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潞王传
繁体版

第19章 圆朗起义

    自从大理寺左评事因为骂皇上酒色财气一事罢官离京以来,皇上朱翊钧的心里依旧放不下那压抑的怒火。他赶忙将那份充满怨气的奏疏扔进香炉中,烧了个干干净净。

    朱翊钧虽然烧掉了酒色财气疏,却没能烧掉自己的这些毛病。朝堂之上很快都知道背后的真相了,他们私底下议论纷纷,指指点点,一刻也没有消停过。

    这几日,他连连做起了几个晚上的噩梦。在梦里不是被人辱骂,就是被人追杀,简直让他苦不堪言。朱翊钧将这些噩梦之事告诉了郑梦境,郑梦境连忙安慰他道:

    “皇上,你可效仿民间,在宫殿大门上张贴上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的神像,这样就能驱邪避害。”

    “这方法管用吗?”

    “管不管用,先试试看呗。据说唐朝的李世民就是因为夜不能寐,便贴上他们的神像,便可夜夜守护自己的平安。这大概就是民间喜欢贴上着样的门神的由来吧!”

    朱翊钧按照郑贵妃的建议,贴上两位门神的画像,果然安安稳稳睡了一个囫囵觉。

    可没过多久,这个方法似乎也不管用了。因为他又想起了太后让他册立太后的承诺,他很害怕太后会继续追问起来,一直在想破解之策。因为这事,他寝食难安,自己也变得如同行尸走肉,似乎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了。

    这一日,他又照旧做噩梦了。在梦里,他看见自己被一群将士簇拥着来到战场上,前方的敌人如同潮水一般,黑压压的看不到尽头。他勒紧缰绳,右手向前一指,大声发号施令起来:

    “将士们,为了大明的荣誉,冲过去,翦除这帮乱臣贼子!”

    左右将士如同山呼海啸一般冲杀过去,敌人也以同样的阵势冲杀过来。两军交战,杀声震天,刀光血影之间,地面上早已血流成河。

    一名满脸沾满鲜血的将军,催马过来说:

    “皇上,贼人势众,我军死伤无数。再不撤退,便要成为他们的刀下之魂了!”

    刚说完这句话,就被敌人放出的一支毒箭射中后背,这名军官立刻喷出一口鲜血,坠马而亡。朱翊钧吓坏了,他似乎觉察到自己脸上凉嗖嗖的,用手一摸,正是刚才死去的将士喷出的腥味很重的鲜血。

    他嘴里大喊着“护驾,护驾,快来护驾”,手勒缰绳,立即调转马头,奋力向后奔跑。

    勇士们似乎没有听到皇上的喊声,还在后面奋力厮杀着。这时候,从左右两边同时跑来两队人马,朱翊钧一看,心里顿时安定了许多。

    等人马走近,朱翊钧才发现这是敌方阵营的人。这下可把他吓尿了,刚才还稍稍平静下来的心,又立刻猛烈地跳动起来!

    敌人就要到达跟前了,朱翊钧身子一软,径直从马上摔倒在地,敌人将他团团围住。

    一名将军将长枪的枪头放在他脖子上,朱翊钧顿时感觉异常的冰凉。

    “这里有条漏网的大鱼呢!我一枪捅死他,再割下他的首级就可以回去领赏了!”

    “慢着,我们活捉了他,也许对我们更有利!你看他的穿着,一定是个很大的头目!”

    “对对对,先绑了他!”

    说完有人下马,将朱翊钧双手从后背绑了起来,双脚也绑了起来。朱翊钧又被他用破布堵上嘴,抬到马背,回到地方军营里面去了。

    朱翊钧知道到了地方军营一定会受尽屈辱,就拼命的挣扎。奈何贼人将自己绑的结结实实,一点儿也动弹不得。

    “完了,完了,这下彻底完了!”

    他极力呼喊着,却发不出来一点儿声音,整个身体开始不由自主的抽搐起来。

    正在这个危急的时刻,自己身边的勇士这才从远方赶来,他们高喊着“站住、站住”的话,朱翊钧泪流满面的答应着:

    “快来救朕,快来救朕。”

    但这声音似乎只有自己能听到。

    其实能听到他声音的人,不光是他自己,还有他最疼爱的女人,郑贵妃。郑贵妃轻轻摇晃着他他的身体,关切地说道:

    “皇上,你又做噩梦了。瞧你的衣服全都湿透了!”

    朱翊钧一看是郑贵妃在自己身边,像个孩子似的一下子钻进他怀里放声大哭起来。过了好久,他才将自己所梦之事全都告诉郑贵妃了。

    郑贵妃听完,也觉得不可思议。她随口安慰道:

    “也许是真的有哪个毛贼想要造反,皇上不妨去朝里打听一下,如果真有此事,派人剿灭他们便可高枕无忧了。

    第二天一早,朱翊钧出人意外的早朝了,文武百官也感觉十分惊讶。他们早早的等在大殿里,等候向皇上汇报积压很久的奏折。

    朝臣们一个接一个的汇报,囊括了各种赈灾的事情、秋收的事情、灌溉的事情、修桥的事情,林林总总,不胜其烦。

    好不容易将这些事情一一答复完了,终于听到一件令他感兴趣的塘报。

    兵部侍郎方谦上报皇帝:

    “广东方面传来紧急塘报,始兴人李圆朗,自称有起死回生之术,并能剪纸为人马。另有翁源人王子龙,自称弥勒降生,又说是黄巢之后。他在民间到处谣传,说上天将有重大灾难,降临凡间。只有加入他们的白莲教,才能避免灾祸。很快边有数百名不明真相的百姓加入其中。恰逢龙南地区灾荒,禾黍颗粒不收。饥饿很快将他们逼上了死亡的边缘。当地官员不思赈灾济民,反而说他们谋逆大罪,将他们许多人抓进大牢。在这样的背景下,难民中领头的李圆朗与王子龙聚集在一起在龙南县以东的桃隘乡鸣鼓祭旗,宣布起义。起义军曾转战南雄,杀死了不少大明的军官。”

    “竟然有这等事!怪不得朕近日噩梦连连,梦中都是刀兵四起的场景。这次,朕要御驾亲征,彻底铲除这些乱臣贼子。”

    听到皇上说出要御驾亲征之事,朝中大臣不禁面面相觑。他们都以为皇上一定是被病魔折磨的头脑昏聩了,连忙出来进谏:

    “皇上请三思,皇上只需派出一千官军,便可将他们剿灭殆尽。何必非要御驾亲征呢?”

    “你有所不知,朕只有御驾亲征才能显示我大明的官兵的威严!让其他想要造反的贼人,断绝谋逆的念头!此事在冥冥之中已经成了朕的一块心病,只有御驾亲征方能解开心结。”

    “皇上若要亲自出征,长途跋涉,又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卿之不慧甚矣!朕只需要调动广东地方的人马即可,不需要带大队人马前往!需要带上两百名带刀侍卫护送即可!”

    群臣当中有个不开眼的官员,随即冒出一句让朱翊钧十分反感的话:

    “皇上时常头晕眼黑,心满肋涨,饮食少思,寝不成寐,身体尚软,还需要专注于精心调养,切不可兴师动众。以免龙体欠安,社稷受损……”

    “简直是泥古不化!彼一时也,此一时也。朕之旧疾,皆因久居宫中所致,如今离京远行,正是缓解症状的极好之法!”

    这名官员还要继续劝诫,直接被皇上一口否决了:

    “朕意已决,众卿莫须多言。”

    百官们这才不复赘言,金銮殿上突然间就陷入了一片沉闷的寂静当中。

    朱翊钧坚持要御驾亲征的真实原因,他并没有直接向群臣讲明。实际上,他也是不想忍受长年累月在这宛若巨大牢笼的宫廷当中日益增长的苦闷,尤其是太后的执意逼迫和百官的国本之争。他想这下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体验一种从未有过的生活。另外,如果这次自己做出来点政绩来的话,自己在朝堂的威信便会增加一个档次。

    郑贵妃听说皇上要御驾亲征,也着实吃了一惊。当她得知皇上心中的这般苦恼以后,也就不再阻拦。但她却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要带上她亲自出征。

    皇帝一听郑贵妃也要随自己出征,也觉得她有点异想天开了。

    “你一个女子家的,又怎么懂得战争的危险!”

    “臣妾就不懂战争的危险,只懂得要为皇上分忧。皇上久居皇宫,不也一样没有领兵打仗过吗?既然你都敢为天下先,我又有什么不肯割舍的呢?”

    “爱妃有所不知,我大明向来都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优良传统,朕也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践行者而已。”

    “反正,臣妾是一定要陪伴皇上身边的,为皇上排忧解难本就是臣妾的本分。”

    “好好好,那你就随朕前往吧!”

    “谢皇上。”

    御驾亲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皇上出城了,就要安排好皇城中的事情。为了讨太后欢心,皇上又一次按照以往的传统,特意安排潞王朱翊镠监国,代理自己处理国事。李太后听完皇上的计划,并不加阻拦。朱翊钧这才安安心心的,携手郑梦境,共同向东南边境进发了。

    朱翊钧和郑梦境同乘一辆銮驾,一路颠簸,直奔东南。还好路上有郑贵妃陪侍,朱翊钧的的路途才不会那么寂寞无聊。

    “皇上,你说这个李圆朗是个什么人物?他真的有起死回生和剪纸成人的神奇本领吗?”

    “起死回生、剪纸成人,这些都不过是骗人的把戏,这跟变戏法手段别无二致。他们只有倚靠这些骗人的手段,才能让无知的百姓相信他们有特异本领,相信他们是天神降临,解救众生的救世主啊!”

    “这么说来,那个自称弥勒佛降世的王子龙,也用得是这般伎俩咯?”

    “正是如此。”

    “那当地百姓为何要跟着他们相信他们的鬼话,跟着他们起事呢?”

    “这个——大概是因为穷山恶水出刁民吧!”

    “不不不,我可不这么认为。”

    “那以你之见呢?”

    “妾身以为,他们放着好端端的日子不去生活,偏要走上这条谋反的不归之路,这一点儿也不合常理!人无常态必有鬼,事出反常必有妖,我认为此事背后,定有不为人知的隐情!”

    “想不到爱妃还是个探案高手啊!对了,我记得兵部侍郎方谦说过,龙南地区灾荒严重,田里的禾黍颗粒不收,而当地官员又不肯开仓放粮,这才激起民变来了。”

    “什么断案高手啊,不过是按照常理去推敲罢了。既然灾荒已经无可避免,我们就应该采取疏导之策,而不是采取高压之策。正是当地官员的一味镇压政策,才激起了这场民变。”

    “那我们应当如何解决这次民变呢?”

    “妾身以为,应当撤去那些不称职的官员,挑选能为民谋利的父母官去接管他们。”

    “那对于造反的百姓就不处理了吗?”

    “造反的百姓,也曾是我大明的子民,他们不过是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受到贼首的利益的蛊惑,而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跟着起义的。我们应当只将贼首问罪,而将平民百姓放过一马。他们一定会感恩戴德,更加拥护我大明的权威的!”

    “爱妃所言极是,比朕考虑得周全许多。朕一定会按照你的指示行事,将你的恩德布于四海!将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官员拥护爱妃的。这可真是一条极妙的决定!”

    有了郑贵妃的陪伴,尽管前方遥远,道路颠簸,朱翊钧一点儿也不感觉疲倦,反而像是出游一样轻松。就这样,不知不觉当中,一个月的时间不到,他们终于来到了事发地——广东布政使司南雄府始兴县。

    快到始兴县的时候,路边不时能看到横躺着的尸体,腐臭的味道弥漫在阴暗的空气里。郑梦境掀开銮驾的布帘,恰好看见了一具残败不堪的半截尸体,可把她吓得够呛。她连忙躲进朱翊钧的怀里,心跳不由得加快速度,她似乎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血液开始沸腾了。

    朱翊钧轻轻拍着她的后背,温柔的安慰她道:

    “爱妃不必惊慌,朕有两百名带刀侍卫的保护,绝对不会出事的。”

    “只要有皇上陪伴,臣妾就不会再害怕什么。”

    说话间,就来到了南雄府始兴县县衙前面,这里早有始兴县知县贺大人,带着衙内全部差役出来迎接。透过帘子边上的缝隙,朱翊钧能明显看到为首跪着的知县大人在瑟瑟发抖,因为她官帽上帽翅还在上下摇晃不已。

    “始兴县知县贺军恭候圣驾。”

    朱翊钧和郑梦境这才从銮驾里缓缓走出来,朱翊钧看到他跪在地上的样子十分搞笑,五短的身材,还将屁股撅得老高,像一团肉球停放在冰冷的土地上。

    “起来吧,快快头前带路,到县衙去吧。”

    “谢主隆恩,请随卑职前往吧!”

    贺军知县和衙役们从地上爬起来,转身带着朱翊钧、郑梦境、以及两百名带刀侍卫向城内进发。快要到达城门楼的时候,郑梦境不经意间抬头看了一眼城门。一排破烂不堪的旌旗在阴暗的空中胡乱的飘来飘去,正中央一颗面目狰狞的人头,正死死的盯着自己。郑梦境几乎被吓得灵魂出窍,还好她阴暗的光线模糊了她本已涨红的脸颊。她加快小碎步,几乎是贴着朱翊钧的右手边了。但她表面上还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好不容易才终于通过了幽暗狭长的门道。

    再往前走不多一会儿,众人便来到始兴县县衙的大门前面。朱翊钧示意两百带刀侍卫分列两旁,只留四名亲随护送自己到了大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