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风华
繁体版

番外!第三章 龙马相会

    一直拖到忽必烈的哥哥、蒙古大汗蒙哥在钓鱼城外病逝的消息传回蒙古国内。引发汗位争夺。

    忽必烈才退军回国与弟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蒙古元帅兀良哈台也在随后的数年间逐步退回大理国。

    自此贾似道化解了蒙古的三路进攻,成功的重回临安朝堂。成为了大宋首屈一指的人物。

    满朝文武皆尊称一声“周公”!

    这简直就是方回想要活成的样子,当年用一首《梅花百咏》博得了丞相贾似道的欢心。

    方回自认为是自己这些年来做过的最正确的事情。

    作为一名文臣,若想要成为大宋台面上的人物,就一定要知兵势的。

    不然站不稳!座不久!

    想到这,已经畅想未来大好前途的方回喝完杯中茶水。

    呵呵笑道:“真息道长,如今蒙古鞑子已经占领了高头赤山,封锁住了均州与襄阳府的联系。”

    “如今之计,只有对内加强戒备,严防死守。”

    “对外则需要拖延蒙古人的动作,以及尽快和襄阳府联系上,早做准备。您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熊道辉点了点头,笑道:“府尊高见!贫道叹服!”

    方回又笑道:“这对内之事,乃是下官的本分,下官自然是责无旁贷,今早便已经发动乡兵修补城墙,准备守城器械。并且已经发动城中大户派人参与守城。”

    熊道辉听到这也是暗暗吃惊,这个靠拍马屁上位的方回还真有两下子。不愧是吕文焕的至交好友。看来多少懂得些军事。

    紧接着便听到方回说道:“对外,下官已经派人走水路,以及其他的小路前去襄阳府联系吕文焕和程大元两位将军。”

    “现在只剩下了一件事,还请真息道长看在均州几万百姓的份上,万万莫要推辞!”

    此言一出,熊道辉便感觉有种不祥的预感,试探的问道:“不知方大人所言何事?如果....”

    结果还没等到说完,方回欣喜的便打断道:“用得到、用得到。而且此事非真息道长不可!”

    见熊道辉还要说话,方回急忙说道:“真息道长你身为雷渊真人座下弟子,又出身武当仙山,乃是神仙一般的人物,不受凡俗国界约束。”

    “正好可以效仿四十三年前的“龙马相会“,去蒙古军中劝说张禧。一言止杀,岂不是一桩美谈?”

    “如果张禧那恶贼迷途知返,罢兵回国,那这可真是功德无量。”

    “便是那恶贼不停劝阻,执意开战,那也是为均州拖延了一些时间。同样是大功德一件。还请真息道长万万莫要推辞!”

    熊道辉被方回这连珠炮般的连吹带捧,夹带着利诱的话给打昏了头脑,浑然没有发现方回眼中的那一抹狠厉之色。

    迷迷糊糊的便被方回亲自送出了院子,扶上了马匹,被一队宋军护送着便出了城。

    待熊道辉明白过来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的时候,人已经被护送到了三十里开外。

    看了看周围几十名,看似是护送,实则是看守押运自己的宋军。

    熊道辉是在心中跳脚骂街:“方回小人,你居然敢暗算道爷!那丘处机和成吉思汗的“龙马相会“是能效仿的吗?”

    而就在熊道辉要赶往的高头赤山上,蒙古唐、邓两州的卢氏保甲丁壮军总管张禧正在这里安营扎寨、布置防务。

    原来张禧自昨日收到海东青的传信后,果然如张信、吕文焕和程大元所料,是急忙擂鼓聚将。

    不过并没有去救援张信,反而连夜朝着均州杀了过来,率先抢占了襄樊与均州的联络要道——高头赤山。

    张弘纲打马来到张禧,是面前翻身下马问道:“父亲,我们真的不去求援信族叔吗?”

    张禧看着东方渐渐升起的太阳,笑道:“宪臣你还是太年轻,看不清局势,”

    “吕文焕和程大元必然知道我会来攻打均州,所以他们之中必然会一人前来阻击我。”

    “而这个人只能是吕文焕。只剩下一个程大元攻打鹿门山,能否在张信老儿手中逃得性命还很难说!”

    张弘纲疑惑问道:“为何父亲如此笃定是吕文焕前来?还有,孩儿不明白为何父亲如此看重信族叔。信族叔麾下只有五千兵马,如何能与程大元一战?”

    张禧看着远方游曳的斥候,哈哈一笑说道:“均州是吕文焕两年前,刚刚从李玉山那个废物手中夺来的。是他的政绩,是他的地盘,”

    “你莫要忘了,吕文焕的官职里就由一个均州防御使的差事。更何况,这均州知府是他的至交好友方回。他岂能不来救援?”

    顿了顿才扶须叹道:“至于张信老儿,虽然咱家和族中的联系并不紧密,可为父也听到过一些族内的传闻,这张信老儿可不简单,他是族长张柔的护卫和影子。”

    “随着族长南征北战近五十年,什么风浪没有见过,岂能栽在一个小小的鹿门山?”

    张弘纲闻言心里的担忧随即放下,附和的说道:“父亲,此事孩儿也听说过一些,信族叔与族长乃是同乡。也是最早加入家族的老人,虽然两人最初的相遇其实并不愉快,却是族中的一代佳话。”

    张禧点头笑道:“五十年前,河北大乱、盗贼蜂起,族长集乡邻亲族、数千家结寨自保,被金朝廷任为定兴令,官至中都留守兼知大兴府事。”

    “在当地选拔壮士,组织起队伍来自卫,使得盗贼不敢进犯。”

    “而张信则假扮族长,抢当地流民的女儿为妻,族长知道后鞭打张信一百鞭子,然后归还了人家的女儿。”

    “张信因此心生怨念,想要谋害族长。结果过了不久,张信战前失利,因罪应该被诛,族长怜惜张信的骁勇,便救下了他。”

    谈到这段族中佳话,年近三旬的张弘纲很是激动,

    接过父亲的话说道:“如此这样一来不止是信族叔追随族长,组建了家族,还有许多当地的骁勇之士,听闻此事都来投奔家族。”

    “不过孩儿始终想不明白的是,为何已经卸甲归田的信族叔,会在俩年前突然主动请缨驻守鹿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