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
繁体版

第二十章 天子诏(四)

    乾清宫内,隆庆问策,户部、兵部都认为两国互市,利大于弊。

    隆庆帝深知,只待他这个皇帝一声令下,两国从此便可和谐共处。但他作为大明的皇帝,万千的子民系于一生,不敢丝毫马虎,又问道:

    “王总督,你于西北的局势,最为明了,你怎么说?”

    王崇古心知西北,就如同身上的一道伤疤,虽然一时间无性命之忧,但长此以往,也会难以为继,便说道:“皇上,臣常年操劳西北,鞑靼诸部历年劫掠,绕我边关,百姓不堪其扰,常年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臣代边疆数十万生民恳请皇上,开市通商,泽福万民。”说着,王崇古跪倒在地,扣头不止。

    御榻之上的隆庆有些动容,身为天子,他最在意的是百姓。王崇古的话已然让这位以仁厚称道的皇帝下了最后的决心。

    “王总督,快快起身吧!真决定,开互市,通商贸,以安边疆,以保边民。”

    隆庆圣谕已下,乾清宫中包括冯保在内的所有人,全都跪在了地上,高呼道:

    “皇上圣明,我等必当竭尽全力。”

    国策已定,诸位臣工的脸色却并不轻松,他们知道,这只是互市通贸的第一步。隆庆帝又何尝不知道其中的玄机,继续说道:

    “朕身居东宫近三十年,深知国事艰难。国策已定,诸位臣工须尽心谋成,西北的江山百姓,还赖你们守护庇佑。”

    隆庆帝说的有些悲凉,诸人不知是何意,都不敢应声。只有冯保跪答道:“仁德无过万岁爷者,主子无需多虑。只要我等实心用事,我大明王朝依旧如日中天。”

    “朕累了,诸位先行退下吧,互市的事,就由内阁、兵部、吏部主责执行,户部协同配合吧。内阁拟好国书,明日早朝商定。”

    众人领了圣谕,便后退出了乾清宫。

    走出了乾清宫,谭纶便驻足转向王崇古道:“学甫,行之你二人回到大同镇,须注意敌军的动向,我怕那俺答为了争取更多的有利条件,会铤而走险,于互市之前,攻掠一番。”

    “哼,想与我朝签订城下之盟,我早就料到他们会有这等想法,已经着人安排了军力的部署,守住西北局势,绝无半点的纰漏。”

    “学甫,仅仅守住还不行,我朝乃天朝上国,此次互市须让那俺答俯首称臣,而不是兄弟邻邦。故此,战场上须用兵弹压一番。”

    “这......”

    还不待王崇古说话,谭纶再次开口打断了他的话,说道:“学甫、行之,这件事,你二人与唐进、周必昌密谋,布置一番。现在沈牧升任参将,我会从京畿调精兵五千,由沈牧带领,助你二人一臂之力。”

    王崇古、方逢时、沈牧只得俯身领了军命,不再多言。

    髙拱却说道:“谭老大人所虑甚是,本阁便拟定奏折,上奏皇上,再从国库中调些钱粮军备,以资边军。”

    王崇古都得到了五千精兵,又得了钱粮军备,便俯身说道:“下官,多谢高阁老。有此助力,我边军定能弹压俺答。”

    “哎,打了胜仗,这才仅仅是第一步。将来互市的选址、规模、通商的物资都要重新拟定,慎重选择,大事小情够我们忙一阵了。”

    沈牧便将进京时,途径下虎村的情况说了一遍,希望能为这位老大人解忧。

    髙拱神色一动,说道:“沈参将果然是心系大局呀,你说的这个地方与宣府、京师的距离恰到好处,又盛产茶叶,确实是马茶交易的好地方。”

    “多谢高阁老首肯,下官此番返回大同,必沿途考察,再选定良址,以供内阁甄选。”

    髙拱十分地高兴,说道:“好好好,沈参将眼光独到,必能助我一臂之力。明日,你安排那王家兴、王家和二兄弟来户部找我,我再派户部干事协同先回赤城卫下虎村,准备开通茶马互市。”

    沈牧没想到这高老大人如此急切,便说道:“王家兄弟自是有命必达,不过这下虎村的茶叶不成规模,还需要进一步扩大种植,方可供应互市。”

    “嗯,我会安排户部干事前往考察地形,根据每年互市需求,规划种植面积。明年开春前,便可组织发动当地的农户,种茶供市。成本大大低于从江南运送茶叶,将来所得利润,还可以充盈国库,两全其美呀!”

    解决了一个大问题,髙拱的心情自然极好,他匆匆与众人告别,安排相关事宜去也。

    髙拱走后,谭纶看向沈牧,又说道:“沈牧,距离京师不远处,顺天府昌平县,有一支军队可以由你调动前往大同助战。不过,这只军队常年驻守京师,战斗力必然是比不上边军的。”

    沈牧心想,这个时候哪还有挑选的余地,便应道:“这天下事可为可不为,全赖欲为或不欲为,上了战场见了血,自然就成了虎狼。”

    “哈哈哈......好一个欲为或不欲为,走,跟我回兵部,拿了兵符,明日你便去调动这支队伍。你现在是参将,我会为你配备两名副参将,以供你驱使。”

    一行人到了兵部,沈牧领了兵符,不日即将前往调兵。谭纶又为其选调了两名副参将,一人叫沙如海,一人叫林清泉,尽皆是从谭纶身边挑选的亲兵侍卫,武艺高强,勇猛非凡。

    乾清宫里,送走了几位重臣,隆庆帝半躺在御榻之上,连续的咳嗽,又咳出了几口浓血,冯保在御榻一旁,眼中满是焦急,说道:

    “万岁爷,奴才给你召御医吧,国事操劳,您龙体要保重才好。”

    “医者,治病却不能治命,朕得的是不治之症,大罗神仙来了也没用。朕时日无多,是时候为太子的将来铺平道路了。太子年幼,朝中的老臣个个城府深沉,朕恐太子即位之时,这些老臣以臣欺君,如何是好?”

    隆庆帝说的悲呛,冯保‘噗通’跪在了地上,口头说道:“万岁爷春秋鼎盛,必能享国百年,奴才......奴才......”

    隆庆帝打断了他的话,说道:“冯保,朕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你是看着太子长大的,将来你要庇佑你的新主子,不受百官权臣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