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了!我也叫刘辩
繁体版

229、这比试不分胜负

    目不转睛地,刘辩一丝不苟地盯着《周易》上卷的内容,读速越来越慢,生怕念错一个字,就此比试失败。

    好在他一字一句地读着,倒也顺畅,并未出现失误。

    与此同时,司马朗额头也渗出一丝薄汗,比刘辩好不了多少。

    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两个时辰。

    无怪乎二人的语速逐渐地慢了下来,实是之前二人斗得太厉害:一人快读,而另一人就用更快的朗读速度予以反击!这使诸葛亮等人微张嘴巴,差点大声地惊呼厉害——所幸诸葛亮等人清楚自家殿下……哦~不是!是公子,正与对方斗得难解难分,是以不敢肆意地打断!

    但这却苦了一众学子们。

    聆听刘辩和司马朗越发快速的语调,众人满头大汗,谁也没法准确地记录俩人完整的阅读内容——

    多亏荀彧超强的记忆力,居然还能判定刘辩和司马朗皆没犯错!

    有人不信,荀彧便干脆让刘辩和司马朗暂停下来,而自己能眼也不眨地重复方才刘辩和司马朗所说的段落,结果不但令刘辩和司马朗暗地抽气,一众学子们也瞠目结舌,纷纷用震惊的目光打量荀彧,眼里毫不掩饰羡慕和佩服!

    一通比试下来,一众学子们不仅对刘辩和司马朗的口才能力感到惊叹,还对低调内敛的荀彧,也印象深刻——司马懿就忍不住对自家的六个弟弟们说:

    “王佐之才,当之无愧也!”

    夸得诸葛亮都引起了一丝妒忌。

    诸葛亮斜视司马懿,而司马懿犹不自知,仍对荀彧自身的能力感慨不已。不由地,诸葛亮手握成拳,默默地发誓:将来有一天,我也要像荀彧哥哥一样!

    也因此,有了荀彧的实力监督和审核,刘辩和司马朗一改不怕出错的豪迈,变得万分小心起来。

    是故,刘辩和司马朗读书变慢了。

    这也令众学子们松了一口气:太好了!如此就能记下了!

    哧吭哧吭地,一众学子们听听写写,十分顺畅,再也不用苦恼跟不上刘辩和司马朗了。

    而且,当一众学子们所用的纸张快要不够时,何先等护卫们就遵从荀彧的手势安排,从门外搬来一叠又一叠厚厚的纸张,供给众人使用,这使众人又甜蜜又痛苦:啊!不缺纸的感觉……真好!

    但要一直写字,胳膊也酸啊!

    吃不消了!

    ……很难说,这一场比试究竟对谁有利。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众学子们颇有一种大开眼界之感。

    究其原因……大约是,古籍虽有字,但却没有标点符号,因而若要自己去研读,则需要揣摩书中意境,自个儿学会如何断章取义。

    但是,有了刘辩和司马朗的念字,大家就不用多费心思了。

    当前,大家莫名地郁闷为甚么刘辩和司马朗只读《周易》——

    “北海书院”还有好多珍贵的古籍啊!诸如《六韬》、《连山易》、《山海经》、《太公阴符》、《太平经》、《黄帝外经》或《鲁班书》……为啥不念那些书呢?

    ……想归想,众人的念想只有一瞬间。

    大多时候,一众学子们老老实实地记录,几乎都没空抬头。

    就这样,比试从午后变成傍晚,生生快把刘辩的嗓子给读哑了。

    刘辩捧书,只觉嗓子又干又燥,难受得很,偏偏周围都没杯碗供他喝水。

    再观司马朗,嘴唇也干燥得厉害,明显一副脱水的样子,居然比刘辩的处境还要糟糕。

    只是,对方再惨,刘辩他可不想认输!

    他努力地打起精神,又坚定地念了一段,后知觉地发现:此书快被他念完了!

    这、这么快的么?

    他又惊又喜,忍不住地望向司马朗,失望地见到司马朗也快把《周易》下卷读完了……

    书都要念完了,二人仍没出错,无法分出胜负……这可咋整?

    聆听司马朗读书之际,刘辩思绪万千。

    待到刘辩他认真地把《周易》上卷彻底地念好之后,他也迎来司马朗念字的完美落幕——

    刘辩和司马朗大眼瞪小眼!

    在场的学子们听写都快麻木了。眼见这俩人没再朗读《周易》后,终于迟钝地意识到:这场比试……双方不分伯仲!

    “这……算是结束了?”有一学子小声地问。

    顿时,大伙儿讨论开来:“整个下午啊!整个下午这两位师兄都没念错字啊!好厉害!换成是我,我是万万做不到啊!”

    “不愧是何师兄、司马朗兄!这正确率高得离谱!”

    “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这俩人没出过错——荀彧师兄,你是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俩人肯定中途有错,你却偏袒了……”

    议论之余,有人高声地质问起荀彧。

    惜叹那人没把话说完,便遭到众学子们一致的阻止——想也不想地,两、三个学子们扑向那人,把手一捂,捂住那人的大嘴,喝道:

    “你不记得《周易》的内容也就罢了,竟敢质疑荀师兄?……你胆子真大啊!”

    那人被束缚,都不能反驳,别提多可怜了。

    众人见怪不怪,任由三个学子们对其训诫一番,直至那人知错为止。

    ……与司马朗瞪眼半天,刘辩率先地回过神来,思量:再僵持下去也不行啊?无意义的对峙实在太浪费时间。

    想到这里,刘辩心下一动,清了清喉咙,干巴巴地出声道:“司马朗兄台,今日未分输赢,不如明天继续,如何?”

    “嗯?”司马朗轻声一呼。

    眨了眨眼,司马朗奇道:“明天……继续?”

    “没错。”刘辩一本正经说,“甚么时候分出胜负,甚么时候结束,怎样?——反正你我只当温习,又不会损失甚么?”

    司马朗:“……”

    司马朗无话可说。

    虽觉没有必要,但想今日的平局,司马朗争胜心起,亦不想无故地认输,不禁地道:“好!就依你!何时出结果,何时就结束!”

    刘辩两眼弯弯,痛快道:“好!就这般定下来!”

    搞定司马朗,刘辩冷不丁地环顾一众学子们,扬声道:“诸位,明日我和司马朗兄台继续地比试念书,尔等要不要再来旁听围观?”

    不给众人开口的机会,刘辩又道:“在下有一不情之请,还请诸位帮忙!我喜欢收藏珍贵书籍,想将“北海书院”的所有古籍都抄录一份,带回老家南皮县,作纪念也罢,作珍藏也行,随你们怎么想都行,不知你们可愿帮我?

    另外,诸位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你们现在所记写的《周易》内容无论完不完整,我都想买回……我出一百钱,你们肯将手中纸张卖于我吗?”

    一众学子们:“……”

    现场鸦雀无声。

    大家都被刘辩神奇的想法给震惊到了。

    半晌,就听一名女学子说:“何师兄,你明天还和司马朗师兄比试的话,能不能读《太平经》?”

    太平经?

    ——是《太平要术》?!

    刘辩心中诧异:传闻黄巾起义时,其贼首叫那个谁来着,张角?不就从南华老仙的手里,传承到《太平要术》了么?……咳咳咳!

    南华老仙是虚构人物来着,选自《三国演义》……尴尬了!他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搞混淆了!

    总之,《太平要术》……啊~呸!是《太平经》,乃第一部道教经典,在当今时代地位相当崇高,尽管官府起初曾批评《太平经》是“妖妄不经”,可却架不住汉帝,他的便宜父皇,竟是赞同此经!

    那啥,黄巾起义不久被剿灭后,朝廷不是把此书销毁了么?

    怎地,竟有备份啊?

    刘辩胡乱地想起,又记起此书卷数之多,共有一百十七卷!

    一百十七卷诶!一百十七卷诶!!

    虽说总共字数约有二十三万,可要把它读完,没几天那也是甭想!

    吞了吞口水,刘辩轻微地苦脸,却应道:“好,只要你能找来两卷《太平经》,我就和司马朗兄一起诵读,总有读完的那一天!在那期间,如果司马朗兄读错了……”

    目光一瞥,刘辩瞥向司马朗。

    司马朗还未答话,司马懿就抢先地开口:

    “那不可能!”

    “说大话谁不会?”紧接地,诸葛亮接话,替刘辩说话。

    “你——”司马懿瞪向诸葛亮,而诸葛亮亦不甘示弱地回瞪司马懿。

    好熟悉的画面!

    刘辩心生感慨:好像不久之前,我就见到过一、一两次?

    刘辩面瘫了一张脸。

    那位女学子可算惊醒梦中人。但闻刘辩连同司马朗一起,答应会读《太平经》后,众人的心思可谓活跃开来:一名大胆的男学子朗声道:

    “何师兄,待《太平经》你们读完,仍不分胜负,要不要再念一首诗《离骚》?我保证《离骚》里的古字极多,极容易出错!”

    “何师兄,假如《离骚》还没分出胜负,你和司马朗师兄能不能再把《六韬》读一遍?”

    “读《山海经》!读《山海经》!里面有许多神话传说!”

    “读《黄帝外经》才是王道!听过《黄帝内经》,谁听过《黄帝外经》?”

    “读《鲁班书》!读《鲁班书》!妥妥儿古籍,绝对符合何师兄你的要求!”

    ……吧啦吧啦地,众学子们反客为主,忙不迭地推荐古籍,好生愉快,直把刘辩和司马朗今后的比试内容安排得明明白白。

    刘辩只差风中凌乱,哭笑不得地注视一众学子们,却是爽快地全都应下!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