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季汉阿斗
繁体版

第一百五十二章 问题

    每个人的欢喜和忧愁都是不尽相同,臣工们都说瑞雪兆丰年,初冬便是大雪,明年的庄稼长势,大抵不会太差。

    但刘禅却不以为然,相比于臣工们乐观,他是既担心百姓寒冬如何渡过,更担心长平一线的数十万大军。

    四个月的较量,一百余天的鏖战,曹肇像世人证明了,他已经具备了当世名将之资,纵然处于守势,损失不小,他也牢牢守住了并州。

    诸葛亮已经在考虑撤军的问题了,秘疏上奏,如果下一波的攻击不顺,他会寻机命部队交替掩护撤出战场,汉魏两军脱离接触,插入纵深的坦雍一线将被放弃。

    与此同时,天气恶劣,扛不住的伤亡的司马懿,也停止了对徐庶部的进攻,撤回了魏境。太尉徐庶将军队交给魏延、李恢、王平三人统管,回长安述职。

    长安-宣室

    刘禅与徐庶坐在火炉前,搅合锅中的粥,刘禅与徐庶说着关中的情况,接连的大雪,使得道路断绝,房屋倒塌,人畜冻死冻伤无数,甚至连军报递送都很困难。

    长安一带还好,火墙子推广的很快,再加上有拓宽的驰道,还可以勉强支撑。但粮食、柴火、棉衣的价格飞速上涨,已经到了百姓无法承担的地步。

    蒋琬昨日上了奏疏,请朝廷拨款、开仓赈济,平抑粮价,并命各地官府以赏粮的方式,组织军民除雪。在长安招募民间匠人,由工部派员领队,奔赴受灾地区,主持重建事宜。

    总共十一条赈灾条陈,刘禅一一照准。他现在考虑的不是钱,而是怎么把伤亡降到最低。曹叡的运气不错,有曹肇这样的本家子弟,还有大雪的帮助。

    “一些人跟朕说,关中大雪就是上天示警,旨在让刘禅明白,天命已定,各自守土,各守其命,则天下可安。”

    “朕听到这个强调时,朕真下去揍他们一顿。可朕忍了,原因很简单,朕觉得用现实打他们的脸更疼些。”

    曹肇、石滔在并州干的是不错,但魏军的伤亡,要比汉军多得多,最可观的是并州铁骑伤亡一万余,武卫军伤亡四千余人,这可都不是朝夕能补上的。

    而对司隶一线的战事,则会是明年战事的重点进攻方向。作为汉军的最高统帅之人,刘禅想问问徐庶对赐有什么看法。

    既然天子有意将重点进攻的方向转移到他负责的部分,作为前线的统帅,徐庶就谈几点他的想法。

    其一,司马懿用兵不拘泥形势,随心所欲,进退有度,堪称大将之才,想从他手中讨得便宜,显然并不轻松。

    其二,汉军所取得的一些胜利,有些显然是他故意放水的结果。开始,徐庶没想明白,但打着打着,他清楚了,除了要栽培他的两个儿子外,还有就是排除异己,巩固他在军中的话语权。

    其三,汉魏两军整体的战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魏国的家底厚,形成势力早,不少士兵都是多年的行伍,身经百战。与这样的军队的作战,要么学张苞打死战,去拼命,要么靠人数来取胜。

    两者都是不可取的方法,且汉军早晚会失去优势。相比于给武器更新换代,徐庶更倾向于把钱花在训练上,毕竟再好的武器是人来掌握的,没有好的士兵,再精良的武器也没用。

    其四,粮响问题,徐庶承认汉军的粮响已经是三国之最了,军费开支也占税赋很大一块。但还不够,远远不够,作战时将士们会担心,他们的那点军饷养不活家人。

    其五,长年累月的作战,除了消耗士兵外,更有大批的将领阵亡,特别是中下级的军官,损伤的尤为严重,不论南北汉军,几乎每支部队都面临这样的情况。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士兵再多,没有足够的将领,又交给谁去统帅。现在的军官,都是从立了战功的低级军官、士卒中选拔的,可数量远远不够。

    各军的将领,都把他们看成宝,有时为了抢人,那真是手段频出,时常闹出矛盾。这种出多进少的情况,必须做出反应,否则用不了几年,将领就会陷入严重的青黄不接的情况。

    其六,物资的供应,地方官府用民夫轮输转运的速度太慢,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军需不能及时抵达。虽然有军法管着。但即使把他们千刀万剐,也弥补不了战场的损失。

    很多时候,战场的决策,甚至要跟着物资走,打多久不是战场形势决定的,而是手里有多少物资。有些仗本该打下去,扩大战果,有些部队的非战斗减员,也不该那么严。

    户部要管的事太多,朝廷是不是可以考虑,成立专司的衙门,负责统筹,运送军资的问题。毕竟统一之战,还不知道要打多久,汉室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要以战事为主。

    “太尉,你可是给朕出难题啊!”

    是的,徐庶说的这些,都对,也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有这些因素在,也大大掣肘了汉军作战,也是影响战斗力的。

    可他说的这些,不是朝夕能做到的,刘禅可以召开廷议去做,但什么时候能彻底杜绝,他也说不好。

    别觉得天子一言九鼎,什么都能做到,这世上最难办的,就是人的事,徐庶说的这几条,除了第一条,都涉及用人的。

    可以做,也可以边做边打,时间不等人啊,越早消灭他们,国家才能早一天的休养生息,这是毋庸置疑的。

    徐庶可以回去把想法汇总一下,写一个条陈上来,在廷议上议一议。

    “另外还有一事,朕想让卿兼东宫少师之职,在朝时,去东宫教教太子行军布阵,征驰的法门!”

    徐庶走后,刘禅陷入了沉思,他总觉得自己做的已经够好了,他的“见识”也足可以规避很多问题。

    但实际情况是,问题层出不穷,麻烦接踵而至,他也成了救火的,不管是军事、庶务,哪儿着火,往哪跑。

    必须尽快解决战事的问题,结束乱世,否则太伤国家底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