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宋
繁体版

第440节 抢先截住鞑军

    看到箭头,与地图上对照无误,表示方向正确,军队非常受到鼓舞。

    不仅如此,带路的三人组把部队带到了一处山泉边,泉水潺潺,晶莹透明,喝上一口,冰凉爽口,让大伙儿只觉得疲倦全消。

    这山泉水是干净的,即使是挑剔的喝惯熟水的人也挑不出毛病,人人都把自己的水囊和水壶装满,大多数人是皮革水囊,但高级军官已经全部换用了银制水壶。

    皮革水囊容易串味,成本低,简单好用,银制水壶则可以长久保持水质,当然其价钱昂贵,好在高级军官的俸禄高,供得起。

    有人大叫道:“在此冻上一杯奶茶就是好喝啊!”

    旁边的人起哄道:“那你记下地方,下次再来冻奶茶喝!”

    水源地非常重要,地图上的道路设计得不错,每每有山泉可以补给水份。

    不仅仅走的是崎岖小路,走着走着,柳暗花明又一村,走过了一座石桥,他们走在了一个村前的大路上,所有的部队即时撒丫子,加快速度疾进!

    现在不跑,更待何时!

    地方偏僻,少有人来,村民们惊奇地看着平生少见的如此之多的军人们在他们面前经过。

    这条长路通往下一个村落,平路足足有十里长,走得部队官兵们舒服极了!

    在设置道路的时候,他们还要找出好路,方便部队机动,减轻部队的负担。

    他们尽力而为,使得至少有二分之一的好路,但也有时,部队艰难前进,还要走得快,要抢在鞑军之前,堵住他们的去路!

    所有的官兵都走路,孟之祥大步走在中军处,他柱着自己的亮银枪当拐仗,背负双锏,行动沉稳,大步前行。

    川军有其特点,由于山路崎岖,因此常用滑竿,乃西南各地山区特有的一种供人乘坐的传统交通工具,就是两人抬一个坐着人的扛走在山路上,经常川军的军官都坐滑竿,士兵走路。

    孟之祥的部队则不是这样,他带头走路,长官如此,其他人无话可说,军官们庆幸着自己在以前的训练中没有偷懒,他们也能跟上队伍。

    一天过去了,部队还没有机动到位,此时太阳已经下山,到处都是黑漆漆,不见道路,各处又是险阻,则部队停止前进宿营。

    点起了篝火,点点火光连成一片,与漫天的繁星相互映衬。

    大家尽力而为,能煮饭的就煮饭,以干肉和咸菜送之。

    如果做不来,则吃的是出发前制的麦饼,同样以干肉和咸菜送之。

    孟之祥军队的食用一向很好,他们带有风干的牛肉,还有加工出来的猪肉脯!

    他家的猪肉脯是选用新鲜瘦猪肉,剔去筋膜、脂肪后切成正方形小薄片,然后用白糖、精盐、酱油、大曲酒、胡椒等腌制后,制作颇为考究,先送入烘炉烘烤2小时,再转入炭火烧烤5分钟,即为成品。

    装入油纸,以腊封之,可以储存较长一段时间。

    其甘香味美,别有风味。

    由于自家养的猪,食品厂制作,成本低,所以官兵皆有得吃。

    一些人吃过饭,煮开水,然后炮制茶水或者奶茶。

    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官兵都喝起了奶茶来,甜甜的好喝,加上他们的太尉说喝奶茶可以补充营养,于是大家就大喝特喝了。

    整体而言,顺庆府的军队饮食水平胜过了敌我的军队。

    空气中扬溢着阵阵的药水气味,那是官兵们用下发的驱蚊药水来抵挡猖獗的山蚊子!

    孟之祥对于军队相当关心,连这个细节也都注意到,专门用中药订制了驱蚊药水,以琉璃瓶来装入,其他的军队根本没有!

    大家就睡在了山路上,第二天起来,身体都湿了!

    夜露与晨雾是行军途中微不足道的小插曲,更多的是汗水,大伙儿走出一身臭汗,好在沿路的水源不缺,能补充上水份,又是秋天,总算没什么人中暑。

    一路奔走,三天后,终于到达了指定位置,从小路上走到了大路上,然后停下来,军官宣布他们走在了鞑军的前面,就在此等待鞑军!

    走得骨头酸疼,全部都躺下来了,有的还保持着仪态,坐下休息。

    蜀道山谷宽窄不一,偶有宽阔的山谷,人口便比较密集形成村、或镇,如今这个无名山谷就是这样比较平坦宽阔的地方,等着与鞑军干吧。

    ……

    且说赵阿歌昌的部队走在最后面,然后就遇到了王双的顽强阻击,王双的部队虽少,但他们同样都有一副铁脚板,走在赵阿歌昌的左侧前方,用泥土堵路,摧毁路桥,头顶飞石,乱箭射出,再有就是安设陷阱,把鞑军给弄得欲仙欲死!

    鞑军唯有小心谨慎地推进,开辟道路,搭桥过河,过一线天时分批走,听到风声就立即举盾。

    可是防不胜防,王双的青居军第一军这些“坏小子”玩得高了兴,甚至用麻袋摘了一个大黄蜂巢扔到了鞑军前锋中间。

    结果黄蜂飞出来,好惨呐,再强的武力也难以对付发疯的黄蜂,诸鞑子抱头鼠窜,有数人掉下了山涧。

    对敌的战术思维一定要出其不意,让敌人天天草木皆兵,措手不及。

    如此一来,哪怕鞑军走的是大路和好路,速度上不去,也被宋军主力赶到了前面。

    鞑军前面的队伍不走,人马堆积,直到赵阿歌昌率亲兵骑兵队到达,这才发现前面赫然是大队宋军拦路。

    人数满万,漫山遍野,密密麻麻的队伍方阵,看上去旗帜如海,这是宋军主力!

    赵阿歌昌惊出一身冷汗,很明显地,这是青居城下来的宋军,他们居然走在了己军的前面,从而拦截住己军。

    如何应付?

    他第一个念头是:“绕路?”

    即时被否决掉,因为他的部队吃着未成熟的庄稼,体力匮乏,又不熟悉地形,宋军既然可以拦一次,熟悉地形的他们同样可以再拦一次。

    没有办法了,只有打过去!

    赵阿歌昌心生一股怒气,一般而言,想要稳妥对付奔逃的敌军,可以围三阙一,即留一条路给逃军,这样逃军见有生路,就有许多人光顾逃跑而无心作战,对方就此奠定胜局。

    如今宋军把逃路给堵个结结实实,这是吃定他了?

    该死的南蛮将领有几个胆?敢这样小看他!

    想到这里,赵阿歌昌开始鼓动军队,誓要杀出一条道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