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圣官途
繁体版

第 37 章 夺头魁

    刘鸿儒点了点头,示意敕勒王出卷,敕勒王立刻拿出了一张卷轴,展开后朗声道:“本王的下联是,焰镇海城楼。“

    “焰镇海城楼?“

    海城楼是大岳东海的一座宏伟城墙,墙高百丈,竖立在千仞高峰上,犹如一尊屹立在云端的巨塔,用于镇压海域诸国。

    不愧是敕勒王,此下联果真妙极。寓意大海无涯,城高万丈,城楼之上可俯视海疆,威猛雄壮。却因金木水火土,五方变化,流派齐出,堪称绝对。

    “妙!真是妙极了!该得九分,白丁兄意下如何?”

    刘鸿儒拱手赞叹,但心中不免有些鄙夷,敕勒王并未开辟出万象诗派,这是杨贵妃出手相助,并非他的真才实学。

    “果真气势宏伟,九分实至名归!“

    众人恭维,敕勒王脸色稍霁,但依旧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看着并未开口的临江王道:皇兄,你也来品评一下吧!“

    临江王看了眼敕勒王,语气平和道:“皇弟的下联确实妙极,愚兄除了佩服,依然是佩服。“

    “多谢皇兄。“

    敕勒王戏虐道,看来今日又压过临江王一筹,淳化阁帖非他莫属。

    “还有哪位皇子公主的下联,要让本阁阅览?”

    刘鸿儒看着大殿中的皇族子弟,大声问道。

    殿中皇族子弟虽然各个都很想出风头,但他们并不蠢,若是此时出手,只是是自取其辱。

    所有人的目光都在临江王身上,但临江王自己心中也无底气,怀中书写的下联来回折看,犹豫之际神情迷离,似乎忘记少傅的言语。

    “既然无人应对,那本阁宣布,此次考校,获胜者是。”

    就在这时,苏浩然站起身来朗声道:“少傅大人,临江王还未开口,岂能如此草率定下获胜者?”

    “嗯?“

    刘鸿儒一愣,目光扫了过来,呵斥道:“放肆!六根不全,岂识圣贤?还敢质疑本阁,真是荒谬!“

    “少傅大人误会了,奴才身为临江王的伺读太监,就该把殿下所做的文章诗词交呈阅览,这是职责,不是质疑!“

    苏浩然挺起胸膛说道,眼神坦然,丝毫不畏惧刘鸿儒的威严。他是太监,但不自认为奴才,也不会屈居临江王的脚下,就算刘鸿儒是少傅,他也不惧。

    “大胆奴才!竟敢对少傅大人如此说话?“

    殿内一名皇族子弟,突然大喝道,看来是受到敕勒王的指使。

    “奴才不敢,只是奉殿下之命而言!“

    苏浩然冷冷的说道,丝毫不畏惧那名皇族子弟。敕勒王的脸色更加阴沉,他本以为苏浩然会因为自己身份低微而害怕,没想到苏浩然根本没放在心上,而且还敢跟自己对抗,实在是令人震惊。

    “少傅大人,倒是本王疏忽了,昨日通宵有些困乏。这是我的下联,请阅览。”

    临江王连忙起身,拿出羊皮卷纸,递给了刘鸿儒。

    刘鸿儒与吴白丁相互对视一眼,露出了一抹笑容,终于等到现真身的时刻。接过羊皮卷随后打开,看着上面的夏琳,脸色顿时变得怪异了起来。

    看到他们的脸色,殿内一众人等都是大吃一惊,不禁紧张了起来。

    “少傅大人,下联如何?“

    临江王急忙询问道。

    刘鸿儒脸色怪异的看着众人,随即吴白丁缓缓抬起了头,道:“殿下,此下联确是玉泉宫所出?“

    昨日才气冲天,今日一见,果然是高山仰止,连他们都被吓一跳。

    “正是,两位师傅,你们觉得下联如何?“

    临江王兴奋的问道,眼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的确很想知道,苏浩然的这一首下联,到底值得多少分。

    吴白丁和刘鸿儒相视一眼,脸色都有些古怪。

    良久,吴白丁叹道:“殿下所写堪称完美,该得十分!“

    十分!

    这是有史以来最高分,崇文馆历经千年鲜有十分,尤其近十年更是寥寥无几,九分堪称奇迹,何况十分?

    “什么?十分!“

    敕勒王和殿内一干皇子都惊叫了起来,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不错,十分,此乃崇文馆的最高分数!“

    吴白丁重复道。

    这时临江王也回过神来,纵然练就喜怒不行于色,但还是忍不住激动轻喊道:“好,太好了,真的太好了!“

    说着,还把目光投向苏浩然,这一幕,恰好被刘鸿儒撞见。

    与临江王形成鲜明的对比,刘鸿儒与吴白丁不苟言笑,看着临江王,心中不免担惊受怕。

    “本王不信。”敕勒王咬牙切齿的喊道:“还请两位师傅不要包庇,是非对错,总该让我等共同鉴赏。”

    “是啊,是啊,还望两位师傅不吝赐教。“殿

    内一群人也纷纷说道。

    “好,既然如此,那请诸位且看,临江王的下联是桃燃锦江堤。“

    桃燃锦江堤。

    平仄工整,意境深远。如果说“烟锁池塘柳”是一副美丽的晨暮画卷,而“桃燃锦江堤”更体现出春日生机盎然之景象,一为轻柔婉约,一为热烈奔放,两副画形成鲜明对比。

    格律、意境、机关全然契合。

    流派相仿,感悟得体,比起敕勒王的焰镇海城楼,胜出一筹。

    特别是一“燃”字,其用笔之工完全不逊于“锁”字,堪称绝笔。

    敕勒王气愤难耐,原本手到擒来的淳化阁帖就此别过,恰好瞥了眼苏浩然,这名小太监的表情虽然平淡,却透出一股从容淡雅的气度,让他感觉到莫名的危险。

    “哼!“

    敕勒王冷哼一声,带着伺读太监走出殿门,留下一众人面面相觑。

    刘鸿儒也没有料到会是这种结局,心中不由升起一阵波澜。

    “殿下,这是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太祖所传但并非亲笔镌写,而是由崇文馆历代儒士精心杰作,其用笔精致细腻,字迹飘逸,笔锋刚劲,是儒家大家所著。

    帖身则是用红绸裹好,上方绣有一条龙纹,栩栩如生,龙爪盘旋,似欲飞腾入空,而且面板处还刻印着一个古篆“淳化阁“三字。

    浓厚的书香气息,让十步之遥的苏浩然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檀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