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节 一波小涟漪事件
事后,弹劾孟之祥的专业户即御史王林找着戴源,悻悻地道:“少甫(戴源的字),你这样做不好吧,你既去他家店里吃面饭,连吃带拿的,又去弹劾他,有你这样当御史的、做朋友的?”
王林紧盯着孟之祥,一定程度上是靠弹劾孟之祥凑够每月弹劾官吏的工作量,没想到戴源身为孟之祥的朋友,居然也来弹劾他,弹章上的内容都是帮着孟之祥说话,换作是王林来弹劾他,绝不会让孟之祥这样轻易过关。
戴源近着孟之祥,也学到了孟之祥言论中的一些精华,对王林解释道:“反孟是工作,吃孟(家店)是生活!”
回答是如此精辟,王林绝倒!
……
冬十月,孟之祥上了个折子,要求组织部队进行长途拉练,去建康侍卫亲军马军使司进行军事交流,得到了主管殿前司公事的郭晓兵和主管侍卫亲军步军司公事的沈千里的同意,报枢密院拟同意,得到了官家允许。
由枢密院出令,以孟之祥为主将,率步军司左军前往建康,与驻扎那里的马军司进行操练,着孟之祥专注公事,毋得懈怠。
算起来这样的长途拉练是比较少的,官家对孟之祥确实另眼看待。
左军自南城外军营出发,沿着东城墙向北行进,然后路过北关,走大道往湖州方向而行。
此时,正好有一支船队抵达,船上人员上岸,有一批马车来接他们,他们下船上车,听他们说着汉语,看他们的装束,类似于汉人,却又带着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当然这批人自我感觉良好,此时有一人上岸后透气,此人约三十多岁,身穿轻甲,尚未上车,他突然看到了大队宋军路过,让他眼前一亮!
急忙冲去一辆马车上叫道:“树德公,你快出来看一下!”
马车内一位长者,面容削瘦,几缕长须垂胸而下,书卷气甚浓,听到喊话,不悦地道:“崔良伯,你的仪态!”
不过他还是出来,望着宋军,但见得那支年轻部队,人人身强体壮,肌肉发达,行动矫健,队列整整划一,士气高涨,气宇恢宏,说是强军不为过也!
他不由得双眸闪动,吃惊道:“大宋果为大国,确有内涵!”
这两人,年长的叫崔滋,年轻的叫李公柱,乃高丽高宗派往大宋纳贡问安的使节。
崔滋(1188-),朝鲜高丽时期散文家,字树德,号东山叟,文科及第,初任尚州司录,现为御史大夫。
至于崔良伯柱则是护卫将军,除他们之外,还有太子宾客权述,崔滋为正使,权述为副使。
现在的高丽处于高宗统治时期,实际由权臣崔怡控制着朝政,崔怡是高丽王朝武臣政权领袖,崔氏家族第二代独裁者。原名瑀,本贯牛峰,于1219年接替其父崔忠献而掌权,任内设立“政房”,强化崔氏家族的统治。
1231年遭遇蒙古入侵,高丽战败,向蒙古称臣。崔怡为了躲避蒙古压迫,乃利用蒙古人不习水战及四处征伐而无法专顾高丽的特点,于1232年挟持高丽高宗迁都于江华岛。
高丽不服蒙古的勒索,其朝廷、官吏民众只能躲于山地丛林沼泽与海岛中,与蒙古爆发过数次的蒙丽战争。
为了对抗蒙古,崔怡曾派崔璘、崔滋、权述等大臣赴金朝行在汴梁问安,行至辽东海州,因道路不通而折返。
之后从倭国行商那里得知大宋之事,崔怡再派崔滋、权述出使,他们坐上海船,自倭国绕道,经琉球、台湾,进入中国长江口,沿江到达镇江,再搭船走京杭大运河,最后到达临安府。
海途漫长,他们饥餐渴饮,辗转反侧,在海上遇到了海盗很惊险,到达大宋地界,看到大宋的繁华景象而惊叹,同时心中忐忑不安,因为他们一路看到了宋朝军队的状态不佳,有部分军队一般一般(屯驻军队),大部分军队身体消瘦,训练不足(厢军),这些军队能够对抗无比暴虐之蒙古军队?
让高丽使臣们产生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可是来都来了,只能硬着头皮前往临安府,直到他们在城外见到了大宋的强军!
“张郎中,请问这是什么军队?”崔滋急问大宋陪同人员,礼部郎中张明海道。
“哦,此乃我大宋禁军步军司的左军也,他们……”张明海看到了队伍中打着“孟”字旗,遂说道:“带队将军是步军司‘准备差遣’孟之祥也,他年龄不大,可是个好汉哪!”
此乃为国添光彩的事情,张明海将孟之祥光鲜的履历巴拉巴拉说了一通,听得诸高丽人面面相觑,简直如闻天方夜谭。
如此凶残的蒙古军队成千上万,居然被一个大宋将军单枪匹马给迫退了?!
前所未闻,他们根本不会相信。
蒙古军队相当能战,出兵二万,以少胜多,击破高丽军队数万,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把高丽人给打怕了。
然而眼前有佐证材料,禁军左军部队的英姿,让他们不得不信。
这批高丽人上了马车,崔滋对权述道:“如果大宋的那个孟将军能够取得大军的指挥权,则事有可为也!”
“没错!”权述赞成道,与崔滋记下了孟之祥的名字。
不提这些高丽人进入临安府展开外交行动,他们只是一波小涟漪,孟之祥没注意到有高丽使臣,他带领军队沿大道行军拉练。
“跑起来!”王坚厉声道,一个营接一个营的部队迈开大步,跑步前进。
他们全副武装,负重行走,闷头赶路。
中途有人掉队,则能帮就帮,互相帮助,不能帮的由收容队带走,但这些掉队官兵,回去后必定加练。
结果,掉队者寥寥无几,都坚持下来了。
在队伍的前面,有马队开路,高声叫喊,打出旗号为“莫惊莫怪,御前侍卫亲军步军司左军奉令训练,所到之处,军民莫要慌张。”
这是提防沿途民众惊扰,搞得到时人心惶惶,以为国家发生了什么大事。
不仅仅是马队开路,还通知了沿途的州县,要当地官员派出差役来维持秩序,安抚民心,做好补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