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宋
繁体版

第633节 官家的手段

    吴潜问的内容出处来自《左传·昭公·昭公元年》,是对经义的抽考,难度倒不是很大,但必须熟读经义才可以过关,要是没读过的,没背好的,滥竽充数者很容易露馅。

    孟牧劳即时琅琅上口地道:“赵孟闻之,曰:‘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信也。图国忘死,贞也。谋主三者,义也。有是四者,又可戮乎?’乃……”

    他念到抑扬顿挫,被官家止住道:“停!”

    于是孟牧劳停下来,官家再问道:“可知解?”

    孟牧劳立即解答道:“面临祸患而不忘记国家,这是忠心。想到危难而不放弃职守,这是诚意。为国家打算而不惜一死,这是坚定。计谋以上述三点作为主体,这是道义。有了这四点,难道可以诛戮吗?”

    “很好!非常熟练,看来平日很努力。”官家大赞道,对孟之祥三人道:“吴相公考的有心了,你们要做到才行。”

    这是圣训,孟之祥、杨怀远和孟牧劳赶紧恭领圣训,大表忠心,表示要铭刻在心,永志不忘。

    今天的朝见很成功,三位外官的表现很出色,官家找不到令他不满意的地方,也相信他们的忠心,让他非常地开心,遂示意吴潜道:“吴相公,孟卿三位功在社稷,不可不赏,你看……”

    吴潜很明白官家的意思,在这种环境下,实质性的大赏是不可能的,一般的荣誉赏赐则没问题,因此他提议道:“孟制置在四川苦心经营,护卫大宋,功劳不小,且为四川路主官之一,可赐紫;杨统制和孟统制皆佩金鱼袋!”

    “吴相公的提议真不错,准了!”官家一言而决。

    孟之祥、杨怀远和孟牧劳赶紧跪下谢恩,感谢皇恩浩荡!

    宋朝官员官袍颜色不能乱来,超品(比如亲王)、一二三品官员穿紫袍,四五品官员穿红袍(绯色),六七八九品官员则是绿背蛤蟆色。

    宋朝官员表露身份的标志是身上佩带鱼袋,即袋上用金银饰于鱼形,亦有制度,金黄色王有被赐以玉鱼更是尊贵,一至四品官颁发金鱼袋,五六品官颁发银鱼袋。

    因此金鱼袋紫色衣被称为“金紫”,银鱼袋绯色衣被称为“银绯”,一旦受赐,十分荣耀。

    孟之祥成为金紫之辈,杨怀远和孟牧劳成为金绯之辈,以后,孟之祥可以在官名上写出赐紫金鱼袋,这是很高的一个权威的象征。

    在四川,只有余玠也是赐紫金鱼袋,其他官员,统统没有金紫。

    只待孟之祥一回去,别人看到他,绝对是肃然起敬。

    并且三人立即被小TJ带出到偏殿,换上衣服和鱼袋,再回大殿上,接受官家检阅,让他们享受荣耀。

    等他们回到大殿时,发现殿上多了四个人,正是与孟之祥发生摩擦的留梦炎、陈卓等四个进士。

    孟之祥、杨怀远和孟牧劳向官家叩谢赏赐,而留梦炎等四人看到他们三个人的装束,尤其是孟之祥的衣袍,眼都直了。

    留梦炎年龄比孟之祥稍小,虽贵为状元郎,但今后几年时间不可能加入金紫的行列中,至于陈卓等人,更是逊色了,他们甚至能否弄得到“银绯”都是个疑问,毕竟“银绯”也算是高官了。

    官家欣赏着三位大将的新气象,很是满意,此时他一脸轻松道:“七郎,你与留卿打赌对对子,不过意气之争,休要伤了和气,无论哪个辞官,都是朝廷的损失,朕是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天下大事未了,朝廷内部有大将和状元郎因小事而结大怨,如何了得?七郎,你给状元郎一句话。”

    其他人难办,官家完全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他笼络到家,让孟之祥得到好处,孟之祥万万不能驳皇帝的。

    果然,孟之祥立即说道:“陛下,待臣等告退后,立即派孟统制去把下联给填了出来。”

    见他识趣,官家脸上露出了笑容,对留梦炎等四人道:“谦受益,满招损,四位卿家需要好好体会!”

    对于文官,官家说出这话来,无异于指责,因此留梦炎等四人立即跪下答曰:“臣等恭领圣训,必当好好体会,谦虚做人!”

    “嗯,平身!”官家让他们起来,然后好奇地问道:“七郎,你说说下联吧!”

    于是孟之祥讲出下联,“踏破磊桥三块石”对“剪开出字两重山”!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对“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树已半寻休纵斧”对“果然一点不相干”!

    官家、吴潜和四进士一思索,妙啊!

    第一联的“磊”字有三块石,“出”字则是两重山。

    第二联的“孔明、江围、旅步、槽巢”谐“诸葛亮、姜维、吕布、曹操”;此外还有含有人名:关羽,张飞。

    第三联的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皆数字“寻”、“点”皆转义为动词;“休”“不”皆虚字;“纵”、“相”皆虚字;“斧”、“干”则为古代兵器,此联以土语对诗句,实乃不拘一格。

    其实大伙儿也不是完全对不出来,但皆不如孟之祥的下联绝配。

    官家赞赏着,问道:“何人出的对子,七郎你想出来的对子?”

    孟之祥赶紧辩解道:“臣何德何能能想出啥子对子,臣看到诗词对联,它们认得臣,臣认不得它们!”

    你还算有自知之明啊!

    听得殿上诸人差点笑出来,强自按捺着,就连官家也在拼命地忍住笑,以免失仪!

    国人皆知道孟之祥“听书差遣”的名声,以前他任禁军步军“准备差遣”高官时,看公文与档案文件,因为无法断句读,只得请人来帮他念出来,水平实在太差了!

    他解释道:“这些对子都是臣内子(余十一娘)闲暇无事琢磨出来的,内子受淳父公教诲不少,学识过人,想出了这些对子!”

    他把对子放在妻子余十一娘身上,提到了淳父公即余天锡,官家的大恩人,荐帝有功,且为人谦逊,即时引发官家的追思,点头道:“余太师对国有大功,家教子孙也好,不错!”

    官家细想到很有可能是余十一娘做的对子,尤其是第一联下联“剪开出字两重山”的“剪”字为女子所用,如男人所对,当用劈或者砍。

    当初御史为难孟之祥,就是余十一娘为夫作出抗争,很有胆识,学识水平也好,因此官家吩咐道:“来人,去内殿传话,由皇后赏赐孟卿之妻!”

    于是,余十一娘得到了皇后赐出的宫衣、彩缎的恩赏,加上孟之祥所受的赏赐,夫妻俩成为大赢家,这次朝见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