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秦朝
繁体版

第二十章 讨要院落

    轩辕历2746年,秦都王宫内。

    安国君看着眼前这个8-9岁的孩子,甚是欣喜。这就是先王昭襄王做梦后夸着的孩子,“你就是政儿吧,果然有英气,有我大秦男子的气概。走近些让孤瞧瞧。”

    原来众人归秦之后,才得知,安国君这一年在服丧期间是以太子位摄政,虽然立了嬴政的父亲子楚为下一任太子,也得等安国君嬴柱继位秦王后这个太子才名正言顺。

    嬴政看到祖父招手,便近前走了几步后,跪拜,“政儿给祖父请安。”

    “起身,来,来,到祖父身边来。”看到这个孩子乖巧的样子,从其眼神来看,炯炯有神,又不怕生,既有孩童的纯真,又有知书达礼的斯文之气,还有武人的坚韧,真是怎么看怎么喜欢,越看越欣喜。

    “这些年在赵国,可委屈了我的好孙儿。”想到这么一个好苗子吃了这么多苦,安国君不免眼眶在眼睛里打转。秦国自图强以来,最为重视的就是接班人的选择和培养。也是天佑大秦,从秦穆公,到惠文王,昭襄王,几朝明主,才让秦国积累下这能够睥睨天下六国的基业。而自己是个什么材料,自己的儿子们又是个什么材料其实心里有数,所以父王说睡梦中梦到的小孩,自己就放在了心上,今日一见,果然不让人失望。

    “回祖父,政儿不觉得委屈,天将大任者,必将令其尝尽冷暖。”

    嬴政这一回话,更是令安国君倍感喜悦。随即大手一挥,说道,“尔等先下去吧,孤与政儿好好唠一唠。”

    “喏。”此时在场的公子子楚,以及赵姬眼见嬴政得了安国君的喜爱,顿时心里喜悦。便随同侍卫等人离开。

    “政儿,这些年在外,有什么有趣的事,都说给祖父来听听。”

    “喏。”

    于是嬴政讲起了自己由小到大的经历,同时也一边讲,一边在想该怎么讲出遇到谢不凡的事,以及与后世相关的那些是否要讲。毕竟要给谢不凡安排院子,自己直接讨要难免涉嫌恃宠而骄。不讲的话,不太好讨要,讲的话会不会惊动这位祖父去接见,引起他人注意?

    权衡再三后,还是打算讲出来。

    于是,稍加润色,还是如实讲出了和谢不凡的相识,以及后来经历的一切。

    “若不是这位凡兄,现下站在这里的政儿可能就另有其人。”适时的说出这一句,用来说明利害关系。

    而安国君,则听得入神,越听脸上的表情越精彩。待到小嬴政讲完,安国君的脸上已经惊得说不出话。没办法,今天自小孙儿归来以后,给出的惊喜一个比一个大。大到,快麻木了。

    果然天选之人的经历也异于常人,开始先是惊愤于赵人竟如此欺凌我秦国未来的雄主,后来则惊叹这孙儿竟能得神人相助,再后来原来一切都是历史的选择。

    “政儿,你所言这些属实令人难以相信,但祖父却不会质疑。因你实在没有理由想这些听上去荒唐的话来糊弄祖父。不过你所言这些,可曾对除你等之外的人说起?”

    “未曾对他人说起。因今后还要与凡兄夫子共谋事业,所以要为他们寻一处适合的隐居之所,不得不和盘托出。”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连理由都说出来,更能讨得人的信任。

    “善,是该如此,那位凡公子所言也善,确实不可轻举妄动,须得徐徐图之。这事吾孙尽管放心,祖父定会安排个好的居所。”

    “政儿谢过祖父。”闻言,嬴政起身拱手行礼。

    “哈哈,举手之劳而已。”和孙儿聊的开心,安国君也心情好了很多。然后想起来一件事,“政儿,方才听你所言,孤一年后将薨逝?”

    “若按后世史料记载,确实如此。”嬴政老老实实的回答。

    “可祖父我身体尚还健硕。”此时安国君对后世史料产生了疑虑。

    嬴政知道此时必须打消祖父的疑虑,但全部说出来,又怕会影响历史走向,所以脸色看起来甚是犹豫,安国君自是能看得出来这种犹豫。

    “政儿可是有何顾虑?”

    “政儿确有顾虑,”嬴政此时只能边试探边说,“若此事不说,是政儿不孝,若说了,又怕祖父会做一些决策,影响历史局面,同时政儿也有诬人之嫌。”

    “无妨,政儿可先说来听听。祖父晓得这其中利害。”

    “按史料记载,祖父继位后三天,离奇去世,但史料并未记载是因何而故,”嬴政说完看着安国君的脸色,看到安国君并无明显神色变化,继续小心翼翼道,“史料虽并无记载,但后世之人却有稍加揣测,认为一个人有嫌疑。”

    嬴政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继续观察安国君的脸色。如果他急了,就打算再委婉推托一下,或是提前铺垫一下。然而出乎意料,安国君似在思考。

    于是嬴政不言,给祖父时间思考。

    “方才如政儿所言,孤继位后三日便离世,说明下手之人一刻也等不得,但仍给了孤三日时间,想来是让你父的太子位名正言顺。”

    “看来祖父已知政儿所说之人是谁。”嬴政说不上来此时感受是喜是忧。

    “政儿的顾虑,祖父已知晓。一则此人虽谋害于孤,但于政儿而言,算不得有害之人。再从政儿的格局胸怀来看,想来此人虽攻于心计,却大约也确实是难得之才。尤其政儿还通晓了后世诸多史料,看样子今后还有仰仗此人的地方。所以这倒是给孤出了个难题,不知政儿有何见解?”安国君虽然看上去不像是雄才大略之人,却毕竟出身在政治世家,轻易就点透了其中的关窍。

    “政儿以为,此人是仰仗我父上位,所以才要加害于祖父。而我父登位后,也才在位几年,操心过多,也早早薨逝。祖父不妨提前让此人上位,如此,此人既已得偿所愿,便不会因为心急加害祖父。祖父就不会过早离世,甚至我父亦可多活几年。而政儿要的是解决当世天下之疾,免除后世之患。如此说来,是否灭六国,便不急于一时。”

    说完这些,嬴政看到祖父听的很认真,并没有打断,于是继续说道,“根据史料记载,我父在位时短短几载,其功绩是灭掉了周王室,然而或许周王室于我等还有作用。我父灭周王室的起因却是因祖父刚刚薨逝,我父刚刚继位朝纲不稳之际,周王室与其他诸侯密谋要灭我国。所以提前用此人,这一连串的影响都可以因此消除。”

    安国君听着政儿如此见地,心下甚喜,能指出问题所在还能说出解决办法,于是消除了所有疑虑,更加信任这个小孙子,简直是捡来了大宝贝。

    “甚妙,甚妙。然此人祖父只是略有耳闻,政儿说与祖父,此人到底姓甚名谁,有何后世史料中出彩的地方?”

    “此人名叫吕不韦,是一名商贾。”于是嬴政给安国君介绍着这位文信侯吕丞相,讲他的“奇货可居”,讲他的吕氏春秋,一字千金等等。

    听完吕不韦的故事,安国君也着实被后世这些史料引来了兴趣,便问着其他故事。这祖孙二人越聊兴致越浓。

    此时吕不韦府中,吕不韦和姬昊在攀谈着。对这位传说中的才华横溢的狂人,吕不韦早有耳闻。所以才在嬴政很小的时候,就安排人将嬴政送到姬昊那里去培养。此时得见本人,自是要好好请教一番。

    而姬昊则鉴于对史料的了解,对这位未来吕丞相的过往将来,都有所知晓。

    “对了,吕某安排过去接应的项少侠为何不见与你等一同归来?”

    “哦,掌柜的,此番说来还有个波折。在我等回来之际,遭遇赵国公子偃的袭击,中遇一谢少侠相救,才得以逃过。后来项少侠与那位谢少侠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彼此聊过之后发现竟是同乡。他们说受不惯这里的束缚,想在此处周围找个院子,于是就到处去打听了。”姬昊见吕掌柜问了起来,便敷衍过去,同时为接下来的准备铺垫起来。

    “哦?竟有此等事。不过找院子房产嘛,吕某在行,不若让吕某来安排?毕竟是救命恩人,答谢一番总要的。”

    想来吕不韦想将姬昊收为麾下,此等大才,若招王公太子看上提拔,未来岂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但若是自己先收为己用,岂不是成为一大助力。

    看穿吕不韦的心思,姬昊应和着,“能劳掌柜相助,再好不过。且先让他二人寻摸着。若是寻到如意的,定要来劳烦掌柜。”

    吕不韦看到姬昊如此上道,也是心下稍安。

    对于院落之事,看来姬昊也没提前想到吕不韦这边要提供帮助,否则也不会允嬴政向安国君讨要。

    但尽管如此,姬昊又怎知嬴政在与安国君的相处中又有意外收获,从而改变了原本的计划,可能情况会比预想中更好呢。

    不一会,公子子楚和赵姬来到了吕不韦府上。

    “公子夫人回来了,面见安国君可还顺利,怎的不见小公子一同回来?”吕不韦赶紧上前迎接。

    “哦,掌柜。我父与政儿相谈甚欢,要留政儿陪他睡,于是打发我和夫人先回来了。”公子子楚赶紧跟自己仰仗的掌柜汇报着好事。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吕不韦心下欢喜,小公子讨得安国君的喜欢,那公子子楚的地位就更加稳固了。

    姬昊也上前道贺着,“能得安国君厚爱,公子亦有福了。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以后大家都是要一起做事的。”子楚心中的喜悦自然是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