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军
繁体版

第十一章 量力而为

    初夏来临,傍晚微风吹拂将白日的热气带走,下沈庄内的村民也三五成群的在麦场纳凉闲聊,看着场内奔跑嬉戏的小孩,前段时间被土匪滋扰的困处似乎一瞬间就化解了。

    沈俊仁此时则躺在祠堂的地上让俊义拿着一根木棍从自己的脚底量到头顶处截断。俊仁起身看着这根和自己身高相等的木棍,又对比了一下村中所存放的度量具,边向屋中走去嘴里边嘟囔:

    “自己的身高与前世似无差别,也就是1米75的样子,那如此算来这个时代的一丈是差不多3米的样子,而自己的身高也就5尺6寸。唉,这之前看书上时不时写某某人身高八尺,看来无论在哪个时代,自己都只能算是个矮子。”

    回到屋内的沈俊仁坐在书桌前沉思起来:自己咋就不是个学理的呢?以前看那些穿越书,到了过去不是弄水泥,就是弄玻璃的,要么再弄点化肥啥的,自己这是啥也不会!早知道要穿越,就去买本网上很火的《军地两用人才之友》的书籍带在身上了。

    沈俊仁无奈的摇了摇头,现在想这些都没啥用,还是得想想如何化解目前的困局。提起笔写下前几日与李麰商议的计策:其一,加固堡墙;其二,引水挖井;其三,编练村丁;其四,锻造兵器;其五,联络外援。

    这五项目前的进展都不顺利,主要原因是人力不足,若想人力充足则需要招纳流民,而招纳流民就需要有充足的粮食。但是,现在庄内的粮食在麦收之前并不充足,由此招纳流民便不可能。

    除了人力不足,最大的困难便是时间!麦收在即,到时候需要人手抢收,并且也是那个时候:散落在各个乡间的流民恐怕也极容易结社组团攻击村镇,而神武军也会趁此时机以剿灭流民的名义派军出来,一面攻击作乱的流民,将他们冲散或编入军伍;一面到各村强收粮食,抓丁入伍。

    也就是说面对时间和人力需要考量如何合理的分配和应用,这可就是自己的所擅长的了——作为曾经的行政总监,多年的人事行政经验,让他最善于协调的便是人和事。

    “那么这五项措施有什么是现在可以做的?”

    沈俊仁想着:加固堡墙需要大量人力,目前肯定是不可行的,但既然是增加防御,堡墙增筑费时费力,那何不在堡墙外开挖壕沟,应对一时?

    引水挖井这倒是重点!南门外去沟底的小路被雨水冲毁,虽然庄内的水井有所恢复,但显然不够。可以组织人力疏通道路,并在庄内开挖涝坝储存雨水。

    至于编练村丁和锻造兵器,每日黄昏之后训练青壮,西北汉子多少都从小习武,就自己这身子的原主人虽然是一介文士,但却也会些拳脚,更别说村中还有好几个似乎拳脚功夫还不错,差的是令行禁止。

    锻造兵器,庄内自有匠户,平时主要是打造一些农具,有时也制作一些简易的弓箭,便于射杀猎物,此时到也堪用。

    联络外援,沈俊仁看到这里嘴角不由得露出微笑,过不了多久恐怕就会有人要找上门的。

    “俊义,令兄在吗?”

    沈俊义不清楚自家兄长这是咋了?看着兄长离去的背影心想:难道这几日劳累又犯病了?正待去找刘先生,让他来给兄长看看的沈俊义,听到身后的问询声,转过身来见来人是李麰,急忙行礼道:“家兄刚回屋内。”

    烛火的跳动下,沈俊仁的身影透过窗户射出,李麰心知:自正式接任族长以来,沈俊仁的压力非常大,在这个乱世存活下去谈何容易?

    沈俊仁闻听李麰前来很是开心,便急忙将李麰请进屋内,准备将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说出:“来瑞,你来了,快,坐下,我正好有事与你商议。”

    “伯友兄,何事如此着急?”

    “来瑞,我这几天仔细想了想,我觉得我们之前的想法恐是有些操之过急。”沈俊仁拿着所写的东西坐到李麰身边,“我们之前列了那么多项,可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人力,于是便想着招募流民、吸纳周边的村镇,但这些年的饥荒庄内也没有多余的存粮可供,所以我们仿佛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当中。”

    听着沈俊仁的话语,李麰也若有所思,这些时日看似做了很多事情,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做。沈俊仁继续说着:

    “前些日子的降雨,虽然让地里的庄稼长势良好、村中原有的几口井水位也有所上升,但冲毁了南门外下沟底的路,又不得不重新打通,如此一来人手更显不足。”

    “伯友兄,你打算如何做?”

    “我思来想去,目前最紧要的便是保住今年的粮食。鉴于此,我觉得招纳流民、增筑堡墙等等的事情都可以先缓一缓。”

    李麰听后,眉头微皱“那若是麦收之时,有人冲击庄子该怎么办?”

    “距离麦收尚有月余,这期间我们可在堡子东西两侧,紧贴深沟,无路可通,仅南北有路可通。我意在南、北门外挖掘壕沟,壕沟宽丈余,深三尺然后在壕沟底部交叉布置削尖的木桩,并制作拉桥,每日卯时开门下桥,酉时闭门上桥,而后用壕沟掘出的土将北门外的那处堑凹填平,也可将南门外冲毁的小路疏通。”

    李麰的脑海中大致将沈俊仁所说的计划细细思过,便说道:“如此,伯友兄在目前局势下准备如何安排?”

    “目前庄内原有丁口133人,加上来瑞你、翠娘母子也就是136人。其中:年满十二岁以上的男丁有70人,女丁56人,其余10人均为12岁以下的幼童。”沈俊仁细细的给李麰讲着,

    “如此算来,男丁按照10人一小组编制,最后分成三大组:第一大组3小组负责南门外壕沟挖掘和小路疏通;第二大组2小组负责北门外壕沟的挖掘;第三大组也是2小组负责庄内涝坝的挖掘。”

    李麰认真的倾听这沈俊仁的话语,大脑中也在飞速的转动。

    “女丁按照8人一小组,也就是7个小组,每日4个小组负责照看田地,2个小组负责准备吃食,1个小组照看幼童。”

    沈俊仁细细讲完人员的组成和分配,然后只听李麰问道:“如此组织,全庄男女老少齐上阵应自无多大问题。但若有人来犯,堡子只能阻挡一时,若被长期困扰则如何?”

    “流民冲击,遇到此种堡子必是望而却步。若神武军前来,一则不可出动大军,二则其与西京军开战在即不可久留。我们一切量力而为。”沈俊仁解释道。

    李麰听后,想了想似乎也只能如此:“只希望无论是流民还是神武军都能给我们足够的时间。麦收之后,有了足够的粮食,我们便可招纳流民,农闲时便可增筑堡墙,以防万一。”

    沈俊仁和李麰对于方案中不妥当的地方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完善了,而后便将族中各门的长辈连夜邀请过来,将自己的想法托盘而出,在大家均认可后,第二天整个下沈庄便动了起来。

    ————————

    谢谢大家的关注,如果喜欢本书的话请加入收藏,并赏脸给张推荐票吧~

    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