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华
繁体版

第53章 脱掉道袍穿官服

    “陛下,后周皇帝肯定会被您的诚意感动的。只是,这使者也是个很重要的环节,不如您就派司空孙晟、礼部尚书王崇质和工部侍郎李德明三人过去吧?”

    冯延巳为了趁机排除异己,就积极向李璟提出建议。

    孙晟我们在前文中,也提到过他犀利怒怼冯延巳的事情。其实他来自高密的孙氏家族,东汉时期高密人孙朗官曾拜司空,东吴的开国宰相孙邵也是来自这族。他好学有文采,尤其擅长写诗。

    谁还没有个年轻的时候,谁年轻的时候还不是个叛逆少年。不知道孙晟年少时是不是为情所困,反正他是出家做了道士,而且每天都将唐代诗人贾岛的画像挂在床前,早晚跪拜。其他道士都嘲笑他,将他赶出了道观。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孙晟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他终日游荡在河北的赵魏之间,后来投奔李存勖,因为文采好,他被授为著作佐郎,相当于现在专门负责给领导写讲话稿的笔杆子吧。

    李存勖死后,新继位的李嗣源看不上孙晟的为人,于是就把他外派给了朱守殷。

    后来,朱守殷镇守汴州,孙晟跟着做了判官,并且挑唆他造反。孙晟还经常身穿战甲,手里面握着大刀,屁股后面跟着十几个骑兵,大摇大摆在街上行走。这帮人看谁不顺眼就直接单挑,经常闹出人命,因此汴州城内的老百姓都特别痛恨他。

    朱守殷反叛被杀,孙晟吓得赶紧抛妻弃子,乔装打扮一番,跑到一个寺庙里,落发为僧。

    谁料到安重诲特别厌恶孙晟,便找人画出孙晟的画像,并且贴满大街小巷。但是通缉令明显没用,安重诲还是没有抓到孙晟,就将孙晟留在汴州的一家老小全部斩首。

    孙晟也不敢长时间呆在寺庙里面,于是跑了出来,一直隐姓埋名,在陈州和宋州之间流浪。

    听说吴国正在招降纳叛,孙晟准备逃到淮南,此时大街上仍然贴满他的画像。走到正阳的时候,他正准备上船,后面的追兵就过来了。幸亏孙晟机灵,假装低头捉虱子,这才又逃过一劫。

    南唐开国皇帝徐知诰刚刚夺取杨氏政权,正在招纳四方贤士。他见孙晟气宇轩昂,跟寻常的和尚不一样,于是命人将孙晟带到皇宫。

    徐知诰欣赏孙晟的才华,随即让他开始蓄发,并让他负责起草《尊杨溥为让皇》的册文。此后,江南人对他刮目相看,孙晟更是一路青云直上,直接做到了右仆射,与冯延巳一道,成了南唐的宰相。

    孙晟患有口吃,如果刚遇到一个陌生人,着急的时候,他说起话来,就会一直断断续续不顺畅。但是,如果他坐定之后,就像是变了个人,健谈善辩、话锋生动,而且是上下古今、无所不知、无所不谈,让人听得津津有味。

    在南唐官场上的20多年,孙晟历任数职,官至宰相,家产万贯,房子车子票子马子啥都有了,他也终于过上了当初梦想的生活。

    因为家中侍女很多,而且个个都娇美如花,平时孙晟吃饭的时候,从来没用过饭桌,都是侍女们每人端着一个菜盘,围在他身旁成一个大圆圈。孙晟坐在圆圈的正中间,边吃饭喝酒,边欣赏美女,心情好了,还怀里搂着美女们喂上一口。

    孙晟这是把书上的那句“食色性也”的话,妥妥写进现实中啊。他的这一行为,也被后人称作是“肉台盘”。

    笔者记得,上一个吃饭用“肉台盘”,睡觉用“肉屏风”的人,那还是唐朝第一奸相杨国忠啊。

    只不过,孙晟跟杨国忠之间,那可是差别可是大了去的。

    “凭啥你推荐我呀,你咋不去,这次本来应该就是你去的。”一听到冯延巳如此明目张胆地下黑手,孙晟也是很不服气。

    “不要吵了,朕头都大了。”

    见李璟如此心烦,孙晟叹了一口气。

    “算了,为了报答先帝对我的知遇之恩,为了咱当今的圣上和南唐的千千万万黎明百姓,这一次,我愿意走一趟!只不过,听说那柴荣也是个硬汉,此次能谈成当然最好,如果谈不成的话,可能我就见不到陛下了,我会以死报国的。到时候,还请冯相一定要好好辅佐陛下,不要执迷不悟,再一条路走到黑,一味误国!”

    众大臣听了后,惊讶孙晟的直接,更是佩服孙晟的气节。冯延巳惭愧的又是屁都蹦不出来。

    “我意已决,定不会辜负永陵的这一捧黄土。只是,你家中上上下下百十口人,可以提前替自己考虑好后路吧。”临行前,孙晟小声对王崇质说道。

    就这样,孙晟简单收拾了几件贴身衣物,和李德明、王崇质一道,奔赴寿州。走在路上的时候,他们又听说光州兵马都监张延翰直接向后周投降、刺史张绍弃城逃走、舒州也被周军攻陷、蕲州士兵哗变杀死知州后也投降后周。

    “哎,看来我的预测是正确的,恐怕此行真的有去无回了!”孙晟长叹一声后,继续赶路。

    南唐谈判团队抵达后周大营,见到柴荣后,直截了当提出“希望议和”的要求,并且将上述各种条件一一复述。

    柴荣并没有说话,而是将谈判团队送到寿州城下,让孙晟向寿州守将刘仁瞻喊话,希望刘仁瞻投降。

    见到孙晟等人过来,刘仁瞻站在城墙上,身着戎服,含泪向孙晟行叩拜礼。

    “刘将军,你深受国家大恩,绝对不可以开门纳寇。”孙晟对着刘仁瞻高呼。

    “朕是让你过来给刘仁瞻做思想工作,劝他投降的,你咋这样说,是不是没考虑清楚?”柴荣很生气,命人将孙晟捆起来。

    “不,你错了,后周皇帝。我很清醒,我也考虑得很清楚。我是南唐的宰相,我怎么可以去教唆自己国家的节度使叛变投敌?”孙晟不卑不亢。

    柴荣一听,孙晟说柴荣觉得孙晟说得也对,就放了孙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