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仙武证道
繁体版

第五十章 欲杀鸡儆猴

    察哈尔王的叛乱使清军最后一丝力气也被牵制住了。

    孟良深知,清廷仍然强大,这察哈尔王比历史上提前了数月起兵,但失败也还是旦夕之间。

    但就是这片刻空闲,必须牢牢抓住。

    陕西东部,北至榆林,西至甘肃陇南,都为自己所控,但这三处都不安定。

    北边和西边平凉王辅臣居高临下,并与占据汉中的吴三桂部下连成了一线。

    反倒是东出,大有可为。

    孟良一直想进入山西,此刻不禁浮现心头,天地会在山西扎根不少,可以为助力。

    若山陕连成一片,就有如当年李渊晋阳起兵,进可攻,退可守。

    孟良与张勇等人商量,但此次,却为部下劝阻,并提出还是先打击王辅臣和吴三桂为好。

    毕竟在南边,名义上的上司延平王郑经正与三藩之一的耿精忠发生摩擦。

    孟良接受了郑家册封,现为山陕总督,加号镇远将军,而在此不久后,吴三桂便擢升王辅臣为陕西总管,加平远大将军。

    这明摆着是针锋相对。

    吴三桂一直想出武关,前后夹击长江以北的清军,孟良明着暗着也收到了他不少书信。

    还有两封是亲笔信,许诺得十分诱人。

    可是,只怕自己前脚出武关,后脚就被他占据陕西。

    相对来说,比起首鼠两端,一直保持相对独立的王辅臣来说,吴三桂才是狼子野心。

    他和天地会有深仇大恨,怎么能容忍自己控制陕西。

    “你们说得颇有道理,不过......,张先生,你说一说咱们还有多少粮草。”

    一位身穿文官服饰的人走了出来,回答道:“目下我们有存粮二十五万石,战事一起,仅能支用四个月。”

    “秋粮呢。”

    “托将军之福,陕西百姓免收战祸,但今年缺少雨水,只怕征收也征不到十万石。”

    这么少,众将眉头一皱,近来连连胜利,倒是半点都没注意粮草的消耗。

    “你们可知靖难之役。”

    这是明朝历史上一场影响极为深远的战役,场内诸将自然人人知晓,孟良继续说道。

    “当年还是燕王的朱棣在北平起兵,他虽然屡战屡胜,但就是因为兵力和粮草不足,没有办法固守打下来的地方。”

    “可后来他改变了战略,不再往北平一带纠缠,而是挥军南下直取南京。”

    众将听到此处,心里面立时都明白了,这位年轻的将军是要效仿朱棣,挥师北上,直取京城啊。

    “咱们现下的处境,比之当年的燕王朱棣,要好上十倍,只要消灭了鞑子朝廷,这反清复明,就走完了九成。”

    诸将听得心神大动,彼此对视了几眼,这可是一招险棋,但如果走好了,的确是能取得奇效。

    但如果走不好......

    一时间,连这些个良将都拿不定主意。

    正商议不定之时,从议事大厅外奔进来一人,他是天地会青木堂的一位兄弟,现早已融入军旅,成为孟良的亲兵之一。

    “禀告将军,天地会陈总舵主,金蛇营金蛇王袁承志,沐王府沐剑声,王屋派司徒伯雷,以及各路武林门派率两万人已过潼关。”

    两万人,孟良立刻站了起来,这可是一支大的生力军啊。

    孟良停止议事,安排人下去准备,到了次日下午,他脱下戎装,出城十里迎接。

    过了小半个时辰,远远地便看到了许多人,他们风尘仆仆,打扮各异,拿着不同兵器,沿着官道行路。

    领头的正是陈近南、袁承志,还有一些门派掌门,以及沐王府一行人。

    不过,里面居然还有一个郑克爽。

    大家见了面,都是非常兴奋。

    陈近南激动之余,还说道:“孟兄弟,你瞧,延平王还让我带来了五万两军饷。”

    “五万两!”

    孟良的确很惊讶,但吃惊并非是数目,毕竟吴三桂给王辅臣一出手就是二十万,信中还许诺自己十五万。

    他惊讶的是怎么运送过来的,但更惊讶的事情还在后面,袁承志从渤泥国运来了五千支火枪。

    乖乖,这可是了不得。

    领着这两万人入城以后,大家伙都到了议事厅中议事,这次是以武林身份商量事情,因此来者都是天地会和武林中的首领。

    除此之外,还有顾炎武老先生,他年岁已高,还奔波到此。

    当初杀龟大会,顾先生分十八省联盟,孟良还略有不屑,但此刻看他满面疲惫,心底也颇为感动和佩服。

    “总舵主,袁盟主,你们是怎么将军饷和火器运送过来的。”

    两人一笑,陆续说了起来,原来清廷在两湖江南与三藩交战,早已顾不得中原,大家来时定下谋划,从各地向潼关集结。

    而运送物资的天地会和金蛇营,沿途之中,受到了神出鬼没的神龙教教众一路保护,几乎没碰到过清廷官兵。

    “神龙教?”

    孟良这回是真的吃惊,心道龙儿那日说得玩笑话,她居然真的兑现了。

    不过她怎么没来。

    眼下商议大事,孟良只好将龙儿放在心底,问起了福建的情况。

    这回得到了非常好的消息,郑经和耿精忠和解了,双方再加上尚之信,共同划定了界线。

    现在两个藩王正在猛烈扫荡江西,而郑家集结兵力,开始再一次北伐,目标直指南京。

    清廷这边派出的康亲王杰书,领有七万兵马,几方在东南一带打得极为激烈。

    “延平王站稳了脚跟,担心你在北方独木难支,便令我回来主持天地会。”

    陈近南只说主持天地会,不说主持大局,孟良心头一松,不过没等他开口,郑克爽却当头发了一难。

    质疑孟良为何要在北方起事,让他郑家在东南极为艰难。

    “这家伙还真是没脑子啊。”

    孟良根本不在乎郑克爽说什么,反倒是他正想枪打出头鸟,这鸟就来了。

    郑克爽给陈近南劝下去后,袁承志说起了渤泥国的近况,戴梓不愧是火器专家,做出了带着刺刀的燧发枪,并且开展了火器制造。

    现下产量不高,只有五千支,都运了过来。

    另外,按照孟良的计划,正全力打造舰船火炮,在南洋发展一支海军力量。

    “好,做得好。”

    孟良大为兴奋,只要有强大的海军,不管是西洋哪一国敢来,都一炮打回去。

    说完这些情况之后,孟良抱拳道:“我在此感谢诸位前来相助,不过咱们军阵之事,与江湖不同,往后还请各位前辈多多担待。”

    自在陕西起兵之后,孟良所得清廷兵马三万四千,剩余一万六乃是择取青壮,在作战中磨炼出来的天地会会众。

    但这些江湖豪杰,比原先的会众还要麻烦,是很可能会自伤的双刃剑。

    他们有武功,散漫惯了,有些人做事还颇有大盗风格,比如没和孟良共事前的茅十八。

    不过,在见过郑克爽后,孟良倒是有了个主意。

    次日一大早,一位亲兵悄悄进来报告了个秘密消息。

    郑克爽此行带来了四十个随从,大部分都是颇为不错正直汉子。

    但有两人却是裙带关系,这秉性不可谓不坏,说起来比郑克爽还要坏。

    这坏人,正好用于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