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华
繁体版

第27章 整治兵油子

    第二天,柴荣率兵来到潞州,节度使李筠出城迎接。符彦卿也带部队前来和柴荣会合。柴荣升帐议事,大战之后的第一件事情,肯定就是论功行赏嘛。

    正在此时,帐外传来消息:“樊爱能和何徽这两个挨千刀的王八蛋回来了!他俩主动前来请罪。”

    前文中我们也说了,这俩人实在是脸皮厚得很。犯了这么大这么多的政治错误后,竟敢有脸回来?战场上逃兵可是杀头的罪啊。

    当初,知道后周大捷后,这两个人确实是对“回来不回来”这个问题,展开一番激烈的辩论,进行过详细综合评估的。

    之所以敢明目张胆跑回来,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侍卫亲军,盘根错节多年,皇帝都得哄着捧着的禁军,还能舍得杀了?还能敢杀了?最多体罚体罚得了呗,有啥大不了的。

    可见,当时的兵油子们确实是厉害得很,也无赖无耻得很。只是他们没想到,这次不同以前,新上任的一把手不按套路出牌了。

    “呵呵呵,他俩还有脸回来?还想见朕?”柴荣冷笑,没有让两人进来,只是命手下人将樊爱能和何徽绑起来,关进小黑屋,听候发落。

    “朕该怎么处置这两个王八蛋呢?”夜里,柴荣睡不着。

    白天的时候,他是真的很想立刻下令,将这两个人立即斩首,以儆效尤、立下军威。可是,他又有点犹豫。

    一方面,樊爱能和何徽都是老爹的旧臣,在晋州之战中,何徽还防守有功。

    另一方面,侍卫亲军已经存在这么多年,内部关系非常复杂,又是人情社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的“蝴蝶效应”,当初先帝都不敢轻易动他们,害怕不小心把他们逼得哗变了,可不是闹着玩的小事情啊。

    越想越乱,越想越不知道该怎么办。此刻的柴荣,得了选择综合征。

    正好当天晚上,值夜班的是张永德。柴荣征求张永德的意见,元芳啊,你怎么看?

    领导的每一句话都不是随便说说的,那背后的坑和雷多着呢。一不小心就跳进坑、踩了雷。你以为柴荣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想求助于张永德吗?

    答案当然是No。柴荣是想试探张永德的态度。我们要明白,此时张永德的职务是个啥?

    前文中咱交代过,柴荣御驾亲征前,将原殿前司都虞候张永德任命为“殿前都指挥使”,也交代过两支禁军队伍,“殿前司”和“殿前司”的相互牵制。铺垫的背景此刻也派上用场了。

    其实,柴荣的心里早就有了主意,他准备大刀阔斧进行军事体制改革,准确点说,他想改组“殿前司”,这背后必须得有“殿前司”的支持和助力啊。

    张永德多通透啊。他跟笔者的一个最亲近最重要的人一样,都是没事就和同事来一场楚河汉界的象棋比拼,都是从不走废棋,都是情商和智商都很高,都是很聪明,也都是脑子很灵光。

    “樊爱能他们两个人根本没有啥大的功劳,他们走上领导岗位后,居然不报答皇上您的知遇之恩,反而不战而逃。就算是杀了他们,也抵消不了他俩的罪过。何况,陛下以后想要削平四海,如果没有严格的军法军纪,就算有勇猛将领和百万雄师,又能咋样呢?

    瞧瞧,瞧瞧人家爱下象棋、高智商高情商人的说话水平。第一时间领会领导的真实想法,而且坚定不移站在领导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又顺便把领导给不动声色彩虹屁夸了一番。

    此时的柴荣正靠在床上,像是蒲松龄的《狼》中说的那样,“一狼假寐”。听到张永德的话,柴荣突然坐起来,抓起手边的枕头扔在地上,大呼“好,好,好,说得好啊!”

    柴荣决定要搞就搞一票大的。他立即下令升帐,唤来被捆得像粽子一样的樊爱能和何徽。

    “你们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你们的军事能力,朕心里是很清楚的。你们不是不能打仗,而是存心想把朕出卖给刘崇!如今,还恬不知耻回来要求见朕。”

    “臣错了!饶了臣吧!饶了臣的一家老小吧!”樊爱能和何徽跪在地上不断磕头。

    “无规矩不成方圆,因为国法难逃,所以朕必须杀了你们。你们的家人没有什么罪过,不用求朕,朕也会饶恕他们的。”

    说完,柴荣下令,将樊爱能、何徽连同他们的手下中高级将领70余人,全部抓起来斩首示众。

    就像是在一个单位,领导一次性将单位一半以上的中层干部全部都给咔嚓了。各位友友们,你们可以想象这是啥概念吧?柴荣是下了多大的决心,这是将侍卫亲军的领导层连根拔起啊。

    而且,皇帝的这一举动,对其他兵油子们的震慑力和冲击力该有多大!侍卫亲军的兵油子们这回是彻底害怕了,知道这个新领导不好惹啊,是真的会说到做到啊。

    法制与温情并存。考虑到何徽在晋州的功劳,他带的步兵是被樊爱能的骑兵给冲散的,所以,柴荣多给了何徽一口棺材。

    柴荣恩威并施的做法,将士们无不心服口服,佩服得五体投地。

    从此,后周那些贯穿五代时期的骄将悍兵,才知道军法可惧,他们对柴荣更加敬畏,军纪也更加严明,战斗力自然也更上一层楼。

    有罚就有赏。第二天,柴荣升帐,开始论功行赏。他授李重进兼忠武军节度使、向训兼义成军节度使、张永德兼武信军节度使、史彦超为镇国军节度使。其他人也各有封赏。

    张永德对3号选手赵匡胤赞不绝口,柴荣破格提拔他为殿前都虞侯。啥意思,就是禁军分支“殿前司”的三把手啊。当时的赵匡胤,才只有28岁。

    所以,我们前文中留下的悬念,赵匡胤迎来了自己人生中起家最关键的一战,他的职场首秀,指的就是高平之战。自此,这个时代另一颗闪耀的星星开始一闪一闪亮晶晶了。

    确实,此战既让赵匡胤威名远扬,又让他得到直接领导张永德的赏识和推荐,进而被**首长晋升为国家高级将领。他很准确地在绝境中抓住机会开始了自己的青云之路,为我们上了一课。

    当然,1号选手马仁瑀和2号选手马全乂也都有份,他们被升任为指挥使。这次赏赐的名单一长串呢,不少人都是直接提拔为了中高层军官,光升职为将校的,就有几十人。

    “跟着柴哥混,绝对不画大饼饼,那好处可都是实实在在,立竿见影的。”

    不靠谱的契丹男人欺骗了杜重威和赵延寿的一辈子,耽误了他俩的一生。友友们,看看,这就是区别。

    还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柴荣比耶律德光,是不是好太多了太多了,简直是《三体》里面,“二向箔”似的降维打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