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灰
繁体版

高家大院(上)9+王家大户(上)1

    等第二天起来时,已是云散天晴。连着几天的雨,让鸟儿们也心情郁闷,得到一个亮瓦晴天,阳光普照,都争着抢着飞来飞去,吵着闹着喳喳叽叽,它们也在刷存在感。人如果能像鸟一样该多好,可以追,可以逃,可以迁徙,可以栖息。

    若真是鸟,几千里路,几日即到。可惜人不是鸟,摆脱不掉剥削压迫,躲避不了刀枪战乱。

    孩子们跟武老师玩得挺好,他们倒是想留下来,可是不行。一家人再次向武老师道谢,问那拐子哪去了,武老师说让师兄给砍了,哥俩叹了口气也就作罢。

    同时和武老师告别,准备再次上路。

    武老师知道留不住他们,便让师兄把拐子的马车套好,亲自把鞭子交在高龙旗手里。行李摆在最底层,女人和孩子都坐行李上面,那个独轮车也用绳子捆在车后把上。一家人又开始了有目标却不知目标在哪儿的逃荒。

    几年之后,武老师在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中受伤病死。他心中的救国梦没有实现,他离世前明白了,靠这些散兵游勇救不了大清,洋人赶不走,反而越来越多。他又不明白大清为何成了这样,如此腐败,如此不堪,如此无能,如此不

    可救药。

    高家兄弟翻过马谷山之后,进入永平府(今秦皇岛昌黎一带)顺着满清一些官员(有贪官,也有清官)的流放之路,往关东走去。路上大嫂生了一个儿子后病死在路上,不知道孩子是不是高家的血脉,但高龙旗视为亲生。

    进入奉天府后,兄弟俩分道而行。可能兄弟之间起了纷争,也可能心中的结一直没有打开,莫不如分开。高龙旗在宽城子贴岭窝堡屯儿扎根后几次回奉天府打听凤旗的下落,都没有找到行踪,再后来军阀大战,真正的乱世开始。自此,

    从高家寨闯关东的家族兄弟可找到的只有高龙旗这一支。

    好在高家人永不服输,秉承着老祖宗的志愿,要把高家大院传承下去。高家子孙生生不息,繁衍不停。正如多少个闯关东的家庭一样,是无奈,是隐忍,是坚强,也是形势所逼。不管怎样,只要成功的活下来,就无愧于历代祖宗。高家

    老祖宗(家谱)每年过年都会从祠堂里请出供养,那里记载着的,是一个个死去的人的名字,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

    敬请关注下一节《王家大户(上)》

    这个地方叫元宝沟,又叫郎牡吐,属于巴莱的地儿,在农安西北六十里。

    这里原本是一个湖,本地都叫泡子。后来水退了些,有人就在水边盖了房子,后来成了屯子。因为湖从上面看着像是个元宝,所以这里就叫了元宝沟,而郎牡吐是金国留下的名字。据说这里有好多古墓,国家文物局还来这里考察过,说是挖到了金兀术的大斧子。

    这都是人们的谣传了,不过倒真有一些钱币,平时走路时就能捡到,挖个水沟也能遇到,都也不当回事儿,小孩子就捡起来扔着玩,大人捡起来留着给孩子玩,毕竟屯子里想找个玩具挺难的。

    孩子们平时也没有什么可玩的东西,无非就冬天冻块冰来打出溜滑儿,想去朗牡吐泡子里玩,大人是不让的,谁知道冰冻瓷实没,别再掉下去。夏天就是在水沟里泡着,把水堵住,用顼篱(一种用柳条编成的有倒顼的抓鱼工具,鱼进去后就再也出不去,农村人买不起网,多用这种工具来捕鱼)运气好能捞些小鱼回家,打个鱼酱。泡子里有大鱼,得用网抓,旋网或者挂子都行,但一般家里也没有。

    郎牡吐的人家都住在岗上,是个大屯子,屯里的人姓挺杂的,不过王是个大姓,跟三宝,四合的王都是一家子。

    老王家有哥仨儿,老大叫王显,人是一个老实人,没念过什么书,本本份份的。

    老二叫王才,虽然人挺蔫坏的,人们也都不怪他,都觉得他挺有意思,娶了个康家的闺女做媳妇。老三叫王贵,老太爷老来得的子,也是最惯着的一个,前两个儿子都没有念书,偏偏让他去念了书,读的是私塾,虽说没有啥大学问,平时写个字倒也不错,逢年过节的写个对联什么的也是像模像样。

    如果不是这个乱世道,老王家过得还算不错,可还真就赶上这个世道了,没有办法。

    王显是家里主事的,平时闹胡子很凶,所以他想让屯子里的人联合起来修个不愿意,没有办法,王显就跟关系近的商量,把房子重新翻盖了一下,往一起凑了凑,又夯了墙,把他们的房子圈在了里边。家里也养了几个长短工,轮流地守院,一般的小股胡子倒也挡得住。老王家这么做的也有倚仗,一个是家里有洋炮二十几条,还有两把快枪(指的是军队淘汰下来的步枪,具体是什么型号的枪就无从考证了,至少有膛线,能打子弹,有准头)。

    老二王才虽然蔫坏,但枪打得准,准到啥程度?说是打你马蹄子,绝对不打你马腿。可能是有些吹牛的成分,不过枪打的准倒也是事实。这些年从农安县里也鼓捣出不少子弹,显得更有底气。

    还有一个原因,家里跟县衙老冯家是亲家,那冯家也特别仁义,只要有所求,绝对能帮忙。烟枪队是没有战斗力,可吓唬人还是没问题的。基于这两个理由也就这样办了,谁也不想辛辛苦苦地好多年,让胡子一抢倾家荡产。

    是大户,就难免招胡子。每当来胡子时,屯子里的人都往他家跑。

    老大王显不说啥,打开门就让进来。老二不愿意,总觉得让你们一起垒墙吧,你们不愿意,胡子一来,你就往我家里跑,凭啥啊?不过大哥的话也不能不听,都是屯邻住着,时间长了,也就那样了。

    等胡子来的时候,老二就往炮楼里一趴,旁边有个人给自己装弹,两把快枪捣替着,他打得准,开枪还快,基本上不太用瞄准,所以小股胡子是上不来的。

    稍有跑得近的胡子,别人的枪(指洋炮,一种自己做的,打散沙的枪,射程近,三四十米有效果)也早招呼上了,所以三宝、四合那边离农安近的大户都招了胡子了,他们这里反倒是还算太平,有一些小绺子来过,要么不打,要么打了几枪,也没有占啥便宜,再扔头猪出去,也就打发走了。遇到赖着不走的,就往外喊:

    “我们跟县里头沾亲,差不多就行了,不然官面的一来,大家面子上都过不去。”

    外面的胡子一听,商量商量后,觉得确实打不下来,就走了。

    最主要的还是这个地方很偏,又没有什么油水,所以胡子一般也不来。

    这哥仨虽说各有各的特点,但人缘还都不错的。老大老实,但的确是一家之主,什么事都要找他。他的特点是不太吱声,心里有数,家里家外弄得是井井有条,两个弟弟也都乐着这样。人啊,是能懒则懒,能不管事就不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