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
繁体版

22

    等到了八月的时候,天启皇帝终于再也支撑不下去了,在一个初秋的夜晚沉沉的睡去,再也不能醒来。卒年才二十三岁,并无子籍,且留下遗诏让皇弟信王入继大统。

    天启皇帝大行,十六岁的信王登基告天后定年号崇祯,并为皇兄定庙号为熹宗。但对于她来说,皇兄的死并没有多少的哀伤;对于皇弟的入登大宝,她也没有多少的喜悦,这些似乎是极其遥远的事情,宫门还是依然的紧闭着。

    魏王毕恭毕敬的对待着新皇帝,作为前朝遗留的老臣,他有着难以比拟的权势,这使得新皇帝非常的伤脑筋,按照惯例他应该给那些社稷重臣加官——不过魏王已经是九千九百岁了,除非他决定禅让,否则难以让人满意,但他还是新登基的少年皇帝,对这个位置不可能如此快的产生厌倦之情。

    于是,崇祯皇帝决定命令魏王前往中都凤阳守陵,也就是说只有至高无上的开国洪武皇帝才配使用这样忠心耿耿堪和蓝玉、李善长、胡维庸比肩的臣下。但那些名臣们都不太长命,魏王就在旅途中上了吊,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先帝的身边。

    当魏王的死讯传回皇宫的时候,她下意识的往窗外看去,但只看见灰色的天空和重重紧闭的宫门。

    新皇帝的继位对京城中普通的人并没有什么影响,东岳庙外的商贩还是照常的做生意,并且照常的生意不好。但在东岳庙之内,变化已然开始,那些道士搬走了正殿之内的魏王像,请回了东岳大帝,并且还扔掉了伴随他们多年的刮胡刀。

    正如那些胡子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再长出来并被人所发现一样,这些变化也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被别人所意识到。在这些变化正在发生的时候,他悄悄的离开了东岳庙,回到了原先的世界。

    新皇帝想起了那些锦衣卫,在许多年代里,他们都是皇帝最为信任的人,并且从未辜负过这种信任。土木堡之变,正统皇帝遭瓦剌也先掳掠,在漠北的严寒中,只有锦衣卫校尉袁彬始终陪在他周围,直到返回千里之外的北京;在弘治皇帝的时候,掌印太监刘谨权倾天下,锦衣卫帅牟斌因保全忠良而被杖责下狱,但他暗中布置,终将刘一举而擒;到了万历年间,锦衣卫同知李如松先强破宁夏部反将哱拜,再举兵朝鲜,三战之后平复西京、王京,杀灭倭寇无数。

    这些锦衣卫,这些缇骑,这些人决不是东西厂或早已裁撤的内厂的太监们所能替代和比拟的,他们从大明开国之初延续至今,决不受丝毫权臣内宦的影响,沉默且坚决的贯穿着皇帝的意志

    当崇祯皇帝得知锦衣卫大部早被遣赴辽东并且生死难知后,勃然大怒,起复了辽东经略袁崇焕,贬去锦衣卫帅田尔耕,杀了锦衣卫北镇府司许显存,着故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之子骆养性接任,后者来到了东岳庙,把他从那里带走了。

    这或许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他可以摆脱这种宛如做梦一般的生活回到原先的规迹。那在东岳庙渡过的六年,消耗了他最后的青年时代,把他带入灰色的中年时期,丝毫没有任何的意义。

    但他也感受到了一丝的不舍,大概是因为离开了东岳庙就意味着彻底的放弃了她再次来到的可能吧。这仅仅只有一丝的可能,却仿佛是最难让人放弃的东西,他离开的时候,清晰的感觉到了自己体内的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