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了!我也叫刘辩
繁体版

133、崔琰国渊和孙乾

    乍一听到他的疑问,曹操等人相互一视,不约而同地笑了。

    曹操一扫之前的拘谨感,笑道:“看罢?我就说主公会好奇——等一会儿,你可不许捣乱,一切由我来定夺!”

    袁绍则叹了叹气,叹道:“曹孟德啊曹孟德,没想到你还挺了解殿下。”

    “甚么?”刘辩挑了挑眉。

    曹操拱手道:“主公,方才我和本初兄打个赌儿,就赌主公你会不会对这些人才好奇。”

    袁绍尴尬道:“殿下,惭愧,我赌的是殿下你不好奇。”

    刘辩道:“本王观这五人,皆是龙凤之姿,倒是好奇这是上哪儿找的人才?”

    被调侃的五个陌生人面面相觑,尔后齐齐地上前,拱手行礼,唤道:

    “见过殿下。”

    “且慢。”刘辩抬了抬手,阻止众人的发言。

    此时,他仍坐在马车里,聆听车外的五个人自我介绍,岂不是太没礼貌了?

    当即地,他放下车帘,并朝诸葛珪和诸葛玄使个眼色——

    尔后,他和诸葛珪和诸葛玄依次地登下马车。

    诸葛珪和诸葛玄自觉地充作刘辩的贴身亲兵,站在刘辩的身后,无视了曹操等人的探究目光,只管把脸皮绷紧了,上演了一幕目不斜视。

    刘辩抬头挺胸作负手状,个头虽矮,气场却颇足,摆出一副求贤若渴的样子,主动朝五个人拱了拱手,朗声道:

    “想必本王的身份,尔等都知道了罢?——本王乃是渤海王,兼领渤海太守,姓刘,名辩,见过诸位!诸位好风采,让本王心生倾慕之。”

    五个人连忙地回礼,谦虚道:“殿下过奖了,殿下过奖了。”

    曹操大笑地迈前,把手一指,指向第一位年青男子。

    这位年青男子是五个人当中,个头最高的,且体态雄伟,相貌俊美,美须髯,格外引人瞩目——曹操和这人站至一起,成了个矮的惨烈对比……曹操只才到这人的肩膀!

    完全猜不中殿下内心吐槽的曹操热情道:“这是冀州清河郡东武城的名士!姓崔,名琰,字季珪,师从于大儒郑玄,性格朴实,文武双全,喜好击剑!正是清长书信一封,请了三次,才把大才请来!”

    清长,赫然是石越的字。

    不曾想曹操和石越交情不错嘛?

    崔琰迈前一步,不失时宜地拱手道:“崔琰见过殿下。”

    说完,崔琰又后退一步,退回原来的位置。

    曹操再向刘辩介绍第二位人才时,并没留意到袁绍朝一旁的石越挤了挤眼,而石越则一脸淡定,理也不理袁绍的小动作。

    刘辩嘴角抽了一抽,心道:袁绍啊袁绍,你幅度小一点啊!都被人瞧见了……

    刘辩寻思袁绍是不是吃味了:仔细想来,找人才一事,多半靠石越的书信,谁知介绍人才时,却由曹操牵头……曹操是不是太抢眼了,抢了袁绍的风头?

    刘辩暂时不作评论,又听曹操说起第二位人才,说道:“主公,这是国渊,字子尼,乐安郡盖县人,亦是经学大师郑玄的高足!此人讨论问题时,经常厉言疾色,敢于发言,正直无私!

    主公,你知道吗?章武县的屯田,之所以能顺利地展开,不但少不了沮授先生的统调,亦离不开这人的才能!这人不仅提议将屯田的土地分配给百姓们,还按百姓们的比例安排吏员们跟进!更还列明屯田的各项实行措施,短期之间就令章武县仓廪丰实!

    相信再过一段时日,章武县百姓们安居乐业不在话下!”

    闻言,刘辩眼里划过一丝惊艳:老实说,当时他还真没细问沮授有关章武县的屯田之事——他真以为是沮授悟性很高,兀自地参透了屯田,不料……便见沮授迈前一步,朝国渊行了行礼,含笑道:

    “子尼先生,你我又见面啦!”

    国渊亦微微一笑,回礼道:“沮授先生。”

    国渊和沮授相视而笑。

    曹操补充道:“主公,国渊和沮授先生有共同执行屯田之举,二人颇为交好。”国渊鞠躬道:“曹县令过誉了。我对屯田一事略有心德罢了,倒是殿下,竟对屯田相当精通,令国渊十分佩服!不知国渊是否有机会,能与殿下你长谈呢?”

    刘辩毫不掩饰欣赏之意,应道:“若有机会,本王必与子尼先生畅谈。”

    国渊再次行礼,亦退回原处。

    曹操又在余下三位人才之间思考了一下,最终选择……“主公,这是名士邴原,字根矩,北海朱虚人;这位是管宁,字幼安,和邴原是同乡!”

    曹操歉意地看了一眼五个人才里最年轻的,随即便把注意力放在第三位人才和第四位人才的身上,继续道:

    “不知主公可曾听过“一龙”这称号?——龙头是华歆,龙腹是邴原,龙尾是管宁……这两位,便是“一龙”里的龙腹和龙尾!

    说来也巧,清长写信给国渊的时候,刚好国渊和邴原先生、管宁先生结伴,想要游历辽东一带……多亏清长的信件来得及时,倘若再晚一步,只怕国渊等人便离乡了!

    国渊对于清长的邀请甚感兴趣,这才说服了邴原先生、管宁先生,三人才一同前来……可惜,邴原先生和管宁先生皆是满腹才华,能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倒不是教师人选,可惜咱们南皮县至今都没有建成一座学院——”

    说至此处,曹操幽幽地注视刘辩。

    直令刘辩头皮一麻:唔~后面一句话,真是该死的耳熟啊?又让我忆起管亥曾经三番五次地问我为甚么不建书院、学院……

    懂了!

    他说:“既然有“老师”自远方而来,本王自然不能再忽视教育一事……本王会尽快安排!就建一所大大的书院,以供天下所有想学习之人!到时,还请两位老师教导呀?”

    闻言,邴原和管宁两眼一亮,高兴道:“殿下英明!敢不从命!”

    邴原和管宁喜不胜喜,自觉退后让道。

    然后,曹操便对最后一位人才说:“主公,此人姓孙,名乾,字公祐,北海郡人,算是大儒郑玄高足之徒。”

    言下之意是:孙乾是郑玄的徒孙呗?

    怀带微妙的心情,刘辩打量孙乾,就见孙乾顶多二十岁出头,一板一眼,瘦瘦小小,搁在其余四个人才里头,被衬托得十分年轻。

    年轻,换句说话:资历不够。

    的确如此:当前的孙乾怎么看,也仍是一副成长阶段的少年模样,让刘辩直感对方是学生,还没毕业。

    真没弄错吗?

    刘辩想了一想,念及孙乾本该是刘备帐下的幕僚……算了!算了!旧事不提也罢!反正孙乾也算是大师郑玄的门下弟子,横竖是一枚人才,走的是外交使者路线,没准以后派孙乾出访别的州郡,也许有意外收获呢?

    想到这里,刘辩道:“不愧是郑玄先生的学子,本王觉得孙乾先生才气逼人呢?”

    孙乾耳根子红起,嗫嚅道:“殿下谬赞了。学生才疏学浅,还得好好学几年才行,希望那时学生的才华,能够帮助殿下。”

    歪了歪头,刘辩听出孙乾紧张过了头儿,好笑地安抚道:“先生既来南皮县,想来学识足够扎实,莫要谦虚了!南皮城的发展,可不离开小先生呢?

    当然,也离不开诸位的帮忙!”

    刘辩流畅地话锋一转,成功地博得五个人才们的好感。

    “主公,咱们这边的新面孔介绍完了,敢不敢再介绍主公你那边的新面孔啊?”抚了抚掌,作为效忠刘辩的曹操,曹操欣慰极了,却是锁定诸葛珪和诸葛玄,直白地询问,“这两人是谁?我怎地从来没见过?”

    刘辩呆了一呆。

    哎哟!

    不提诸葛珪和诸葛玄还好,一提……刘辩转向石越,开口道:

    “石县令,本王差点忘记一件事儿……咱们南皮县,还有“火桶”吗?”

    ——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