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
繁体版

第二十一章 陪王伴驾(六)

    昌平州府中,李成林只听沈牧介绍朱祤钧说是个姓朱的公子,他也并未深究,此刻被魏学曾问话,也只能模棱两可地说道:“是位......是位朱姓公子。”

    魏学曾心中略一思索,脸色大变。从京城来的朱姓公子,再联想到刚刚眼前一晃的牙牌,朱祤钧的身份他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下官......下官有眼无珠,竟不曾识得太......”

    不待他说出自己的身份,朱祤钧身形敏捷,早已迈步上前伸手死死地捂住了魏学曾的嘴。

    谁能料到朱祤钧行为如此乖张,竟然直接上前捂住本朝知州的嘴,众人尽皆瞪大了双眼,盯着这怪异的一幕。

    “魏老大人,本公子的身份还需大人保密,不要说出来才好......”

    魏学曾的两只眼睛瞪得滚圆如铜铃,他口不能言,只得不住地点头,口中发出呜呜的声响。

    朱祤钧却玩世不恭地说道:“嗯,这才乖嘛!”

    随后,他便松开了手。可怜那魏学曾,年纪不小,还要遭受如此欺凌,他大口呼吸着空气,干咳了一阵,才渐渐缓了过来。

    “朱......朱公子,本州......本州便将兵符交于你便是。”

    朱祤钧撇了撇嘴,说道:“不是交给我,是交给沈参将。”

    “好好好......交给......交给沈参将。”

    拿了兵符,沈牧又向魏学曾请求到:“魏知州,末将还有一事相求。”

    魏学增依旧是心有余悸,偷偷看了朱祤钧一眼,哂笑道:“沈参将,有何吩咐,尽管说来。”

    沈牧心中暗自好笑,说道:“魏知州,末将虽领了五千精兵,但有兵无将,难成编制。您下属的李成林李千总,骁勇善战,不如一同随末将前往大同镇,可好?”

    李成林是这昌平州数一数二的猛将,魏学曾哪里舍得,面露犹豫之色。却听得朱祤钧口中冷哼一声:“嗯......”

    魏学曾脸色大变,忙说道:“好......好......好,沈参将这要求合情合理,合情合理,本知州便派遣李千总随你同去便好。”说完,偷偷看向了朱祤钧,但见他面带微笑,便也松了一口气。

    拿了兵符,沈牧便带着李成林、赵士祯等人前去军营调了兵马,不做丝毫修正,便告别了魏学曾,直奔大同镇而去。

    大军西行,沈牧一路上趁着闲暇之际,便唤来那赵士祯前来闲谈。

    “赵先生,你于火器一道,钻研颇深。我大明的三眼火铳虽然犀利,但却只能连发三次,便需重新装填,于作战之时,十分的不便。先生浸淫此道,可有改善之法否?”

    赵士祯自是知无不言,“沈参将,草民在昌平州数日钻研,已略有进展。早已着数名能工巧匠,扩大了火铳装药部,又将三眼改成了五眼,新型火铳能够连发五弹,不过这重量也着实增加了不少。”

    沈牧心中高兴,如此火铳的威力必将大大提升,又问道:“好,等到了大同镇,我便立即安排人手,调给你支配,尽快打造一批,装备军中。没想到,沈某人刚刚识得赵先生,便有如此收获。不知新型的火铳,有何名目?”

    “小人刚刚改造,尚未来得及起名,沈参将可有名目?”

    沈牧心想:这种留名青史的好事,还是留给朱祤钧为好。于是便拱手问道:“朱公子,你学识渊博,才高八斗,为新型火铳起个响亮的名目吧!”

    朱祤钧笑嘻嘻的说道:“才高八斗可说不上,嗯......就叫它烈火霹雳铳,如何?”

    实在是俗不可耐,但太子金口玉言,谁敢违逆。沈牧、赵士祯只得连声称赞。朱祤钧自是得意,心中畅怀,又说道:“赵士祯,你改造火铳有功,待本公子回了京师,禀报皇上,先封你个鸿胪寺主簿。别嫌官小,等你再立新功,升官发财不在话下。”

    赵士祯淡泊名利,并未对朱祤钧的话太过在意。

    沈牧想起后世的一种威力巨大的枪械,仔细回想其中的机巧,与许多关节紧要指出,多有疑惑之处。他绞尽脑汁,搜肠刮肚,终于想起了一种结构较为简单,但远远领先于当代火铳的枪械,好似唤作‘来复枪’。

    他便说道:“赵先生,在下听说鲁密国有一种枪械,一次装填可以连发数十次,只是不知其中机要,恐难仿制。”

    赵士祯于枪械一道着实是毕生所爱,他听到沈牧如是说,口中喃喃自语:“一次装填可以连发数十次?不可能,简直有些匪夷所思。等等......沈参将,你刚才说哪国的枪械?”

    沈牧见他有些语无伦次,便又说道:“在下也只是隐约间听说过,好像是鲁密国。”

    赵士祯眼中精光大放,惊呼道:“鲁密国......鲁密国......哈哈哈,在下有一位至交好友,名叫朵思麻。他正是鲁密国人,不过他身在江南,与沿海地区传教。待我再将那什么烈火霹雳铳改进一番,装备于军中,便去江南寻他,如果觅得其中机要,造出连发数十次的火铳,我大明军队必将无敌于天下,哈哈哈......”

    赵士祯兴奋异常,竟然打马飞奔了起来。

    行了半晌,日近黄昏,沈牧便传令三军,扎营休整。

    军帐之中,沈牧召来诸位将领和唐幼卿等三女,拿出了行军的地图,指了指京师至大同镇的路线说道:“几位,朝堂之上,内阁首辅高大人委托我回威远之时,沿途巡查开市之地,不知诸位于此间有何见地。”

    钟金儿身为土默特部的三公主,又自小关心内务,自是对西北各地十分地熟知。她伸手指向地图上一点,说道:

    “沈参将,此处是京师右卫,南北群山环绕,桑干河纵贯东西,直达官厅水库,是水陆两运的码头。如果在次开市,运输必定十分的便利。”

    听到钟金儿的指点,朱祤钧兴趣大起,接话道:“此处自战国时期就有编制,宋辽时期置弘州郡,我朝太祖年间,设为阳原卫。此地是宣府、大同两镇间的必经之路。作为互市之选,实在是绝佳之所,这位姐姐果然是聪慧过人,与这西北各地了然于胸呀!”

    沈牧正看着钟金儿手指之处,地图上标写着‘阳原卫’三个字。忽听得朱祤钧‘姐姐’二字一出口,知道钟金儿的女子身份被识破,心中一惊,正要跪倒在地,却被朱祤钧伸手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