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华
繁体版

第24章 打嘴炮

    954年3月19日,后周军队的前锋和北汉军的前锋接触。刘崇看到对面军旗上的“柴”字,这才知道后周世宗也来亲自过来了,不过,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柴荣先吹响了集结号,后周军队发动攻击,北汉军稍微撤退。柴荣担心北汉军小败即逃,一方面催促各路人马加快行进步伐,另一方面,他带领泽州的部队直接进逼刘崇的大营。

    此时,东路的符彦卿和西路的王彦超,还有刘词的后军,都还没有赶到泽州。

    第二天,后周中路部队走到巴公元,远远就看到汉辽联军已经呈“品字形”布阵。只见刘崇自领中军,在正中间;北汉将领张元徽引军居东,辽军统帅杨兖引军居西,阵势雄壮整齐。

    前军人数不多,大家心里害怕。柴荣却是斗志昂扬,立即采取相应对策,也分三军布阵。

    他命李重进、白重赞率军居西;樊爱能、何徽率军居东;向训、史彦超,率精骑居中。柴荣骑马亲临阵前督战,张永德率领殿前军做为预备队,紧跟其后,护卫在世宗左右。

    接下来,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刘崇见后周军队人少,他粗略计算了一下,周军人数只有只有汉辽联军的66.7%。商人重利轻别离,于是,这个山西商人的臭毛病又犯了。不知道是不是遗传原因,像慕容彦超一样,他也打起嘴炮来了。

    “切,朕高看了柴荣那个黄口小儿!才这么点敌人,我们北汉部队自己就可以轻而易举搞定,朕大意了,不该白白花掉那么多银子去请外援。可惜了,白花花的真金白银啊。”

    “既然已经这样了,大把钱都花出去了,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说,坏事有时候也是好事。如此也好,今天我们就好好展示一下自己的综合国力,让这些辽军看看咱的真本事,既要干掉后周军,还要让辽军心服口服!”刘崇很想得开。

    北汉诸将听领导这样说,纷纷齐拍大腿,竖起了大拇指点赞,“领导说的有道理,领导说的没毛病,领导说的呱呱呱!”

    而西路的辽军这边,杨兖正在观察对面后周部队的阵势。看了很久,他骑马过来找到刘崇。

    “我看对面周军气势很盛啊,实力看起来不一般,是强敌,不可轻易率军进攻!”

    “对面人少,再加上老天爷也帮朕,一直刮着东北风,简直就是孟子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占齐了,你懂不懂我们中原文化啊?”刘崇翘起胡须。

    “再说了,顺风跑马,这时候不打,啥时候打?时不可失,失不再来。你不想打别废话,只管一边呆着去,看着我们北汉部队打就行了!今天我要杀了郭威的儿子,报当年他杀我儿子的仇恨!”刘崇眼里充满戾气。

    “好吧好吧,一切随便你。今天让我开开眼界,长长见识,好好看看你是咋打败后周的。”杨兖不再说啥,直接退回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去了。

    此时,传说中神奇的一幕又又又来了:本来刮得好好的东北风,突然变成南风了!

    在《旧五代史》中,为了给柴荣加上更多的男一号光环,更是描写了陨石砸了刘崇大营,柴荣大营上方出现了两朵如龙如虎的大云彩的种种细节!

    呵呵,还是那句老话,咱熟知五代十国套路的友友们,此刻心里也清楚,不过是闲扯淡而已。都真刀真枪玩命了,谁有空记录这些个陨石云彩,还画下来这些个乱七八糟的。

    “陛下,风势变小,正是出击的好机会。可以开战了!”一看风向变了,北汉副枢密使王延嗣和司天监李义一起找到了刘崇。

    “好嘞,朕也这么认为。”刘崇急不可耐。

    “Stop啊Stop!”枢密直学士王得中拉住了刘崇的马缰,“陛下,现在风向逆转,明显是南风,敌人顺风,我们却是逆风作战。李义当的是个啥司天监呀!明明知道这风向不利于我大军,还劝陛下开战,真该斩首!”

    “朕意已决,你这老书呆子休得胡言乱语。你再多说一句,信不信,朕先把你脑袋搬家!”

    王得中吓得屁都不敢吭,赶紧退下了。

    其实,战场上贵在出兵迅速,两军如今都是孤注一掷,磨刀霍霍向猪羊。占有人数优势的北汉只有迅速出击,才能一举击破后周。淝水之战前秦大军是咋吃了败仗的,恐怕王得中老先生是没有学习过这一课吧。

    此时西边的辽军是不可以再用了,说啥咱也不能自己先啪啪打脸吧。于是,只见刘崇小旗一挥,给出个信号,让东路军张元徽带领1000名精兵,先行猛攻对面后周的东路军。

    前文我们也提到,柴荣的东路军是以“侍卫亲军”为主要力量的。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何徽见北汉大军冲来,双方没打几个回合,便带着骑兵向南撤退。

    这样一来,后周的右翼军队瞬间崩溃,1000多名步军直接丢下铠甲、武器,高呼着万岁,投降北汉。

    其实,出现这一幕不难理解,也不会出乎各位友友的意料。毕竟在五代时期,大家当兵都是为了抢点钱财、混口饭吃,老兵油子太多了。

    侍卫亲军们早已骄横难治,战场上哪有那么多忠诚和义气,保住小命、隔三差五配合着演戏、拥立个新皇帝,这才是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