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笼里的太阳系
繁体版

第四十四章 “成功”

    两人正式确立关系后过了半年的样子,便到了张问森出国的日子。

    那天在机场,冯雨拉着张问森的手久久不愿放开。在来机场的路上,她几乎哭了一路,现在早已是一个泪人一般。

    张问森强撑着伸手拂过她脸边的头发,郑重的对她讲到:“等我!“

    冯雨使劲点了点头。

    张问森没有再说话,转身穿过机场长长的通道,头也不回的走了。

    转身的一瞬间,张问森的眼泪也落了下来,他怕身后的冯雨看见,没有伸手去擦。

    这又一次生命的别离,他当时还不知道意味着什么。他也不确定在以后漫长的异国岁月里,两个人能否走到最后。

    这半年里,在某个午后,在晚间的自习室里,每次一抬头,他总能看到这个明媚如春光般的少女。他曾经动摇过自己出国的决心,他害怕再一次的失去。

    但那支离破碎的黄土地彷佛已经深深融入到了他的灵魂里,每当他想放弃的时候,他就觉得那是对自己生命的背叛,对那片赋予他第二次生命的黄土地的不忠。

    不过那天在机场他对冯雨讲出“等我“这两个字时,他的人生便多了一个目标。

    张问森在美国留学的六年中,冯雨一直待在国内。她先是在张问森走后第三年,被保研保送到另一所国内知名高校,硕士毕业后便回到她父亲的那个学校做了一名助教。

    这些年中,两人一直书信不断。令张问森都感动意外的是,六年的异国时光,他对冯雨的感情不仅没有变弱,反而愈发浓烈。

    当他背着一身简单的行囊,行走在异国的大地上时;在他半夜醒来,望着异国的月亮发呆时;甚至读书做实验累了,起身伸个懒腰时,他总能在不经意间想起小雨,想起两人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想起她的小调皮。每当这时候,他的嘴角便会涌起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心里溢满了幸福。

    小冉离他的生活已经很远了,甚至也渐渐淡出了他的记忆。那曾经的不忍回眸,那颗晶莹剔透的沙粒,此时已经被张问森包裹成一颗完美的珍珠,深深的藏在了他心中的某个角落。

    若不是有时候刻意的去寻找,翻捡,张问森几乎已经感受不到她的存在了。

    冯雨的来信也越来越长,言语间的情感也愈发深厚。张问森能感觉到她与自己一样愈发浓烈的感情。

    所以当坐上归国的飞机时,他忽然希望自己具备了某种量子态,这样他就可以马上出现在她身边了,保管会让她大吃一惊。

    归国之后没多久,他们便扯了证,举办了一场规模不算很大,但足够温馨的婚礼。

    双方的父母都很满意这桩婚事,他们的结合得到了身边所有家人的祝福。

    然后两人便开始了他们的蜜月之旅,只是连他们都没想到,他们的这次旅行会那么长、那么久……

    因为头顶世界一流名校博士的头衔,以及那两篇硬核的学术论文,张问森一回国便受到了众多名校及顶级研究所的邀约。

    慎重考虑后,他选择了清北大学物理系副主任的职位。相较于当时国内那些鱼龙混杂的研究所,虽然高校的科研条件要差一些,但是人文环境要好上很多。

    在国外待了很多年的张问森自是知道一个自由、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对于科研工作者是多么的重要。

    他希望自己能尽快的投入到理论研究中,而不是为了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关系与应酬虚耗自己的光阴。他更不想当个吉祥物,被人养起来充当门面。

    上任不到两年,张问森就凭借着自己带回来的先进理论和坚实的技术功底发表了一篇震惊整个学界的量子力学论文,指出了所有量子现象的本质,提出了惊世骇俗的“轨迹论“。

    他以一己之力将当时在国内十分落后的量子力学研究,从国际不入流,带到了国际超一流的水平。

    伴随着这举世瞩目的成就,地位和荣誉也接踵而来。

    两年内,他越过系主任一职,直接升任副院长,并在副院长的位子上做了两个月,等原来的老院长退休后,直接被提拔为副校长兼物理学院院长,成为这所学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长!

    同时,各种电视台、报社、杂志的记者蜂拥而至,各种专访的邀约推都推不完。甚至有几家出版社联系到他,声称要帮他出传记,以便让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都能了解到他这个伟大科学家的一生。

    有一天一个出版社的编辑敲开了他办公室的门,将一本还带着墨水香味的书本放到了他的办公桌上。

    “张院长,非常抱歉打扰您了。之前因为您一直很忙,关于您传记的事情一直没有落实。为了表达我们的诚意,我们自作主张的写了这本书。但是您放心,这里边是汇集了我们出版社最优秀的几个作家,通过对您身边的邻居,同学的走访及您过往的事迹报道,以您的口吻,艺术化的还原了您伟大的科研之路,通篇都是溢美之词。现在您只需要在这份合同上签个字,这本书就成您写的了,并将会以您为作者尽快排版印刷。

    为了表达诚意,本书的稿费我们会一分不少的支付给您,后续的收益,我们也与您五五分成,您看怎么样?“那个编辑以一种谦卑的姿态坐在张问森前边,带着讨好的语气说道。

    张问森看看书籍封面:“顶级科学家养成记——我在关国的岁月“一时哭笑不得,委婉但是坚决的拒绝了对方。

    如果说这些只是“成功的副作用“,是每一个成功者必须要面对的,张问森虽然不胜其烦,但还能勉强忍受。那另一种”成功之后的社会影响“让他最终无力招架。

    从他的论文受到国际学术界热烈的讨论和认可开始,连续不断的一堆重量级奖项加持下,他忽然发现原来很多连“量子力学“这个名词都没听说过的领导,突然对这个前沿领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然后张问森就陷入了一种每天都充斥着各种迎接领导视察、给领导汇报量子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向领导展望量子力学的未来及应用前景等各种各样的接待和会议中。

    一开始的时候张问森还满怀期待,更高层的政治关注,无疑会很好的推进科技的发展,给他的量子力学研究带来更多的便利。

    他满怀期待的认真写汇报材料,心怀敬畏的对着一个个位高权重的领导做着深入浅出的报告。

    但很快他就发现,即使他已经将自己的报告做得很浅显了,但这些领导根本听不懂或者压根就没用心去听。

    他们等待的是张问森汇报结束后,拿着秘书提前写好的稿子,做一些重要指示或者深刻总结。

    然后第二天张问森就会在报纸的头版头条上看到这位领导与他“亲切握手“的照片,以及领导详细的指示精神,至于他费尽心机写的报告内容,却是只字未提。

    慢慢的张问森的报告程式化了,篇幅也越来越短,他不得不照顾繁忙的领导们,尽量缩短自己的报告时间,以便给领导们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做重要指示!

    除了这些位高权重的领导们,很多多年未见的同学、亲戚突然在他的生活里冒了出来。

    他接到了各种各样的酒局邀请,席间也总会有一两个重要领导及几个张问森从未谋面的知名企业家。酒过三巡后,领导们会有事要忙,起身离席。他们将领导送走以后,几个企业家会递上名片,请他合作或者代言……

    生活突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毫无征兆的将张问森卷入其中,使得他疲于应付,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