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脑虫开始修仙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 从牙齿开始武装

    人体一共有12条正经外加8条奇脉,彼此并不相连,且只会在某些固定的穴位上相交,所以并不担心气团会撞车。

    真气不断运行,最终回归于颅内的环状触须中,此时的真气内部竟然形成了些许“沉淀”,在真气的移动中逐渐被剥离出来,尘埃不断组合碰撞连接旋转,直至形成了几毫米大小的“结石”?

    李想:???

    不会是从身体内代谢出来的矿物质吧?亦或是重金属沉淀?

    于此同时,那颗小小结石自转的速度不断加快,原本无序游荡的真气仿佛收到其引力的控制一般开始围绕着结石旋转。

    虽然目前还无法断定结石是由何种物质形成。但能看出这玩意的形成应该不是什么意外,而是每个修士的必经之路。

    李想将之称为“真核”,推断真核应该就在这些修士的丹田之中,吸引着真气不至于从丹田外泄出逃。

    关于丹田的具体存在,通过对三人的观察,李想已经摸得七七八八。

    丹田其实有两个含义。

    一种是运动意义上的,丹田所在是人体腹腔横膈膜的底部,当美声歌唱家采用腹式呼吸,或者武术家开始气沉丹田时,横膈膜下移,导致腹腔压力上升,整个上半身就这么被“撑起来”,从而达到增强核心力量的目的。

    另一种就是修道意义上的,丹田位置又被称为气海穴,是人体内汇聚天地灵气的储藏室,通过“真核”所产生的吸引力让这些气做环绕运动。

    他将真核与储存的气团下移到丹田的位置,临近终点时,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有一种阻隔感。

    很明显,这是初号机体内原本已经形成的内丹。而随着真气的到来,原本枯竭的内丹也重新焕发生机。

    虽然无法亲眼看见,但李想也能想象出来这个画面。

    “真核”不断旋转,利用引力吸引着真气,真气则环绕着真核做旋转运动。随着时间的流逝,真核也许会逐渐增大,就像是亿万年前的元古宙,混沌宇宙中第一颗恒星逐渐形成的过程。

    李想睁开眼睛,仔细体会身体的改变。

    双手食指与中指产生了一种堵胀敢,之前气团在商阳穴和中冲穴之间频繁逗留才导致了这个局面。

    李想并立二指,向身前一点,还真感觉到指间有什么东西向外涌出了一丝。

    “原来这就是《九尺锋》的妙处。”李想总算明白杨栋是如何引出剑鞘法宝中的剑气了。

    此外还包括口舌生津,看东西也更清晰了,这则源于另外两种功法。

    《灵枢》中有提到:心者,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肝者,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

    沈雪绒的《丹霞功》主走心包经,有养心之用,同时心属火,也暗合她的功法有御火功能,至于养肝的“延春功”,则也有明目的功效。

    从某种意义上,李想也算正式迈入“修仙”的门槛,自己就能修炼。外加有血肉触须开拓经脉,真气的运行速率异常迅速,成了世人眼中所谓的“天才”。

    但炼气期放在整个修仙的过程上看,只能说是准备期,只有到了筑基期才能真正使用体内的真气,况且李想也不准备单单只做一名“修士”。

    在吸收结合了体内的魔怔后,触须的定义已经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变成了血肉的一部分,且已经能够模仿拟态身体内部的各种简单组织,比如神经、筋膜、肌肉。

    理论上,只要营养与真气能量足够,他就可以倍化躯体,达到增强战斗力的目的。

    火车头大的拳头见过没有?

    还真见过,而且那真的有用嘛?

    虽然还没有尝试,但光是想想李想就能感觉到这种作战方式多么不靠谱。

    庞大且沉重的肢体会导致身体失去平衡,失去了灵活性,但并未增强多少攻击性。

    只能说,这般效率低下的招数,也只能出现在漫画书中了。

    李想将目标转向自身,他准备将身体打造为一件“兵器”。

    其实人体内所能利用的还真不多,大部分都是柔软的组织,除了……

    李想咬紧牙关,发出“咔、咔”的声音。

    骨骼作为人体内最坚硬的器官,包括造血、支撑身体等作用。他要利用的便是其中的骨质,海绵状的细密结构,化学成分主要为“羟基磷酸钙”,乃是人体所能合成的最坚硬的物质。

    李想选择了一条肋骨作为复制对象,肋骨本身属于扁骨,结构较为简单。

    需要先打开胸腔,用硬力机械式破开连接结构,俗称……掰断。

    整个过程较为血腥,不过最后李想还是拿到了一根沾染着血液略微弧度的骨骼,随后就是利用血肉触须拟态出骨髓,再将骨头插入腹腔,用血管输送能源开始骨质增生。

    经过反复尝试,保留在体外的一端已经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行延展,经过一些对骨髓的调整,还可以控制“骨质增生”的形状。

    李想选择了尖锐的三角型,棱体表面还带有倒勾,一个体外培植的简单尖锐骨片就制作完成。

    “接下来就是将之衔接在原本的牙齿上……”

    这一步乃是比培植更为严峻的挑战,他需要用人体本身的结构进行连接,但是骨片与牙釉质根本无法融合相连,况且即便连接了也会让口腔无法闭合,影响美观。

    失败的方案。

    李想只得调整策略,赶制出一批更小的尖锐骨片和结缔组织与快肌纤维,将之拼凑在一起放置在门牙犬齿等切割齿的后方,并结构上分化出一些神经,与牙龈相连,最后还需要建立一条全新的神经通路,让大脑意识能够控制结构件的开合,最后再增殖出一些口腔上皮组织覆盖保护……

    一个简单的“牙后撕咬结构件”就制作完成。

    李想一口咬下,牙后的骨片弹开,形成一个广角结构。

    可以想见,牙齿由原本的点攻击,变成了块攻击,一口就能直接撕下一大块皮肉。

    顺着这个思路,李想开始在全身各处布置“骨片杀伤件”。

    右手小臂的位置,桡骨与尺骨之间,被放置了一根十几厘米长的尖锐骨锥,结构于牙釉质相当,质地异常坚硬,锥尖带有螺旋状的放血槽,战斗时如同袖剑一般,从手腕刺出。至于原本手腕位置的血管与神经,则被李想迁移到掌缘两侧。

    右手小臂同样的位置,则是另外一种更为复杂的结构,两厘米左右的圆柱状骨弹被紧绷的肌群包裹,需要时,随着肌群的舒张,骨弹会如同离弦一般,被弹射出去。

    骨弹内部参考了达姆弹的结构,外部是脆弱的“骨松质”内部则是由骨密质构成的细小碎片,在接触到硬物时,外部结构会因为反作用力直接破碎,内部的骨片则像是手榴弹一般炸开,普通的敌人中一颗,就会被炸掉整条手臂。

    手掌脚掌掌骨的空隙间,一样被塞满了各种细小的杀伤结构件,双膝与双肘两侧是扁形的骨片,锁骨胸骨也装了骨弹发射器……

    现在寻常的筑基期修士,应该不是自己对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