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夷陵掩护刘备撤退开始
繁体版

第二十七章 梦回桃园

    数日之后,由刘备口述,诸葛亮执笔,刘备下达了他生命中的最后的两道谕旨。

    一道是正式的诏书,是有关托孤的最终人事安排。

    与真实历史中的永安托孤不同,刘备一共安排了四个托孤重臣。

    以丞相诸葛亮为首,尚书令李严,翊军将军赵云,虎贲中郎将周默三人为副。

    同时命丞相诸葛亮于成都开府,总览一切军政大权。虎贲中郎将周默、翊军将军赵云为辅,协助丞相理事。

    命尚书令李严为中都护,留镇永安,节制永安宫内外军事,提防来自长江下游之敌。

    真实的历史中,刘备只托孤给了诸葛亮,李严为辅。

    如今却多了两个人,一个赵云,一个周默。

    周默自不必说,不仅屡立功劳,最近这些日子又与刘备朝夕相处,深受刘备喜爱,并寄予厚望。

    而赵云加入托孤重臣之列,则令人颇感意外。

    赵云是刘备的元从老臣,在关羽、张飞相继去世之后,赵云是为数不多的能和刘备以半君臣,半老友的关系相处的人。若论资历,他完全有资格当托孤重臣。

    但因为之前赵云不同意东征讨伐东吴,屡次劝谏,惹得刘备大怒,二人大吵一架,闹得不欢而散。

    最终,刘备一意孤行,发动东征。而赵云所部数千兵马却留守于蜀中,并没有跟随出征。

    夷陵战败后,刘备便很少再和赵云说话。

    或许他心里觉得,如果赵云能放下分歧,随他东征,战争的胜负结果还未可知也。即便失败,也不至于败得如此惨痛。

    心里的疙瘩就这么结下了。

    直到数日之前,周默给刘备讲那腐儒罗贯中编的三国故事,里面有一篇,赵子龙白马银枪,于长坂坡七进七出,保护少主阿斗脱险。

    听完这个故事,往事再次浮上刘备的心头。

    刘备掰起指头来,一一细数,那些早在幽、徐二州时期便随他周旋的老部下们,如今几乎已凋零殆尽。

    尚且健在的,只剩下赵云、陈到、刘琰等寥寥数人。

    感怀之际,心中与赵云那郁结已久的疙瘩,也就逐渐解开了。

    没办法,人老了,就爱念旧。

    或许,将赵云列入托孤重臣,作为元从老臣的代表,从这个时候起,就已经在刘备心中埋下了想法。

    说起来,还是周默的功劳。

    周默也从另一个角度,琢磨着刘备的托孤安排。

    按照后世历史学者们对于蜀汉政治派系的分析,诸葛亮代表从荆州时期跟随刘备的荆州派,李严代表刘璋时代的东州派,赵云则代表投奔刘表之前就已跟随的元老派,周默则可以代表蜀中本土势力的益州派。

    四个托孤大臣,分别代表四个重要的政治派系,也算是分庭抗礼,各当一面。

    其中,荆州派自然实力最强,东州派次之,元老派虽已凋零,但只要赵云尚在,亦不可小觑。

    本土益州派实力则最为弱小,毕竟蜀汉是外来政权,首先重用的肯定是从外面带来的自己人。就像东吴孙氏初定江东,最重视淮泗武将和流寓士人,打压江东本土大族是一个道理。

    但从长远的角度讲,荆州派和东州派都是无根之木,未来一定是属于益州本地派的。就像东吴孙氏在经营江东多年之后,淮泗派系人才凋零,亦不得不选择与江东本土大族合作,如以吴郡顾雍为丞相,吴郡陆议为大都督,都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发生的。

    刘备下达的另一道谕旨,是一封写给太子刘禅的家信:

    “朕一开始得病,只是拉肚子,不以为意。后来却转杂他病,身体便一天不如一天,如今已是回天乏术。

    人们说五十岁就不算短命,我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没有什么遗憾,也并不感到悲伤,只是放心不下你们兄弟几个。

    收到来先生来信说,仆射周君之教导颇见成效,你们都开始好好读书了。若能如此,吾复何忧!

    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以读《汉书》、《礼记》,闲暇时候,可以看看诸子百家。听闻丞相亲手为你抄写了《申》、《韩》、《管子》、《六韬》,周君亦专门为你编写一部算书曰《几何原本》。一定要好好读书,不要辜负了大家的一片苦心。”

    下达完这两道圣旨,刘备便再无精力理事,每日里,昏睡的时候居多,清醒的时候极少。吃的东西,也越来越少。

    诸葛亮、周默等人则忙里忙外,开始低调的提前筹备起刘备的丧事来。

    其中有三样事务,特别重要。

    一样是皇帝的棺木,需要将之前已经在成都准备好的极品木材,提前从成都运送过来,在永安入殓后,再护送梓宫归蜀安葬。

    另一项是筹备大量的白布。毕竟皇帝丧礼,宫内宫外一应宫人太监,文武百官,都要换上白布孝服,许多地方还要换上白布孝幔。其消耗数量之庞大,绝对是需要提前规划筹备的。

    最后就是陵墓的选址和建设。刘备登基称帝之后,急于东征,连成都的皇宫都仍在建设之中,还没有完工,何谈陵寝?而很快即将入夏,天气炎热,迅速择址下葬,势在必行。

    诸葛亮又找来几个老学究,翻旧文典章,查汉帝丧葬礼仪之旧例,再参考刘备本人希望丧事一切从简的意愿,最终定下,丧事从简办理,各级大小官吏,服丧三日即除服。

    ……

    四月二十三日夜,已经昏迷多时的刘备忽然清醒了片刻。

    像之前每个夜晚一样,他唤周默上前,想听周默再讲那三国故事。

    周默便从之前讲到的赤壁之战开始接着讲起。

    没想到刘备却喃喃道:“再讲讲开头吧,我喜欢听开头桃园那段。”

    于是,周默便再次从头开始,讲起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故事还没讲完,刘备却已经停止了呼吸,溘然长逝。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