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宋
繁体版

第469节 孟之祥野心十足

    孟之祥前去拜访他的“恩相”史嵩之,他出行是便装,并不喧哗,见面是十分低调,除了史孟两人,加上史嵩之的一个清客相陪,再无第三人。

    越是高层,越是低调,史嵩之权倾朝野,孟之祥手握重兵,这一文一武甚至都不应该会面的。

    否则,哪怕是史嵩之这样大的权势,御史照样有话可说!

    主要是史嵩之为孟之祥取字这层渊源,孟之祥成为了史嵩之的子侄辈,这才可以登史宅拜访,

    史嵩之在二堂接见孟之祥,他高踞堂上,孟之祥可是在红地毯上跪倒,老老实实地给史嵩之叩足三个响头,低呼:“孟小七参见恩相”!

    于公,史嵩之是右宰相兼枢密使,乃“真宰相”,礼绝百僚,下官见到他,都应该叩头。

    于私,史嵩之乃孟之祥的叔伯辈,又对他是鼎力支持,这三个响头,孟之祥叩得是心甘情愿。

    起来后,史嵩之让其就坐,孟之祥也只敢沾了点屁股坐着。

    见他十分恭敬的样子,对比真正的史家子侄,他们可是一屁股占满座位,实在是对比分明!

    比如现在青居城当统制的史志超,坐在位子上全部坐满,大大咧咧的,怎么骂都改不了,打也不行,气煞史嵩之。

    史嵩之看着孟之祥,满意地点点头道:“年少得志,大宋之祥,神通大将,孟家的麒麟子,你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全凭恩相提携,小侄感谢万分!”孟之祥谦逊地道,恭喜史嵩之高升,执掌朝纲。

    两人交谈,客套了一番之后,很快就转入正题,谈起对鞑靼人的战事。

    “鞑靼人亡我之心不息,长缨可有对策?”史嵩之拈须问道。

    他在人前是一副谈和的架势,对上孟之祥这样的心腹,就推心置腹了。

    孟之祥定了一下神,不说别的,首先从四川安抚制置副使彭大雅说起来。

    彭大雅是大宋睁眼看鞑靼人的第一人,在绍定五年1232蒙古遣使来议夹攻金朝事,南宋遣使报谢,彭大雅为书状官随行。将亲身见闻写成《黑鞑事略》,叙述了蒙古立国、地理、物产、语言、风俗、赋敛、贾贩、官制、法令、骑射等事,详备简要,是研究蒙古开创历史的珍贵资料。

    这本书在青居军中已经下发到高层与参谋人员,人手一册,视为了解鞑靼人的第一手资料。

    他去过鞑靼之后,对鞑靼人的力量有了深刻的体会,认为鞑靼人的军力远超金朝、契丹与西夏,在四川外围防线被突破后,鞑军进入四川腹地,彭大雅认为川西的成都平原不可守,只能在川东筑城,以守代攻。

    鞑军在川西肆虐,朝廷丢脸,川人作梦都想打回家乡,彭大雅不思进取,如此就严重地得罪了朝廷与川人。

    但孟之祥认为他是对的,史嵩之问:“你为何如此想呢?”

    孟之祥说出理由道:“鞑军势大,远胜大宋,目前来说是力不可敌。”

    “鞑军组成,有鞑靼人、色目人、金人、契丹人、西夏人、汉人等等诸多民族,尤其是北方汉人尽入其手,现在鞑军进攻,其主力鞑靼人的人数实不多,多是仆从军,人多势众,鞑靼人驱遣其等为先驱,鞑靼人在后,战力尤在我军许多部队之上!”孟之祥解释道,损了自己友军一下。

    他麾下的青居军,与鞑军任何一支部队都能打得,并战而胜之。

    而许多友军别说打鞑靼人,就连鞑靼人麾下的仆从军都打不赢,那些宋军的装备好、待遇高,还经过不断地训练,但当他们怼上鞑靼人的仆从军时,居然打不过。

    仆从军的装备普遍比宋军要差,什么都差,偏偏宋军就打不过他们!

    要是大家以为宋军纵打不过鞑靼人,必定能够打败仆从军,那就大错特错了!

    “为什么呢?”史嵩之问道。

    “鞑军军纪严明,败战则严厉处理,杀头了事,且他们无补给!”孟之祥说道。

    宋军有补给,打败了还有朝廷埋单,而仆从军一旦战败,其将领的地位往往不保,且难获补给,实力大减,因此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与荣华富贵,唯有死战!

    一方要死战,另一方首鼠两端,另一方焉能不败?!

    史嵩之拈须深思,宋朝由于奉行不杀大臣的国策,对于失职的前线将领处罚也不是很重,形成了很恶劣的风气。

    将领打败没啥嘀,换一个地方当官,继续干,反正朝廷乏人,迟早都得将他们派上用场,只要不犯严重的政治错误即可。

    这里有个现成例子就是导致襄樊丢失的李虎,他甚至去禁军当了高级军官,要不是孟之祥把他拉下马,只怕他还会一路高升。

    可即使是被孟之祥把他给搞掉,李虎照样做着观察使哩!(正五品观察使,比孟之祥的从五品防御使还要高!)

    问题在于,这样的风气很难扭转!

    “你们青居军为何没有这样的风气呢?”史嵩之感兴趣地问道。

    “武将带头冲,士兵舍命跟!”孟之祥简单总结道

    不仅如此,孟之祥告诉史蒿之说当鞑军入寇,青居城受鞑军围攻时,位于合州的赵胜部却有异动,他们有一支五百人的部队偷偷摸摸地接近涪陵,他这是想趁火打劫。

    而涪陵,正是青居军的后勤总基地!

    那里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食尤其是涪陵榨菜,新上市没多久已经打出了名声。

    要是被赵胜部队端掉涪陵,青居军有得哭了,伙食一下子倒退到与普通宋军同样程度,甚至还不如。

    好在孟之祥一直对赵胜有警惕,他本来组建有重庆两支军,都不敢放在青居城加强防御,而是一军放重庆,一军守涪陵,如此确保涪陵不失,防的正是友军!

    听得史蒿之勃然大怒,用上了孟之祥的名词道:“这等人打鞑军不成,背刺友军却擅长!”

    他虽然叹气,但也无可奈何,宋军中不乏敢战之士,同样有那些不法之徒!

    孟之祥说到他的策略那是“稳守反击”,凭借坚城保存自己,然后出击消灭敌人,积小胜为大胜,不断地消灭鞑军的有生力量,让鞑军不断地流血,损失越来越大,最终把鞑军给彻底地赶出四川。

    他必须把他的战法说清楚,获得史嵩之的支持,这么打,无法一战定江山,甚至场面有点难看,可这就是战胜强大敌人的策略。

    孟之祥的战法以前在书信中与史嵩之提过,当面说起来,更是清晰,孟之祥表示既能保存了自己,又消灭了敌人,可谓是万全之策。

    “很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那就这样打吧!”史嵩之有点失望地道。

    他为执政,自然希望军队的战绩光鲜一些。

    孟之祥若无其事地道:“其实想要更快一点战胜鞑军也不是不可以,只要由我来主持四川军务,把全四川的军队交给我来统率就行了,包他们的战斗力来个脱胎换骨,早日打败鞑军!”

    听得史蒿之放声大笑道:“此事万万不可,过多七八年吧!”

    他叹气道:“长缨,快点长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