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风华
繁体版

番外!第十章 走向灭亡的厢军

    而就在直面张禧大军的光化县,如今正上演着一场好戏。

    “呦呦呦!跑回来了!”

    “嘿,这马车跑的这么快!那赶马的李大嘴有一手啊!”

    “嘿!嘿!快看,知县把他那两个美妾给踹下去了!”

    “呀!可惜了,我记得过年的时候,将主向知县讨要那两个浪蹄子的时候,还被拒绝了!”

    “唉!对了,将主,咱们要不要出城去救他们?”

    随着这句询问,这群正趴在南面城墙上的厢军不由的将视线转向自家的将主——周进。

    周进面色阴沉似水、皮笑肉不笑的冷哼道:“知县大人渡河南下与谷城县商讨联军救援均州的路途中,不慎为蒙古游骑所执。以身殉国。死得其所,壮哉!”

    周围的宋军闻听此言皆是咂舌不已。由衷赞道:“将主不愧是读书人,说出来的话,就是他娘的好听。”

    “滚蛋,这叫啥?意境!读书人的意境!”

    一名站在周进身边的亲兵嚷嚷的反驳道。于是周进的脸色变得更黑了。

    不待周进发作收拾这帮不记打的亲兵。汉水对面那辆马车已经被后面的蒙古游骑追上。

    几名蒙古游骑呼和让马车停下来,而赶车的马夫则充耳不闻。只顾猛赶拉车的马匹。手中的马鞭在马后臀抽出道道血痕。

    嗖!

    一支羽箭准确的钉在了赶车的李大嘴的脖颈上。李大嘴一声不响的,便随着马车的颠簸一头栽了下去。

    几名蒙古游骑在战马上来回调整自己的姿态,不知道想做什么。

    终于一名蒙古游骑最先调整好了姿态,从自己的战马上纵身跃上了飞驰的马车,牢牢的抓住了缰绳。

    “吁!”

    随着拉车马匹猛然减速,从骑兵背后的车厢里滚出了一个球形的物体,撞在赶车的骑兵背上。

    骑兵停下马车,抽出腰间的短刀,转过头嘿然一笑。

    便一把揪住了那球形物体的衣领,将锋利的短刀架在了这位大宋光化县知县的肥硕脖子上。

    兴奋的笑道:“活捉到了宋国的知县,这次可赚大了!”

    周围的几名蒙古游骑皆是一脸的晦气和羡慕。唉声叹气道:“阿牛,这次得了赏钱,可莫要忘了兄弟们。”

    被唤作阿牛的蒙古骑兵灿烂一笑,赶忙表态道:“这次的赏钱,咱们队里的兄弟们平分。俺有了这次的功劳,也该往上升上一升了。”

    还没等到周围的同伴送上恭喜的言语,后面又有几名骑兵赶了上来,其中两名骑兵的马背上还趴着美貌的女子。正是刚才被知县踹下马车的两名美妾。

    为首的牌子见是阿牛最先擒住了人,不由笑道:“阿牛,有了这次的功劳,说不得要升百户了!到时候,可莫忘了兄弟们。”

    阿牛连声说道:“白大哥,这话可折煞小弟了。”

    被称为白大哥的牌子却没有在意阿牛的回话,打马来到汉水江边,与对面的周进遥遥相望。

    半响后,将马背上的美貌女子抛下了马,另一名骑兵顿时明白了什么,同样将马上的女子抛下马。

    然后两人翻身下马,将两名女子身上的衣物褪去一半,然后居然面对着江对岸的光化县。便在岸边将两名女子轮番侮辱。

    大声喝道:“宋国的女子就是他娘的有味道,老子干多少个都不腻歪!”

    “对面的南蛮子!你们要不要一起过来干这两个浪蹄子!老子猜你们平日里没干过吧!”

    周围的蒙古骑兵也是连声鼓噪道:“宋国都是一些没卵子的阉人!”

    “宋国的女人生下来就是让我们蒙古人干的骚货!”

    光化城墙上一阵寂静后,爆发出了哄堂大笑。

    一些宋军笑的腰杆都直不起来了,指着对岸荒唐、可恨的一幕,笑的气都喘不匀了。

    哈哈笑道:“这帮龟儿子,以为这样就能引我们过去,老子偏不过去,气死他们!”

    “龟儿子,老子干你娘的时候,你娘还大着肚子,肚子里是不是你个狗杂种!”

    一时间,汉水两岸污言秽语,骂声一片。

    最后还是蒙古骑兵受不住寒冷的天气,率先停止了对两名女子的淫辱。将两名半死的女子再次送上马车。

    一番耀武扬威后,便打马赶着马车离去,这两名姿色上佳女子将是他们队里这段时间的上好玩物。

    待到蒙古骑兵走后,城头上的宋军才狠狠的啐了一口唾沫。一种说不上来的情绪在胸腔中翻江倒海。

    终于一名宋军骂道:“都是那头肥猪,早不跑,晚不跑。非要这个时候跑。”

    仿佛打开了沉闷的气氛,周围的宋军纷纷表态道:“就是,还以为过了汉水就万事大吉了,还不是被蒙古鞑子抓住了。真是猪脑子,也不知道是怎么当上官的?”

    “可惜了那两个娇滴滴的美人,俺要是能干上一回,死都值了!”

    这群宋军便是生长在光化县的厢军。自打上一次蒙宋大战中,当时的蒙古宗王忽必烈将整个大宋的京湖战区撕扯的粉碎。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最后退回蒙古国。

    但却给大宋的京湖战区制造了无数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流民。

    而这些流民最后都被大宋收编进了厢军,分别驻守在大宋与蒙古的边境线上。

    光化县的这支厢军就是如此形成的,大宋将他们迁到光化县,赐予他们土地。

    让他们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野蛮生长。充当着襄阳府和蒙古邓州的缓冲地带。

    这些年来不断的有被发配过来的罪犯加入军中。人数不减反增。

    他们在这里耕种、打猎、捕鱼。同样的在这里与蒙古游骑作战,或是充当猎人,或是沦为猎物。

    发生在这片大地上的苦难,早已经将这些厢军折磨的麻木不仁。像鬼更多过像人几分!

    在这里,除了代表着朝廷威严的知县,最实际的掌控者其实是这支厢军的将主——周进。

    在大宋的禁军中,你可以称呼自己的统制为将军、将主。但是在厢军中却只能称为将主。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