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律西昂自建成以来
繁体版

第37章 没有萝卜,兔子不来

    聚餐结束后,乔瓦尼以超强的行动力,动起来牵头组织海军计划的推进。

    与其他工作小组需要的技术支持不同,海军项目显得有些微妙。诸如冶金、机械、动力、木工这些技术都是散布在很多小型工作组成员中。这些人曾以老爷车爱好者,古董工业设备维修员,铁路遗产修复者的身份活动。

    他们原本的工作模式和个人特点就一定程度上和通力协作的大项目相悖。

    他们的工作模式往往是围绕着几位当年曾经实地参与过相关机车、汽车机械设备生产、制造、维护的老师傅,配合上这些老师傅们有志于从事这项行业的儿孙后裔、朋友以及一些志愿者等,形成一个非专业、非全职的小团体。他们的工作更倾向于个性化和一对一的任务完成,而不是在一个大团队里分工合作。

    此外,他们对老物件的深深热爱和对待古董细致入微的处理,也无法大规模的项目中得到满足。

    他们可能会对某个零件执着到只让自己修复,而不愿意交给其他人。这就降低了工作效率,也破坏了团队的合作精神。

    这么一个小团体负责某一个具体的机车、汽车机器设备修复,修复周期可能长达数年甚至十数年,期间大部分工作如果遇到了什么技术难关也很少外包,而是这整个团队的人自己慢慢攻关复原。真可谓是闭门造车登峰造极了。

    当然一般情况下,主要原因还是没钱,这样的小团体除了少数成功商业化的之外也往往面临着经费不足和在新时代之中严重缺乏当年相关的配套产业的问题,这往往也是这类修复工作经常会变得时间非常漫长的主要原因。

    经费不足不仅导致很多工作人员无法全职工作,必须得从事其他工作保证自己的生活,也往往使的修复团队缺乏一些可能必需的重型大型设备,不得不用土办法笨办法和自己的经验技术来弥补设备上的不足,这大大拉长了整个项目的工作时间。

    相较而言,缺乏制造被修复的物品的相关配套产业甚至整个行业生态都未必如现代这样的问题甚至都算不上是什么大麻烦,虽然很多诸如标准件紧固件等可能当年都是由其他企业提供的,甚至是比方说很多老爷车实际上汽车厂只生产了个底盘,车身是由传统的豪华马车制造工厂制造的这种情况,反倒是促进了这类团队人均掌握更多种多样的技能——反正不着急,慢慢学慢慢折腾喽。

    这些小团体中的人可能掌握着多种类的技术,这在现在的环境下可能会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他们的闭门造车的工作方式,在当前紧急的环境下显得格格不入。他们可能并未充分认识到现在协同工作的紧迫性,或者即使意识到了也可能由于情绪上的原因不愿快速付诸行动。

    毕竟现在的时局颇为紧迫。

    而这也就是乔瓦尼带着公安委员会和海军人士挨个走访的原因所在了:充分照顾到这群平均年龄偏大,普遍是固执又保守的老大爷。

    希望能给他们足够的面子,并向他们承诺未来会有足够的支持。

    有些人多是凭着热爱从事着这项工作,(事实上也确实没指望能赚到钱),倒是不太吃福利待遇这套,反倒是讲讲未来给他们会投入多少资源,满足他们技术考古路线图之类的话,反倒能激起他们的工作热情。

    确实是件大好事。

    现在这会儿穿越者们也还没有设立什么一般等价物来衡量贡献并且给予可以积累的物质财富报酬。

    目前发放的奖励就是各种甜食或者烟酒、保护伞之类的一般生活用品和副食品。

    激励机制全凭一腔热血肯定是不行的,就怕干活好坏没奖惩,未来肯定要改掉这种大锅饭状态。

    如果当前的海军舰艇战力恢复计划能够顺利推进,就有可能逐渐培养这些小团体的协作习惯,对未来的其他工作也会有很好的帮助。

    海军对此期望很大,詹姆斯老爷子其实已经在畅想未来正式启动造船工业之后能够建造出什么样的舰船了。

    乔瓦尼和其余人对此都寄予厚望,他们不希望对这些小团体施加太大的压力,但也不希望未来有任务需要完成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来帮忙。

    总的来说,当前的状态算是和和美美各取所需。然而这种状态只是当前还没有实际工作开始开展时的形态,如果海军这边工作进程没有跟上反而导致项目拖延日久,各方再生嫌隙,那就不妙喽。

    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海军拿出一个现成的方案,然而事实就是“海军的声音有点嘈杂,说的话人太多了。”

    自愿入职很美很好很漂亮,而且海军看上去整一个风帆时代的画风也似乎比陆军那个半吊子的民兵队更浪漫一点,

    尤其是星座号入港那场活动,整齐划一的大礼服站在码头行礼令人印象深刻;反观陆军大多出身重演组,穿着都是各时代的杂色军装,令人观感不佳,再一细想,陆军潜在最大对手是印第安人和弗吉尼亚殖民地的民兵。

    投润一念起,刹那天地宽。

    “还是马润好!”,于是乎,很多泛军迷都选择了海军。

    凡事喜忧参半,好事是人力充沛,坏事是军迷来了。

    目前的海军因其特殊性,其组织构建必然基于技术装备,然而当前的技术装备状况使得海军未能明确建立一个行政指挥体系。

    就导致了当前的海军内部颇有些俱乐部性质,一众军迷天天高谈阔论,仿佛个个都是海军高层,委员会似乎欠了他们人人一个军舰和舰长。要是有生之年没有坐上战列舰,自己这辈子就亏了。

    他们发扬浪漫主义精神提出了大量天马行空的方案,这些不成熟的方案很多很明显不具备任何可行性,但是一来可能的确集合众家之长存在着一些闪光点,就像大浪淘沙,总能淘出点金子什么的。

    其次,以当前这种俱乐部式的内部结构,贸然一刀把所有这些不成熟方案砍掉强推自己的意图很有可能造成海军内部的混乱,对未来的发展同样十分不利。

    行政官、指挥官、理事、专员们向来都是面慈心善,宽容慈爱的。怎么能做出堵塞言路的事情呢?

    他们会让人自己知难而退。

    如此,海军高层最终决定一个中庸方案:此次海军舰船战力恢复计划将会采取竞标模式。由海军内部人员自愿组成若干项目组,每组都有一定的调研和设计时间。

    最终,将由海军高层技术人员和相关工作组技术人员组成一个评审会,综合根据各种设计的可行性、所需时间与资材技术来决定最终执行的方案。

    一方面,这样的竞标方式也是对现有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各个小团体的技术团队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技术能力和经验,同时,这样的竞标方式也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集中。对于那些拥有创新精神和富有创意的小团体来说,这是一个展示他们技术实力和潜力的好机会。

    另一方面,这样的竞标方式也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可能的冲突和纷争。对于那些有自己独特理念和看法的小团体来说,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度和选择权,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他们可以更好地参与和贡献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上级的指令和安排。

    然而,这样的竞标方式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首先,竞标方式可能会导致一些小团体过度竞争,忽视了合作的重要性。他们可能会过度关注自己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期的发展和整体的利益。其次,这种竞标方式可能会导致一些小团体过度分散他们的精力和资源,导致他们无法专注于他们擅长的领域。

    然而,乔瓦尼和海军的高层人士都明白,这样的竞标方式是一种必要的妥协和平衡。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他们需要找到一种既可以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又可以保证整体效率和效果的方式。而且,他们还需要“帮助那些不能正确定位自身的朋友,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于是,一场没有价格的竞标比赛正式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