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华
繁体版

第22章 第一把火

    虽然说,在柴荣继位的时候,郭威已经替他扫平了内忧,可是此时后周的外部环境仍然十分严峻,辽国、北汉、后蜀、南唐等敌人,还在虎视眈眈盯着他,等着他去一一应付。

    我们前文中也提到,这些年,柴荣其实并没有什么军功,这在“用拳头说话”的五代时期,是很致命的缺陷。远的不说,就说后汉的刘承佑,当时他没有什么军功和威望,以至于杨邠才敢在他面前说出“陛下不要多管,有臣在”这样嚣张的话来。

    果然,柴荣继位刚一个月,眼泪还没有擦干呢,就遇到了一个大麻烦:北汉和契丹联军就踩着点带着军队来“祝贺”了!

    原来,自从上次晋州之战失败,南边的后周打不过,北边又被辽国勒索,北汉的日子是越过越穷。步子迈得大,容易扯着蛋。刘崇没办法,只能和郭威拼寿命,想着先把郭威熬死再说。

    谁知道,刘崇还真就把老冤家郭威给熬死了。一听到郭威去世的消息,年近六旬的刘崇大喜。

    趁你病,要你命!看着没啥军功、乳臭未干的臭小子柴荣走上领导岗位,刘崇觉得,自己翘首期盼的机会终于来了。此时不战更待何时?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再不赌一把,这辈子他就真的白活了。

    于是,没等柴荣把屁股底下的皇位捂热,954年2月,刘崇就立刻派使节去辽国,高薪聘请了两万辽国骑兵外援,由辽国武定节度使杨兖率领,经团柏南下抵达太原。

    而刘崇自己呢,则是亲自率军三万,命义成节度使白从晖为总指挥,武宁节度使张元徽为前锋指挥官,和辽军会师后,南下直奔潞州,想把柴荣的屁股和脑袋都搬搬家。

    当时的潞州节度使是李筠,原名叫做李荣,为了避讳柴荣,才改名为李筠。早在后唐时期,他就跟随在李从荣麾下。李从荣带兵在天津桥造他老子李嗣源反的时候,李筠还杀了十几个朝廷官兵。

    后来,李筠投靠了李从珂,后唐被石敬瑭接手后,他自然又到了石敬瑭麾下。几年之后,后晋被耶律德光带领的契丹军所灭,燕王赵延寿听说李筠作战英勇无比,就把他纳入自己麾下。

    赵延寿的皇帝梦破碎,被耶律阮锁铁笼子里以后,李筠留在了镇州,投靠了已经称帝的刘知远,被任命为博州刺史。

    刘知远死后,李筠又到了郭威军帐下,跟着他打入汴梁,成为后周的开国功臣之一,他被任命为昭义节度使,镇守在潞州。

    虽说前有“诸葛亮北伐走子午谷突袭长安”取得成功的先例,但是刘崇不敢贸然走小路,他选择沿着主干大道进军,前锋张元徽迅速抵达粱侯驿。

    李筠见此,也率军北上,抵达太平驿,遣穆令均率两千骑兵,与北汉军在梁侯驿激战。张元徽很狡猾,他假装自己打不过,打了几十个回合就率军逃走。穆令均领兵追赶,不料却中了北汉的埋伏,被包了饺子,后周军士卒被俘斩一千多人,穆令均战死。

    听说前军兵败,李筠忙率军返回潞州,向汴梁求救。他想依靠潞州城坚守,等朝廷的援兵到了后,来个里应外合,一举歼灭辽汉联军。

    其实,李筠这样的做法也不是首创。前文中我们也提到,30多年前,就在脚下的这片土地,李克用拼死夺回潞州后,让李嗣昭在此镇守,朱温派大将康怀贞携十万精兵而来,猛烈进攻。李嗣昭就是拼死守城,尽量拖延时间,等待晋阳的救兵。

    病中的李克用听说潞州被围,忙派帐下第一良将周德威率领大军前往解围,但是后梁精兵人多兵强,双方僵持大半年之久,还是没能攻下。

    李克用死后,李存勖带着一支嗜血的骑兵发动突袭,左面是李嗣源,右面是周德威,才合力将后梁大军冲得七零八落。自此,李存勖确立威信,实现了河东的自我救赎。

    如今的李筠也是这么考虑的,据城固守。没想到,姜还是老的辣,刘崇来个不走寻常路。

    接到李筠的求救信息后,柴荣立刻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并开门见山提出,“朕想御驾亲征。”

    “当年刘崇在晋州大败,想必士气大跌。现在边关告急,想必是潞州那边故意把事情夸大化了。陛下登基不久,人心未定。而且先帝灵柩还没有下葬,此时不该轻易御驾亲征。只需下旨令李筠死守潞州即可。”

    没想到,一向喜欢在重大事情上打马虎眼的冯道竟然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

    “刘崇趁着我后周国丧,又觉得朕还年轻,刚登基不久,自认为是入主中原的好机会,他又有恢复后汉故土的大志,所以才会亲征。由此可见,潞州告急,绝非谣言。朕不可以不去!”

    柴荣摇头,坚持自己的观点。冯道依然苦口婆心劝说。

    “从前,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天下,曾经多次御驾亲征,朕怎么敢苟且偷安,害怕河东的刘崇?”

    “不知道陛下比不比得上唐太宗?”冯道也不客气。

    “刘崇虽然号称带兵数万,想必都是些草包之类的乌合之众,而我后周兵力十分强大,对付他,就像是泰山压鸡蛋,轻而易举!”柴荣也很生气。

    “呵呵,那么请陛下扪心自问,您到底是不是泰山?”冯道讽刺他。

    “什么狗屁政坛不倒翁,十朝元老,竟然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恶心朕。”柴荣很生气,直接去了内室,打发冯道去为先帝郭威守墓。

    冯道是什么人,五代第一职场老油条啊,他如此明目张胆讽刺柴荣这一举动确实很奇怪。不排除政治生涯晚期的他看走了眼,没有认出柴荣是个真英雄的可能性。

    但是,有一个事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充分说明了当时的柴荣,在朝廷确实是没有啥威信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