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森林
繁体版

39.杨超风和净灵基金

    很快,来到了元旦节,远江集团将在一月十一号举行一年一度的合作伙伴大会。

    集团和旗下子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都在邀请之列,而且在年度合作伙伴大会上还会达成很多新合作,新项目。

    作为金科数智的最大客户,新启智自然也收到了远江集团的邀请函。

    “我打算亲自参加远江集团的年度大会。”陈光明在集团董事会议上说道。

    “陈董,合作伙伴峰会,不用集团一把手亲自去吧,年初集团很多事务还得有董事长您坐镇啊。”严世崧自从落选董事长之后,说话总让人觉得有些阴阳怪气。

    “金科数智已经向纳斯达克递交招股说明书了,预计一个月左右就能收到美国证监会结果。”

    “陈董,你是想投资金科数智?都上市了还有什么可投的,是不是晚了点。”严世崧一直想证明他的思维能包含陈光明的思维,总是有意无意抢陈光明的话。

    “做基石投资人,可能不会在上市初期有那么暴力的投资回报,不过我还是看好这个机会,我也相信远江集团不会拒绝我们。”陈光明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毕竟陈光明现在稳坐钓鱼台,还不着急靠嘴上功夫赢声望。

    董事会另外三人侯镜检,周玉年,王东旭互相对了对目光。

    “既然陈董这么重视,那就亲自去一趟吧,我们要加大海外投资力度,借着金科数智投资美国资本市场,这也算是临门第一脚,我觉得可以研究。”侯镜检说完,严世崧便不再说话,周玉年和王东旭一直没有说话,这两人在董事会好像在充当工具人,看着陈光明和严世崧在董事会你来我往,好不乐乎。

    “那陈董,打算带谁一起去啊?”严世崧问道,他是想派人盯着陈光明的,毕竟远江集团是块肥肉,陈光明会不会借机肥了自己也不好说。

    “原来是想和严董一起去吧,可是东尚科技离不开严董啊,所以我就带着公司财务总监于心去吧。”陈光明也有意无意调戏着严世崧。

    “陈董,带上点保镖吧,韦震东之前和启智集团的绯闻也闹得不愉快。”周玉年假做关心状。

    “让朱迅风陪着吧,他可是国家散打一级运动员。”侯镜检也从不掩饰对公司的监督职责,侯能坐在这个位置靠的可不是人情世故,而是资本,做不好资本的看门人,侯镜检只有离开的份。

    朱迅风的父亲朱丹青是侯镜检大学时候的老师,也是侯镜检供职的国领基金的金主,国家某政策银行的行长。

    侯镜检在一些重要事情上让朱迅风出面,锻炼朱迅风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未来出错的同盟。

    陈光明知道自己不能拒绝,但他也知道这个朱迅风不是个善茬,嚣张跋扈,是个容易惹祸的主。

    远江集团这边,韦震东召开了年度合作伙伴大会的预备会议,会上韦震东基本敲定了金科数智上市的意向基石投资人,也要求凡谷城和这几位关键人物进行最后的接洽,因为在年度大会上就要进行意向签约了。

    这几个意向的基石投资机构主要是在香港运营的几家投资基金,和远江集团交情颇深,还有一家是这几年在华尔街突然崛起的量化基金——净灵基金,投资触角已经遍布全球资本市场,净灵基金是通过其在香港的投资伙伴推荐给远江集团的,净灵基金比较擅长运作新股。

    新股上市初期,流通量小,关注度大,一旦有大资金进出极容易出现巨幅波动,这是量化基金的最爱。

    净灵基金的创始合伙人中有一家是美国一所大学的校基金——斯坦福大学校基金。

    在斯坦福校基金会的主理人富兰克林的推荐下,杨超风成为了净灵基金大中华地区投资部的投资经理。由于投资收益连续数月排在净灵基金内部收益榜单的首位,净灵基金董事会又给杨超风追投了大量资金。

    致此,杨超风独立掌控的这支主要投资亚太地区上市公司的量化基金从初期的五千万美金经过两年不到的时间,规模已经达到了6亿美金。

    远江集团的年度大会也对杨超风发去了邀请函。

    远在华尔街的杨超风正在做投资策略研讨会,对于四季度投资收益未达预期进行内部分析。

    “我们净灵亚洲一号基金四季度投资收益居然不到两位数,这是我接手以来的第一次,其中去年8月以来,我们的产品经历两次超过10%的回撤。

    去年7月我们的投资风格就没卡紧,导致alpha上偏小票,这是因为上半年,在小票上的超额收益非常好,所以导致小票上alpha很大,会去超配小票。然而,从去年7月到九月,小票是非常差的,大票表现还行,导致从去年九月底开始,机器学习出来的参数是大票上非常好、小票上非常差,我们超配了大票,可十月到十二月,大票表现又不及小票。因此,导致风格上两边受挫。

    上半年收益很高,我们就应该意识到风格切换的风险,但低估了市场的变化速度,没想到现在风格的切换已经非常快了。”杨超风做着很系统、详实的总结汇报。

    投资研讨会一结束,基金项目部的负责人张志忠便找到杨超风,向其转达了远江集团对其参加年度大会的邀请。

    “金科数智的董事长凡谷城亲自打的电话,特别希望杨总能亲自到场出席基石投资签约仪式。”张志忠年五十左右,微胖,带着一双无边框眼镜,很潮。以前在香港一家大型创业投资基金任职,在中国资本圈积累了一些人脉关系,他负责净灵基金投资项目的前期考察、洽谈等。

    “张总,这些事情一直是你负责的啊,我一操盘的去干嘛?”杨超风对商业交际没有兴趣,回绝了张志忠。

    “啊,”张志忠想说什么又没说出来,杨超风在公司的行事风格一向如此,就像开投资研讨会时对自我的反思抨击也从不留情。

    “哎,新启智集团受到邀请了吗,他们派谁去?”杨超风突然又转了回来。

    “新启智金科数智的大客户当然会被邀请,他们派谁去这个我还不清楚,怎么,杨总有朋友在新启智?”张志忠对杨超风的态度转变很好奇。

    “啊,没有,之前不是有新启智和远江集团的负面新闻吗,我好奇他们新董事长陈光明会不会来而已!”杨超风暂时不想让别人知道她认识陈光明,怕以后引起猜疑。

    “那我回头打听打听,再告诉您。”

    “辛苦了,那我先走了。”杨超风微笑着点点头,径直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