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太白小传
繁体版

仗剑幽蓟

    天宝十载(751)初秋,李白五十一岁。应故人元丹丘之约,到南阳附近石门山中新建的山居盘桓。李白来到石门山中,只见峰峦之秀,林壑之美,让他一阵好找,才找到元丹丘的山居。遂兴奋地写了一首《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寻幽无前期,乘兴不觉远。

    苍崖渺难涉,白日忽欲晚。

    未穷三四山,已历千万转。

    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

    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

    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

    峰峦秀中天,登眺不可尽。

    丹丘遥相呼,顾我忽而哂。

    遂造穷谷间,始知静者闲。

    留欢达永夜,清晓方言还。

    李白到了元丹丘山中新建的居所后,元丹丘每日陪他随意登临,信步山中,远离尘嚣,人迹罕至,真乃世外桃源,于是就有了隐居在这深山之中的想法。元丹丘对李白非常了解,在仕途无望时,就想到归隐、出世、学道、修仙等,但他始终忘不掉“遍干诸候,历抵卿相”的梦想。而且元丹丘还知道,李白就在去年正式续娶了宗氏夫人。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李白自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经常到梁宋之间漫游。正是在梁园,成就了诗仙太白与梁园才女的一段美丽爱情故事。原来上次李白与朋友游历梁园时,酒后在梁园墙壁上,信笔写下了著名的《梁园吟》。无巧不成书,李白趁着酒性在梁园白壁上挥毫泼墨信笔写下《梁园吟》,便潇洒离去。这时梁园才女宗小姐刚好路过,见梁园壁上《梁园吟》,笔走龙蛇,意远壁外,便忍不住驻足细观,良久不去。宗小姐被《梁园吟》深深吸引,对作者李白有钦慕之心,她担心以后别人会毁掉此佳作,遂一掷千金,买下此壁。李白无意,侠骨仙风,神采飘逸,信手而书,投笔而去。才女有情,端庄典雅,温婉秀丽,依依不舍,千金买壁。这就是梁园“千金买壁”的传说,开启了一段爱情故事。经朋友们撮合,郎有情妾有意,于是就在去年,李白(五十岁)与宗氏(三十几岁)喜结连理,婚后李白与宗氏在梁园附近宗氏家里,子女仍居住在东鲁任城。

    李白本是耐不住寂寞的人,说白了就是个浪子,一生都在漫游中。在元丹丘处还未呆半个月,就有了投笔从戎,远游幽蓟的打算。原来友人何昌浩不久前向李白发出邀请,让他前去幽州。何昌浩是一个落第秀才,先前潦倒不堪,曾受过李白多次接济。谁知此人去年到了幽州节度使幕府之中,竟当了参赞军机的判官。李白去意已决,不顾元丹丘的劝阻,给何昌浩写了回信,并附诗一首《赠何七判官昌浩》: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

    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

    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

    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

    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

    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李白迫不及待地想早点回到梁园,告诉夫人宗氏自己的决定。刚好元丹丘也要到华山云游,就写了一诗相送。李白以丰富的想象织文,为元丹丘展示了黄河中游峡谷段的壮观景色,描写了黄河磅礴奔腾之势、华山的峥嵘峻秀之姿,杂以瑰奇的神话传说,想象元丹丘仙游华山的奇幻之境。全诗以游仙诗的形式,咏物抒怀,表达了对华山仙界的向往之情。《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

    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天宝十年(751)暮秋,李白不顾宗氏的强烈反对,毅然前往幽州,谋求出路。经过开封时,在友人于十一和裴十三为他饯行的筵席上,李白拔剑起舞,慷慨悲歌,并写下留别诗一首,《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门。

    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鵕兔何足言。

    天张云卷有时节,吾徒莫叹羝触藩。

    于公白首大梁野,使人怅望何可论。

    既知朱亥为壮士,且愿束心秋毫里。

    秦赵虎争血中原,当去抱关救公子。

    裴生览千古,龙鸾炳文章。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

    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霜。

    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耻作易水别,临岐泪滂沱。

    李白一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直到天宝十一年(752)十月,才到达幽州节度使幕府所在地蓟县。何昌浩热情地接待李白,并精心安排,让他南到范阳,北到蓟门,东到渔阳,西到易水,各处周游了一番。李白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成一诗。该诗以当时胡虏之事为题,以小说般的叙事结构,勾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胡人桀骜,横侵塞北,北征之将帅平荡单于,擒其君长,使其种落奔散,凯旋归于咸阳,使朝廷永无北顾之虞。在歌颂反击匈奴贵族侵扰战争的同时,也描绘了远征将士的艰苦生活。《出自蓟北门行》:

    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孟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李白在幽蓟一带游历,有一天,故人礼部员外郎崔国辅之子崔度来访。李白记得天宝初年在长安见他时,年方弱冠,天资颖悟,授以古乐府之学和剑术,往往得心应手。因此他们既有叔侄之谊,又是师徒之分。塞上相逢,分外亲热。于是崔度邀请李白登览古迹,两人骑马出了蓟县城门,到了燕昭王当年拜乐毅为大将的黄金台遗址上。席地幕天,四顾无人,崔度便将他这三年来所见所闻,向李白慢慢详细道来。直听得李白出了一身冷汗。原来战功赫赫的安禄山是以轻启边衅,假报军功起家。他多次使用阴谋诡计,假意将奚和契丹的酋长请来联欢,把他们用酒灌醉,然后缚送朝廷,充作战俘。而且身兼幽州、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已握有全国兵力之半,还在边事掩护之下,招兵买马,扩充武力。到处安营扎寨,日夜操练。这一切繁忙备战景象,实际上包藏着安禄山的狼子野心。李白据此写了一首《北风行》,通过描写一个北方妇女对丈夫战死的悲愤心情,揭露和抨击了安禄山在北方制造民族纠纷,挑起战祸的罪行。

    《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不久之后,崔度来向李白告别,原来他以省亲为名要先回长安去了,李白让他给妻子宗氏捎一封家书,并为此写一首《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草长莺飞,碧草连天。李白借景抒情,写了一首《春思》:描写思妇身居秦地,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良人。李白全力刻画思妇念归的形象,既写思妇的相思情重,更写思妇的忠贞爱情,以景言情,起兴佳妙,以诘问春风结篇,令人称妙,构思别致,是一首别具情味的小诗。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身在塞外,胸怀天下。想到以文干谒,却“赐金放还”;想要投笔从戎,却报国无门。李白在幽蓟一带游历,见安禄山造反的势头已昭然若揭,他胸中满怀着爱国热情,想要建功立业,凭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写下组诗《塞下曲六首》。这六首诗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其主题是要求平定边患。全组诗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描绘了守边将士在沙场上征战的艰苦生活,歌颂了他们忠心报国的英勇精神。诗中有对战斗场景的描述,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丰富,意境浑成,格调昂扬,豪气充溢,表现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塞下曲六首》:

    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其二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其三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其四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其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其六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李白漫游幽蓟,所见所闻,敏锐地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李白空有报国之志,却不能阻止战乱的发生,于是拿起笔来宣泄郁闷之气。他写了一首《公无渡河》,诗中描述一狂夫不顾河水汹涌只身过河,他的妻子在后边呼喊着却不能阻止,狂夫坠河溺水而死的场景,表现了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精神。

    《公无渡河》: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堙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径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若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

    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唐玄宗荒于朝政,李林甫、杨国忠擅权于外,高力士、杨玉环祸害于内,安禄山拥兵自重于边。李白忧之而不能制之,故借古题以讽时事,意在著明人君失权之戒。幽蓟乃是非之地,不可久留,于是李白在离开之前,写下《远别离》: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

    雷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就在离开幽蓟前的一天晚上,李白站在高楼上,仰望山间冉冉升起的明月,感觉阵阵寒风袭来,想着古来边塞之争,多少战士战死沙场,多少妻子独守空房。想到安禄山这一胡贼迟早要反,而朝庭浑然不知,反而加官晋爵,助长其嚣张气焰。李白仿佛看到不远的将来,战争带来的悲伤,含着眼泪,忧愤地写下《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