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梦宋江湖
繁体版

第十二章 大势

    公元1127年至1137年,大事频发。

    1127年,靖康之耻:徽钦二帝被俘。

    1127年,靖康之耻:伪楚建立

    1127年,李纲被贬:高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1128年,维扬之变:宋高宗葬送大好河山。

    1129年,靖康之耻:建炎南渡

    1129年,苗刘兵变:逃跑皇帝惊魂记。

    1130年,黄天荡大战:“废物南宋”的逆袭之战。

    1131年,吕秦之争:宋高宗的“地域歧视”。

    1134年,吴阶守蜀:决战仙人关。

    1137年,宋高宗收回兵权:中兴四将的困局。

    1137年,刘光世“退休”:贯彻祖宗家法。

    1137年,赵张之争:一山不容二虎。

    靖康之难,汴梁几乎被洗劫一空,金兵兵分两路,押解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及赵宋宗室亲眷,重臣及眷属,内侍,工匠,娼妓,一共一万四千余人迤逦北上,赶赴万里之外的金国上京会宁府(如今的黑龙江阿城)。

    一路上,徽、钦二帝与臣子同乘牛车,蓬头垢面,风餐露宿,苦不堪言。宗室女眷受尽金兵凌辱,钦皇后朱氏不堪凌辱,上吊自尽。由于金军供给食物不足,战虏们体力不支,病死的病死,饿死的饿死,途中尽是死人与蝇虫。

    不过却留下了一个儿子南逃至应天府,赵构也曾作为人质入金营,同时也是金军撤军的条件,而在金营中赵构与金朝贵族一起射箭,竟然“三矢全中”,金人看了,怀疑他是“将矢子弟”,而不是生长在深宫的皇家子弟,金人怀疑康王非真,于是提出以肃王赵枢换康王赵构,所以康王赵构得以返回大宋。

    公元1127年,金人不想放下中原的肥沃土地,但是兵力明显因为连年的征战不足,所以便拥立了宋朝大臣张邦昌为帝,辖制东京汴梁,国号大楚,后世称为“伪楚”。

    张昌邦软弱无能,胆小怕事,一路上唯唯诺诺,小心谨慎,本来他是和赵构一起在外勤王的,但是赵构的不畏惧换得他脱离金营,因为张邦昌的“软蛋”性格,金人认为他一无忠勇,二无胆识。这样的人,简直就是做傀儡的料。因此,完颜氏,也就是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才放心拥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其实就是金人的一条狗。

    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先生,两宋之际的抗金名将,民族英雄。

    当时赵构的南宋朝廷刚刚建立不久,因为主张抗金,被南宋主和派代表有:汪言伯、黄潜善攻击,被罢去丞相职务,后来被贬谪到海南。李纲被贬后,主和派在朝廷占上风,南宋偏居一隅,导致中原沦陷。

    公元1127年,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登基称帝,是为宋高宗;高宗对金人实施妥协求和政策,面对金军的进攻,高宗从应天府到了扬州。

    公元1128年,金太宗以南宋处死伪楚皇帝张邦昌为由,南下侵宋;金军攻占开封后,以宋高宗所在的扬州为目标行军;宋军不能抵挡,宋高宗只要从扬州渡江逃到临安。金军占领扬州后在城内大肆屠杀,造成空前的浩劫。此后南宋失去中原大片领土,朝廷只能在江南苟且偷生。

    接着进人向南入侵,受到了当时的南宋将领宗泽的抵抗,他多次打退金军的进攻,保住了开封城。

    但是宗泽始终只是一个老将而已,没有朝廷的支持,宗泽很难将战争维持下去,虽然宗泽上书了二十四次《乞回鉴疏》,呼吁高宗还都开封。

    但是高宗在扬州贪图享乐,对宗泽的呼吁置若罔闻,不久便忧愤成疾,病重去世。失去了宗泽统领,开封守军被金军逐个击破。

    之后金军目标为扬州,抓住在南方的宋高宗,推翻未立足稳定的南宋朝廷,确保不再有一个赵氏政权与他们为敌,以便金人扶持傀儡政权。

    各地捷报频频传入朝廷,而主和派的人将战报扣下,不报给宋高宗。他们则是选择向金军派出求和使者,试图让金朝同意和谈。

    但是金人也只是假意和谈,实际上是为了俘虏宋高宗,阻止宋高宗逃跑,当时淮河一带守军不知退还是不退,使其一度特别低落。

    但是金军一路南下,一路高歌猛进,直逼扬州,当时扬州一带十万宋军被金军大败,正在后宫淫乐的高宗听到消息衣服甚至都没有穿好就被宦官的陪同下急忙骑上了马,来到瓜州渡口,乘小船渡到了镇江府。

    公元1129年,金国大将金兀术率领五千骑兵奔袭扬州,宋高宗赵构携建炎集团狼狈渡江,逃往了临安。

    但是金人行军很快,直逼宋高宗,他于是披甲上马,要去作战?不!是逃跑,一路狂奔到镇江府,据说当时太急了,连龙袍和玉玺都丢在了地上。

    金兀术穷追不舍,宋高宗马不停蹄,像极了高中物理里的追及相遇问题,宋高宗一路南下,经过镇江、建康、常州、平江、吴江,终于在同月十三号到达杭州,甩掉了金兀术。

    公元1129年,南宋御营军统制苗傅、刘正彦在临安发动兵变,诛杀了宋高宗赵构身边的宠信大臣王渊及其宦官康履,并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太子赵旉,史称“苗刘兵变。”

    二人造反,一是为了诛杀皇帝身边的宦官,二是为了北伐。

    听到北伐,迎回徽、钦二帝,北上一直是宋高宗的一块心病,迎回了父亲和哥哥,这个皇位还轮的着他坐吗?

    宋高宗不言,苗刘二人说道:“陛下从金人的傀儡张昌邦手中接过印玺,您的帝位来路不正,请陛下禅让给太子,并以前朝隆佑太后垂帘听政。不如此,我等不会撤兵。”

    次日,高宗禅让皇位给自己的儿子赵旉,由废后孟氏垂帘听政,高宗自己被带到城郊显忠寺等候发落。

    朱胜非被立为宰相,但是朱胜非并没有按照规矩来,暗中通知张浚,张浚联合张俊、吕颐浩、韩世忠起兵平反。

    公元1130年,宋将韩世忠率领八千宋军,截击金军将领金兀术,双方在长江黄天荡水域展开了一场大战,史称“黄天荡之战。”

    韩世忠的军队训练有素,舰船坚固,韩世忠乘坐一个巨大的战舰居中指挥,镇定自若,金军的船大多都是抢来的客船和商船,被韩世忠的专业战舰一撞便损坏,不堪一击。

    金人不善水战,地理不熟,装备落后,自然败逃,随后进入黄天荡,黄天荡是死路,让宋军直接围困。

    金人和宋军主将韩世忠谈判,当韩世忠提出“复我疆土,还我两公,放尔一条生路”时,便已经无法谈了。

    最后金军一晚上挖泥三十里才得以脱困。

    公元1131年,秦桧担任宰相,他在朝中任用亲信、培植朋党,并与另一位宰相吕颐浩争权;但由于秦桧始终未能在议和方面有进展,高宗对他失去信任,将他罢相,吕秦之争以吕颐浩的胜利告终。

    公元1134年,金朝开国名将金兀术率领十万军队攻打仙人关,宋金争夺入蜀关卡的战斗再次爆发。

    仙人关是关卡,若是失守,便是整个蜀地都会变成金国的囊中之物。

    还可以夹击宋军,致使南宋再次沦陷。

    公元1135年,赵鼎被宋高宗任命为左相,张浚为右相,二人在朝堂上明争暗斗,党同伐异,最后高宗罢免赵鼎左相之职。

    公元1137年,张浚收回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的兵权,但是也造成了兵变,刘光世的淮西部队全部投入了金人在北方再次拥立的傀儡政权——伪齐。

    公元1137年到公元1142年间,中兴四将相继被解除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