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洛:我真的不想当太子
繁体版

第二十章 忠义之后,需得正名

    “另外比照着上个月产量,先把这个月和下个月的银子付了,从第三个月开始发货。”

    中军帐中,朱常洛闷头喝了一口酒,说道。

    这就是他朱常洛和资本的不同:头两个月必须造枪,造枪永远比赚钱重要的多。

    王日贵心中苦楚,提高收货价也就算了,他还是能够赚到钱的。

    可这个两个月拿不到货,还要贴银子,这可是在吃他老本啊。

    “你做了十几年的生意,我没让你吐出来,便是恩赏。”朱常洛又喝了一口酒,把酒气喷在了王日贵脸上。

    他喵的,不能跟酒疯子计较。

    王日贵暗暗盘算。

    “太子殿下,那这生意……”

    “生意如常,合法的买卖,本宫……都支持!”

    听到这话说出来,王日贵才算安了心。

    之前说的银钱都是小事,王家虽然不瞎花钱,但也绝不缺钱。

    只要是朱常洛能够不动现在的买卖格局,对于王家来说,便是花多少银钱,都值得的。

    “可我听说,有些买卖,是不交税的啊?那便不合法!”

    “太子殿下放心,小的自然会给您交。”

    交税交税,又怎能不交税。

    只不过这银子不是交给朝廷罢了。

    王日贵暗暗骂道。

    “你是个会办事的。”朱常洛拿起红丸,冲着王日贵露出了一个男人都懂的微笑。

    “谢太子殿下。”王日贵见达到了目的,说了没一会儿,便起身告辞了。

    ……

    山西蒲州,某处院落的正房处,一位老者拿着两张信纸,比较端详着,沉吟说道:

    “顾宪成说朱常洛心有乾坤,是个棘手的家伙,让我们早些除掉;

    王日贵说朱常洛贪财、好酒、好色,无甚大的才能,可以合作。

    你们说,我们要听谁的?”

    下手位置做了七八个同样须发皆白的老头,其中一人捋着胡须言道:

    “依我说,顾宪成之言,只怕是中的八九分,贪财、好色只是表象。”

    一个老者摇了摇头:

    “我看不然,这顾宪成虽是聪慧,但远在无锡,又怎比得上王日贵在遵化城的接触?

    另有一老者大笑道:

    “不知诸君可还记得,十数年前,便有那忠直之臣,奏得那《酒色财气疏》,笔锋犀利,这朱常洛便是子承父志啊!”

    “哈哈哈哈。”

    听了这老者提到《酒色财气疏》,其他的老头尽皆笑了,屋子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酒色财气四箴疏》,是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在万历十七年十二月写的一本奏疏。

    当时朱翊钧称病,说“头晕眼黑,心满肋涨,饮食少思,寝不成寐,身体尚软”,请假不上朝。

    雒于仁上疏批评、劝诫,在他看来,朱翊钧身体不好,都是因为酒色财气惹的祸。

    上疏不久,便成为了朝廷内外的笑谈。

    “肃静。”为首老者敲了敲桌子,组织纪律。

    “我想可以让杜松杜总兵,上任之时,详细考察这朱常洛的为人。

    若是真如顾宪成之言,便要快刀斩乱麻,免升祸端;

    若是真如王日贵观察,那便无需担心,分些钱财便是。”

    一沉稳持重的老者言道。

    为首老者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这个提法。

    提笔便给杜松去信一封,说明了情况。

    ……

    “多谢太子殿下。”

    中军帐中,王安引着春兰给朱常洛行礼道谢。

    那日便真如朱常洛所料,王安离了富春院,往太子殿下居处赶来。

    春兰见王安走了,左思右想,便准备投井。

    幸得朱常洛想到,沈炼马跑得快,救下了春兰的性命。

    “忠义后人之女,却沦落风尘,是朝廷不公!”

    朱常洛听得春兰言明身世,叹道,算是给这件事儿定了性,转头招呼小太监魏超,

    “骑马去遵化城中请陈文湘来我帐中一叙。”

    陈文湘算是戚家军旧部,也上过朝鲜战场,虽是和戚金下了江南,但蓟镇南兵,多少还是会认识的。

    “可是陈子銮将军的子侄?”春兰听了陈文湘这个名字,好奇道,

    “昔年家父在世时,多次和我提起陈子銮将军。”

    “是陈子銮将军的次子。”王安点了点头,答道。

    “蓟镇南兵被污谋反,将士们一去不会,本宫无可奈何。”朱常洛叹了口气,

    “可忠义之辈的后人,总该照料一番的。”

    朱常洛请的陈文湘来此,便是打得如此主意,可惜都过去了多年,未免晚了。

    若是还有再救的一个“春兰”,倒也值得。

    “谢太子殿下。”春兰听得朱常洛之言,眼眶通红。

    心想,真如书中所言,太子皇帝,都是英明神武,只不过是有些奸恶之徒,蒙蔽圣听。

    再想到近些年替王日贵办事,损害大明朝利益,不由得心生哀意,又低声哭了起来。

    王安看着春兰束手无策,朱常洛也是没什么好办法,不过朱常洛挥手抓来了杜十娘,让她把春兰带下去好生安抚。

    “太子殿下,这王日贵倒真是有钱。那么多银子掏出来,眼睛都不带眨的。”

    王安收到了朱常洛从王日贵手中讹诈来的银子,足足有上万两,看花了王安的眼。

    “这都是小钱。”朱常洛看王日贵交的银子,是按照五倍数量来的,心想还算识相,

    “这虽是小钱,可却要把每一笔出入,都计牢靠了。

    若有出入,当心脑袋。”

    朱常洛已是吩咐,利玛窦和他的弟子,用西洋算术之法,记账核算。

    王安看着朱常洛严肃的神情,知道没开玩笑,连忙点头应下。

    “这些银钱:

    一是要从各处丰收的地方采买些粮食,总不能让人饿着肚子给咱们造火铳;

    若遵化城里有能工巧匠,家里面拮据,要接济些。”

    朱常洛叹了口气,不是他心肠硬,而是只能这样:

    遵化地方矿产实多,铁器又是抢手货,能工巧匠便是劳动力,若他朱常洛能供给些粮食,便能那生产出来了铁器换更多的粮食,养更多的人。

    他朱常洛懂得些经济,不会向地主老财一样,不是把挣来的银子买房置地,便是挖坑埋了。

    唯有扩大再生产,才是正途。

    “太子爷,陈文湘来了。”

    小太监魏超打断了朱常洛的胡思乱想。

    来的真好,忠义之后,需得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