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华
繁体版

第4章 五代第一美女

    李从益把刘承佑的尸体放在马背上,向断龙涧深处走去,涧外隐隐传来追兵的马嘶声。

    山涧的最深处,温暖如春,如世外桃源,花草盈盈。

    在花草盈盈处,有一座坟墓,不,我们不应该说的那么冰冷,应该叫做香冢。

    香冢上姹紫嫣红,蜂飞蝶舞。香冢前,有一修长的石碑,上面写着唐明宗王淑妃之墓。

    香冢的后面有一条小溪,李从益将战袍浸湿,把刘承佑身上的血污拭去,又把自己身上擦拭干净。

    母后这一生最爱干净了,不能弄脏了她休息的地方。

    把刘承佑的尸体拖到王淑妃的墓前,李从益跪下放声大哭。

    “娘,我来看您了,儿无能,没有亲手杀了刘知远,但杀了他的儿子,也算为您报仇了,也算对得起先皇和列祖列宗了!”

    哭累了,李从益在香冢上躺下,闻到了花香,花香淡雅幽远,像母后身上的味道,恍惚间,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王淑妃有个绰号,叫花见羞,被誉为后唐第一美人。

    花见羞16岁的时候,在长安的街上,被打马而过的后梁名将刘鄩,一眼看到,惊为天女降落人间。

    刘鄩此时已年近六十,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可还是一路追寻,知道了她家在城中的住址。

    第二日,刘鄩带重礼拜访王家,表达了续弦娶妻的意思。王家父母受宠若惊,刘鄩是当世名将,驻守长安,与河东李存勖抗衡多年,被誉为后梁之长城。

    刘鄩虽然岁数大了一点,但常年习武,身体强健。

    且文才风流,号称儒将,懂音律,擅诗词。

    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音律,她懂,他也懂。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诗词,他好,她也好

    英雄起于乱世,美女常伴英雄。在长安的几年日子,是花见羞最快乐的时光,情窦初开,情郎如玉。

    日子太美好了,老天也会妒忌。

    三年后,梁晋争霸,在杨柳城,刘鄩被李存勖击败,自杀身亡。

    后梁随之覆灭,覆灭的还有花见羞的心。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生离尚可相见,死别却是再不相见。

    在长安城南,桃花庵里刘鄩墓前,花见羞一身白衣,已经守孝一年有余。

    这一天,桃花庵里来了一员战将,祭拜刘鄩,花见羞在一旁答谢。来将金盔金甲,龙行虎步,离开的身影,像极了阴阳两隔的刘鄩,让花见羞有了恍然如梦的感觉。

    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后唐大总管李嗣源。李嗣源离开的时候,也如在梦中,刘鄩墓前白衣守墓人,如梨花带雨,摄人心魂。

    李嗣源此时驻守长安,抵御后唐西边的凤翔和川蜀。在戎马奋战的时候,在夜深孤灯的时候,那梨花带雨的白衣身影总是挥之不去。

    在空闲的时候,李嗣源又去桃花庵祭拜了几次,白衣人只是婷婷下拜,眉头似乎比以前舒展了不少。

    终于有一天,李嗣源忍不住,在桃花庵里,伸手搀扶起回拜的花见羞。

    “卿年华正佳,何须执意独守空庐?刘公若地下有知吗,也于心不忍!卿若重扫峨眉、淡拭粉黛,定可倾国倾城!”

    一丝红晕浮起,在花见羞苍白的脸上,如雪后梅花绽放。

    925年,李嗣源原配夫人夏氏病逝,李嗣源隆重迎娶了花见羞。

    926年,李嗣源在河北被众将拥立为帝,兵出洛阳。都城兵荒马乱,一世英雄唐庄宗李存勖,在宫中被乱兵所杀。

    同年4月,李嗣源带兵进入洛阳,众人山呼万岁,是为唐明宗。

    李嗣源先是册封花见羞为王淑妃,后提出三次要册封其为皇后。

    王淑妃执意拒绝:“君王原配夫人夏氏虽亡,但诸子都已成年,且领兵在外,还是追封夏氏为皇后,这样有利于江山社稷!妾看重的不是名分,看重的是心中有我的你!”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然站着一个贤惠聪颖的女人。

    李嗣源忽然明白了汉光武帝的感慨:“娶妻当取阴丽华!”

    在洛阳大明宫,王淑妃是无冕皇后,在李嗣源的十年里,也是王淑妃最如意、最幸福的十年。

    李嗣源也被誉为小唐太宗,这十年,被史书上成为“小康社会”,在五代的乱世,极其可贵。

    这可贵里面,都有王淑妃的身影,史书记载王淑妃性情温婉,见识超群。

    相爱的两人共同奋斗,为了一个美好的目标彼此成全,也许就是爱情的最好模样。

    933年12月,太子李从容作乱被诛杀,李嗣源悲愤莫名,一病不起,几天后,驾崩于洛阳雍和殿。

    在众臣面前,王淑妃没有哭,这十年足够幸福,人不能贪得无厌。

    哀莫大于心死!李嗣源死了,意味着王淑妃也死了。王淑妃活着的目的,就是将年幼的养子李从益抚养长大。

    后来李嗣源的另一个亲儿子李从厚继位,又被干儿子李从珂赶下皇帝宝座。

    公元934年,李从珂继位。对先皇的宠妃王淑妃格外照顾,唐末帝常夜宴于王淑妃殿内。

    史书写的很简单,但已足够。王淑妃这个时候30岁,正是一个女儿最有味道的时候。

    李从珂懂,三年后赶李从珂下台,终究后唐建立后晋的石敬瑭也懂。

    虽然按照辈分,王淑妃是李从珂的干后妈,是石敬瑭的后岳母。

    但辈分不重要,王淑妃是五代第一美女,这才是最重要的,三十多岁,花开正艳的时候。

    又十年,王淑妃偶尔也会感慨,人生有另一种别样的风景。

    947年,后晋被契丹灭亡,辽主耶律德光兵出中原,在汴梁做了辽汉大皇帝。

    在开封,太平宫耶律德光召见王淑妃母子,很亲切的称呼她为嫂子。

    在契丹的风俗里面,哥哥死了,哥哥的所有家产都归弟弟所有,包括嫂子。

    与契丹境内粗糙的女子不同,在耶律德光的眼里,年过四十的王淑妃风韵犹存,别有一番滋味。

    耶律德光热情的让嫂子留宿宫中,王淑妃此时又能如何,在宫中一留就是一月。

    一个月后,中原各藩镇以刘知远为首,掀起了驱逐契丹的浪潮。

    王淑妃与耶律德光温存过后,趁机在耶律德光的枕边,请求带着儿子李从益,回归洛阳。

    耶律德光当即答应,并封李从益为秦王,又加封其为河中节度使。

    对于加封的秦王,王淑妃接受了,对于河中节度使,王淑妃婉拒了。

    经历了太多的世事变迁,看淡了荣辱富贵,王淑妃为养子规划的日子,做一个闲散王爷就好。

    但时事又如何能尽如人愿!

    在洛阳过了三个月安稳日子的母子,又听到消息,耶律德光北归后,契丹汴梁留守也准备北归,派人来请李从益做中原皇帝。

    立后唐明宗的儿子为傀儡,来对抗中原各藩镇的反抗,契丹用意何其狠毒。

    李从益清晰的记得,王淑妃带着自己,在父皇李嗣源的寝陵地宫里面躲了三日。

    但依旧没有躲过契丹的使者,母子两人被请回汴梁。契丹留守又一次将王淑妃留在宫中三日三夜。

    第四日,契丹仓皇跑路,留下母子两人和朝中的一班文臣。

    哨探禀报,刘知远的大军已经到了潞州,半月之内就可到汴梁。

    老太师冯道向王淑妃建议,立马遣使向刘知远投降。

    王淑妃自然愿意,江山在汉人手里,肯定要好过在契丹人手里。

    下令高行周、候益等各镇节度使不得抵抗,同时撤掉汴梁城里的守卫。

    冯道以为,免除刀兵之苦,是百姓之福,刘知远肯定会厚待王淑妃母子,朝中的大臣也都这样以为。

    只有王淑妃隐隐觉得不安。赶尽杀绝、言而无信的事情,王淑妃见得多了。

    王淑妃从汴梁死牢中提出一名年轻的死囚犯,与李从益年龄相仿,身材相仿。

    当夜王淑妃洗了最后一次玫瑰花浴,在逍遥殿的合欢床上,召见了死囚犯,一夜的醉生梦死。

    天亮了,王淑妃看着李从益,轻轻的说:“益儿,你我母子一场,虽不是亲生,但胜似亲生,你不要报仇,但也不要忘了为娘的模样!”

    李从益点了点头,又轻轻摇了摇头。

    死囚犯跪在王淑妃的脚下,说:“罪臣,死而无憾了!”

    王淑妃莞尔一笑。将两人引入密室。

    密室内坐着一黑衣人,见王淑妃三人进来,起身下跪:“老臣,拜见贵妃娘娘!”

    王淑妃将黑衣人搀起来:“不必多礼了,今事情紧急,我才召你入宫,就照着益儿的样子开始吧!益儿从此就交给你们了,这是先主唯一的血脉了!”

    黑衣人应诺,与死囚面对面坐下,让李从益站在一边。黑衣人掏出工具,开始为死囚易容。

    当夜午时时分,皇宫的角门忽然打开,两骑快马从皇宫冲出,消失在夜幕中。

    三天后,刘知远派来了使者,为王淑妃母子准备了一壶美酒,酒是好酒江南春,酒里有毒丹顶红。

    王淑妃穿上皇后的盛装,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李从益表情木然,跟在王淑妃的身后,走向太平殿。

    王淑妃笑着看李从益:“益儿,再陪娘喝一杯!”

    李从益看着王淑妃凄美的笑容,瞬间豪情万丈,拿起桌案上的壶一饮而尽。

    大叫一声:“好酒!”顷刻间,黑色的血从七窍流出。

    王淑妃依然再笑,抽出衣袖中的鱼肠剑,轻轻划向自己的喉咙。

    据说,剑够锋利的话,不会感到痛,只会听到风声。

    有风声,风声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