪和张十三都一脸郑重地听讲,心中满意,才继续说道:

    “说起他能统一北方的原因,老百姓众说纷纭,有人说这周太祖李成纪出身前朝门阀士族,李家乃是“天下四姓”之一,实力雄厚。兵精粮足。也有的说李成纪治军有方,还有说李成纪天命所归等等。但这些,都是一般老百姓能看到的条件,而不是他成就霸业的最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