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洛:我真的不想当太子
繁体版

第九章 赚麻了

    “太子爷,戚盘宗求见。”

    朱常洛一日一夜没睡,又动了大半天脑子,这一觉睡得格外香甜。

    醒来之后听到王安禀报戚盘宗求见。

    心中却是老大不忍。

    自己一天一夜没睡,戚盘宗和麾下将士可是直到现在还没休息

    “辛苦大家,这战结束,本宫会亲自犒赏大家。”朱常洛看到戚盘宗进来了,抢先说道。

    戚盘宗一愣,面上浮现出感激之色,却是正言道:

    “太子殿下。

    我带队同李大头入山。

    山林中果真有一处地方同李大头所说一般无二。

    我们在里面寻找到了王贼的家眷,也找到了王贼搜捕的幼女。

    而且,还搜到了这个。”

    戚盘宗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拿出来了一个账本。

    朱常洛将账本放在手边,问道:

    “王贼的家眷可都搜捕齐了?”

    “长子一脉月前去往南方经商,近月余都不在遵化。”

    戚盘宗不敢隐瞒,一五一十地到。

    南方,经商。

    呵,鬼才信呢。

    不过,这到底是王贼主动所为,将长房送往南方,保留香火;

    还是背后谋划之人以长房为质呢?

    亦或是两者兼有之?

    “无妨。”朱常洛摆了摆手,又吩咐道,

    “可是把他们押入锦衣卫的大牢里?”

    “正是。”戚盘宗道。

    “好。”朱常洛抚掌,

    “一家人嘛,就是要整整齐齐的。”

    “王安,去请王肯堂王先生来。”朱常洛转头看向王安。

    朱常洛以给王肯堂找死囚解剖为名,好说歹说地把他从北京忽悠出来。

    出得北京城,朱常洛便是四处躲着王肯堂,生怕他什么时候找自己算账。

    到时候上哪去给他找死囚去。

    可若是食言而肥,毕竟是堂堂太子,丢不起这个人啊!

    这次机会,就非常不错。

    “那些女孩,都解救出来了?”

    朱常洛问想戚盘宗道。

    “王贼诱拐了二十四名女孩,成功救回来了二十个。

    其余四个被沾污,为全名节,自尽身亡。”

    戚盘宗的声音有些低沉,他虽是久经战阵,生死置之度外。

    但这种情况下,四条鲜活生命的逝去,还是让这个铁铸的汉子感伤。

    幸好,这是遵化城啊。

    朱常洛心中默然叹道。

    明朝中后期的礼教,足以吃人来形容。

    可吃得也是诗书世家,家里面是要头要脸士子。

    对于贫苦农户,可是不在乎这个的。

    什么贞烈名节,都抵不过好生养。

    这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大时代的潮流,朱常洛无法左右,逝者已逝,生者还是要向前看的。

    “王安,从咱们京城带来的粮食里,给戚将军拨转一些,救济这些家中遭劫的百姓。”

    王安点头,心中暗暗佩服太子爷的英明,从京都离开之时,曾花了大笔的银子,购买粮食,带往北方。

    “戚将军,对百姓言说。

    此番事故,虽是王贼欺上瞒下,鱼肉百姓之故。

    但毕竟因我而起,错在本宫,些许粮食,不尽补偿之意。”

    “太子殿下。”

    戚盘宗听闻,忙行了大礼,不敢领命。

    天家有些事能改正,能补偿,但决不能认错。

    何况这事,朱常洛本无过错?

    朱常洛却是苦笑连连。

    这番言语,固然是本心实意。但真说的出口,还是拜“他们”所赐。

    反正今日之后,他朱常洛“好幼女”的恶名变回传遍九州,说不定还会被铭刻青史。

    这些许恶名,可以说是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不愁了。

    反而可以团结遵化百姓之心。

    朱常洛叹了口气,有些默然地打开了账本。

    这才是此行的收获啊!

    也不知这王贼家底如何。

    等朱常洛打开之后,心中却是大惊!

    朱常洛对遵化之地了解颇多,在来之前,他特地从户部取了遵化铁器的产量。

    可面前这本账本,却打破了他对遵化的认知。

    按照账本上所写,王贼此处的铁产量,足可以遵化明面上的产量相当。

    果然,瞒报的钢铁的产量才是大头啊。

    怪不得,这个王贼居然有胆子行刺杀之事。

    虽然背后有指使甚至是威胁之人,他的胆子也是异常的大。

    很显然,这处“基地”产出来的铁,都是不上税的。

    朱常洛挠了挠头,有些激动,因为,现在这处“基地”就是他的了!

    他在京都之中,便曾详细规划,何处采矿,如何选隐秘之所建造“基地”,如何招募熟练工人。

    可不曾想,这些事情,王贼早就替他规划好了,还在十余年前就着手布置。

    听我说谢谢你,因为你,温暖了四季。

    此时的朱常洛甚至想去锦衣卫的牢里面探监,给那王贼唱上一曲。

    有了王贼这番相助:

    给我半年,我变爆他千余枪兵!

    只要弹药充足,这世上又有几支军队可敌?

    朱常洛对这个时代的火枪兵信心满满。

    要知道,百余年后的清朝,在面对洋枪洋炮之时,还是从重新捡起来戚继光、赵士祯的制枪、练兵之法,抵御外敌呢。

    “恭喜太子殿下!”

    戚盘宗虽不知这账本里面写的是什么,但他能读懂朱常洛脸上的狂喜,知道此行收获不小。

    朱常洛忙把账本翻到了下一页,可看到此页之时,他的心中确实愤怒非常。

    卖国贼!

    原来这账本上记录的是锻造产品——铁锅。

    要知道,在明朝,铁锅可是技术含量相当高的产品。

    不论是辽东建州,还是蒙古牧人,在现在,都是没有能力制造铁锅的。

    建州真正地独立拥有铁锅锻造技术,还是要等到几十年后,道遵化一带劫掠,带走匠人,才能做到的。

    而且,铁锅不仅仅是重要的生活物资,甚至还是重要的军事物资。

    倒不是说行军打仗要背黑锅,而是因为铁锅中的含铁量极高。

    铁制兵器、盔甲,一向是大明朝禁止向北方、东北出口之物。

    走私者倒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资敌,而是走私铁锅。

    许多铁锅到了蒙古、建州,被重新熔铸成铁,再制作盔甲。

    都说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祖传盔甲骑兵,但到了万历朝鲜战争时期李如梅便说建州贼人带甲三千。

    不算损耗,这两千八百九十七副盔甲,不只有多少是此地所产铁锅所铸。

    “卖国贼!”

    朱常洛右手攥拳,胳膊上青筋道道,一拳便砸在了桌子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