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大明自有水力镗床
“汤监正只要尽力就好,不过镗床的事还请汤监正千万尽心。”
对于汤若望的滑头,李兴之也有些无奈,毕竟自己有求于人。
“李帅,你问这西洋鬼子做甚,我大明自有水力炮筒镗床,甚至水力、风力锻床都有。”
紧随李兴之身后的孙之洁不屑地说了一句,听他的口气,这莱登急需的水力镗床就如灯草一般不值钱。
“哪里可以买到?”
李兴之又喜又怒,喜的是若是大明境内就有的话,那自己也没有必要千里迢迢去求葡萄牙人,怒的是孙之洁这厮既然知道大明境内就有,却不早点将这事说出来。
其实李兴之是不当家,不知道当家难,孙之洁这段时间不光要负责搬迁制造局,而且要打造炮样,制作鸟铳,实在是忘记了水力镗床的事,今天要不是李兴之提起,他根本想不起来。
“李帅,山东按察司佥士,辽海观察王徽,编写的《奇器图说》中就有记载,水轮自汲,膛刀自转,用于钻孔,打磨,甚有奇效,他曾发明过一种小船,以火力驱动,其船无需风帆和人力便能自行运动,实在是巧夺天工。”
孙之洁娓娓道来,眼神中流露出向往的色彩。
“呃……!”
李兴之被孙之洁的话震住了,这孙之洁莫不是诓自己,火力驱动小船,这是什么意思,明朝的船只皆是木制,用火驱动岂不是自己烧自已了,唯一的解释就是将火力转化为动力,也就是用蒸汽来驱动。
然而历史上第一台简单的蒸汽机可是在公元一六八八年才由法国人德尼斯帕潘发明出来。
“尊敬的伯爵先生,孙公子说的一点不错,王徽和我甚是熟悉,我们曾一同研究过历法还有火炮的制作工艺,他发明的火船很小,确实是利用炉子喷出的水气推进的,要是遇上风浪,就很难前进了,但是这依然是个了不起的创举。”
孙之洁和汤若望的话如同一道惊雷闪过了李兴之的脑海。
作为一个现代人,自己根本没能在所学历史上了解到明末还有王徽这样的人存在。
在自己的认知里,这个时代的欧洲已经超越了大明,无论是他们火绳枪、佛朗机还是海船,都比大明强上很多。
但是自己穿越以来,无论是自己所知的钢铁产量,还是毕懋康先生军器图说中所写的自生火铳,乃至于今天自己听到的铁芯铜壁和水力镗床,甚至那个令人迷惑的神奇小火船,都明明白白地告诉了自己,华夏的人民从来不缺乏智慧和创造力。
从商周开始,生活在华夏土地上的汉民就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碾压着这个世界上的任何种族。
虽然五胡乱华、蒙元立国一次又一次阻碍过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但是华夏人民在大乱之后,依然一次又一次站了起来,依靠着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让华夏始终屹立在世界的领先水平。
公元一五九二年利玛窦远涉重洋来到大明,他在给澳门的几个友人书信中写到,在这座城市里众人都好奇的想见我一面,还有重要的文人与要人,使我兴奋异常,他们对我们的数学、天文、地理以及制造业有着浓厚的兴趣。
当时的万历皇帝甚至将利玛窦带来的世界地图挂满了宫殿的大小角落。
翻开当时欧洲人的记载,还能看到很多明朝先进的描述,比如明朝有免费的养济院,明朝的卫生管理制度很健全等等,说明不仅在科技水平上,在社会文明水平上在当时也首屈一指。
利玛窦甚至评价,“这个国家就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很幸福。”
然而这一切,都因为愚昧的满清政权入关而摧毁,长期的闭关锁国,以及疯狂的文字狱,使得华夏各族人民只敢怒而不敢言,大量的发明,生生被清朝的皇帝说成了奇淫巧技,乃至于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的军队还在使用明朝末年的火炮。
剥去历史的迷雾,李兴之有理由相信,就算大明亡了,任何一个取代大明的汉人王朝,哪怕是李自成那个永昌皇帝,都不会比满清更差,他们至少不会阻碍华夏的人文和科技发展。
“李帅,学生不光开始制作火炮和火铳,还在用熬粪煮硝的法子,在生产火药所需的硝石,您要不要观摩一下。”
孙之洁显然没有发现,李兴之的异常,在举荐了王徽后,又将自己的另一项成果说了出来。
“嗯!产量如何?”
知道了王徽就在山东为官后,李兴之有点心不在焉,因为据孙之洁所说,那这王徽还懂的水力和风力锻床,那这样的话,只要将人请到莱登来,那打造板甲的事也能提上日程了。
“李帅,您不知道,这火药的主要成分就是硝石,没有硝石,咱们造再多的火器都没有用,咱们军器局目前每天的产量有五六百斤斤,主要是莱登的人口太少了,而且这熬粪的味道,工匠们也吃不消,只能轮流作业。”
“嗯,火药的生产不能停止,咱们不光要造鸟铳和火炮,还要制造更多的攻击型火器,比如说震天雷、地雷,这些守城和打埋伏的火器,按现在的产量一个月只能生产两万斤不到的药子,这个还是少了点,制作火药原料,就不要浪费工匠了,咱们可以招募百姓。”
李兴之这会也感觉到了孙之洁有些不满了,摆了摆手,提出了自己对生产火药的看法。
汤若望笑着说道:“伯爵先生,其实我们西方的火药也是通过水力机械制作的,利用石磨研末的药粉更细腻,更均匀,纯度更高,然后将粉状火药通过压制、烘干、抛光等流程,得到颗粒状火药,而贵国的赵士祯虽然也发明了颗粒火药,但是没有得到贵国政府的重视,朝廷依然依靠工匠生产粉末火药,您要知道,同等重量的颗粒火药的威力是粉末火药的三倍。”
显然汤若望并不仅仅是一个只懂的天文历法的洋和尚,对欧洲的火器制作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李兴之思索了一下,开口道:“汤监正,我莱登制造局草创,你莫如也到制造局任职,当然你若是能召来更多的西方工匠,本爵不吝重赏。”
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欧洲人的技术,再结合大明的原有的科技,李兴之相信莱登制造局能够生产出这个时代顶尖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