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了!我也叫刘辩
繁体版

231、全书院听写狂潮

    刘辩万万没料到,这“北海书院”只才开学三天,撑死他在“北海书院”求学了五天,连一周不到,就……就行踪遭泄密了?

    咳咳咳——

    严格来说,是大伙儿早就知道了?

    所以,他从南皮县出发,才会如此顺畅?

    也对,大伙儿都不是蠢人,是他把事想得太单纯。

    余光一瞥,时隔近一个月,刘辩终于瞥向总是低调干活的张郃、高览、颜良和文丑这四个半途加入的同伴们,不得不思考他一直刻意地忽略过的细节,那就是:

    张郃、高览、颜良和文丑这四人明明武艺高强,怎就非要跟着他,还一路跟来“北海书院”?——若说这四人不清楚刘辩他的真实身份,而只单纯地帮助刘辩……唔~刘辩他自己都不信呢!

    君不见他都抵达到了“北海书院”,而这四人却……迟疑地,刘辩道:

    “你效力于谁?”

    直白地,刘辩盯住张郃。

    张郃:“……”

    心头一跳,张郃瞄向刘辩,又迅速地低下头去,默不作声。

    与此同时,高览、颜良和文丑亦面色古怪,不约而同地望向张郃。

    至于荀彧等人,虽说仍在整理纸张,却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想要探听甚么。

    其中,袁谭和袁熙的表情略有一抹说不出来的滑稽。

    “你效力的是……袁绍袁本初么?”刘辩问。

    然后,刘辩又默默地推翻自己的想法:当前是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按照原本历史的进程,袁绍班底还没招募齐全呢?是以……

    果不其然,就听张郃脱口而出,说道:“不是——是也不是!”

    “怎么说?”刘辩表示稀奇。

    张郃思索片刻,方道:“殿下,其实我是前御史中丞——韩馥麾下的军司马!只因韩馥先生乃是袁氏门生,是故袁绍先生任职为重合县令后,就写信给韩馥先生!结果韩馥先生深受感动,遂辞去御史中丞一职,特意前来渤海郡……”

    刘辩懂了:敢情这位张郃是袁绍麾下的麾下?

    这关系……就挺离谱啊!

    刘辩记起他任命袁绍为重合县令,是在新年之前。

    换句话说:他无师自通地招揽了一员名将张郃,未来版的,却犹不自知?——那啥,张郃虽是袁绍麾下的韩馥的麾下,但那袁绍又是他刘辩的麾下,四舍入五啥的,差不多张郃也是他的麾下?……

    噗~

    他快不认识麾下二字了!

    刘辩好笑地想,微有欣喜。

    大抵是他提早地撬走袁绍,以致袁绍不再会是历史上的冀州牧,自然也就不会想成为冀州牧,而不折手段地谋划,顺手把韩馥吓到自杀……往事已矣,不提也罢!

    回过神来,刘辩又扫视高览、颜良和文丑,追问:“你们也是?”

    高览、颜良和文丑立即摇了摇头,答道:“不是!”

    咦?!

    刘辩挑了挑眉,再次地望向张郃。

    张郃耳根子红起,含糊道:“殿下,其实这三人原是参加“冬季长跑”来着……”

    冬季长跑?

    没想到“冬季长跑”挺有影响力啊?

    刘辩两眼弯弯,自动地补出后面的剧情,诸如:这三人本该互不相识,却因“冬季长跑”而提前认识了……并且袁绍并未招揽这三人,这三人仍是白身?

    正巧,效力于袁绍麾下的麾下张郃眼见这三人武艺高强,因而生出结识的心思,故才结伴而行……?

    总之,这四人也知晓他的身份了。

    或许这四人的立场还倾向袁绍那边?

    想到这里,刘辩环顾众人,忽然发现:似乎大家都晓得自己的身份和计划,唯独他一人还傻乎乎地以为……把脸一沉,刘辩眯眼道:

    “张郃义士,你有钱么?”

    啊?

    这是甚么神展开?

    张郃愣愣地抬头,脱口而出道:“有!”“多少?”

    “——这些!”张郃二话不说,从腰间取出钱袋,也挺鼓。

    刘辩虎着脸,又看向颜良、文丑和高览。

    就见颜良、文丑和高览这三人齐齐地捂住自己的瘪瘪钱袋,如临大敌。

    刘辩目测,颜良、文丑和高览身家不多,三人加起,恐怕还没张郃富裕,不禁地打消……“把钱交出来!”刘辩虎着一张脸,才不想放过颜良、文丑和高览三人——这三个家伙吃他的、喝他的、穿他的、用他的,该交生活费了!

    “这……”乍一瞧见传闻中的殿下翻脸,颜良、文丑和高览面面相觑,暗地交换彼此的目光,后把视线转向张郃,接到张郃轻轻地颔首后,这三人才不情不愿地把钱袋上交。

    刘辩拎了一拎三人的钱袋——相当轻便,但不代表袋里没钱!

    “很好!”刘辩狞笑:让你们糊弄我!把头一转,刘辩直盯荀彧等人。

    这下,除了已经交过钱了的曹昂等少年们,外加诸葛亮,余下之人皆都稳不住了,纷纷地拿眼看荀彧,也想知道荀彧该怎么做。

    荀彧还能怎么做?——收到刘辩的索钱眼神,荀彧顿了一顿,默默地从腰间取出一只香囊,乃荀彧的钱袋也,递给了刘辩。

    刘辩心下称奇:啧啧~别看这香囊太娘们,但这里面的质量好像很好啊!

    钱很多的样子!

    眼见荀彧都作了表态,余下之人只好慷慨解囊,把钱全都上交——

    于是乎,之前一贫如洗的刘辩,摇身一变,就变成了家财万贯还不止的富家小少年,可把他乐坏了……忍住!忍住!不能笑场!要维持形象!

    紧绷小脸,刘辩说:“时辰不早了,我该休息了,你们也是,不要忙得太晚——明早,我们一起去食房!”

    说罢,刘辩手捧金钱无数,哧吭哧吭地回屋数钱……咳~是睡觉去了。

    徒留荀彧等人大眼瞪小眼。

    尽管大家被刘辩讹了一顿,然而谁也没流露心痛,究其原因……“殿下真善良,只拿了一半的钱物——”袁熙叹了叹气,话未落音,便被袁谭捂住了嘴巴。

    袁谭低喝道:“你快闭嘴罢!多说多错!”

    袁熙眼里划过一丝懊恼,便乖乖地不说话了。

    荀彧波澜不惊地打量同伴们,发觉大家的情况都一样:未并两手空空,两袖清风!

    这倒也好。

    看来大家都是不缺钱的主儿。

    微微一笑,荀彧说:“我们快把纸张整理好,今晚也不能偷赖。”

    “——明白!”众人响应,也不废话,默契地忙碌了。

    之后,该睡觉的睡觉,该补习的补习,和以前没甚么两样。

    一夜无话。

    次日。

    新的一天,新的开始。

    有钱后,心情舒畅的刘辩打从这天起,求学的生涯都大大地改变了:

    除去平常的吃穿用度,他花钱大手大脚起来,尤其是每天下午的读书比试,更是毫不犹豫地出钱买下一众学子们听写的纸张,直令整个书院都掀起了听写狂潮!

    每到午后,一众学子们都自觉地带好纸和笔,疯狂听写!

    并且,刘辩和司马朗比赛数天,至今没分出胜负不说,众学子们也都通过听写的方式,重新温习了大量的古籍,颇有“温故知新”之感,连带书院的先生们都知晓了此事。

    偶尔地,先生们还会结伴过来听书,点评点评书中内容,算是给众学子们额外补习指点,更使众学子们受益匪浅。

    很快地,读书听写就风靡了“北海书院”。

    附带“何辩”和司马朗的大名,也被众多学子们所获知。

    “何辩”和司马朗……真真正正地扬名了。

    而且,刘辩和司马朗的交情,也从一次又一次的读书比赛,而累积加深,以至于司马朗在赛上与刘辩针锋相对,赛外竟带弟弟们多数拜访刘辩一行人。

    一来二去,二来一去,小司马八达们竟和刘辩一行人也颇为友爱……包括诸葛亮和司马懿。

    时光如梭,转眼十天后。

    这天,刘辩照常要和司马朗比朗诵,却见诸葛亮伸手一拽,拽住了他的衣角。只听诸葛亮脆生生地道:

    “辩哥,今天是我和司马懿比写字,你不会忘记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