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开公司
繁体版

第5章 风帆战列舰一

    当安若泰走进艏楼时,总管邢三爷已经命木匠正带着力工修补。所谓的修补也只是简单的用木板将窟窿堵住,要回到船厂才能恢复原样。

    前桅杆和首斜桅杆将艏楼分成两个区域,一侧各布置了2门6磅炮。

    刚才的炮战中,艏楼一侧船墙被打破,四个船员受伤,现在已经被移动到艉楼里治疗。

    “当家的。”邢三爷脸上兴奋已久,“这一战让兄弟们的精气神都涨起来了!以后再没有人敢小瞧当家的了!”

    安若泰只是微微笑了笑,因为是刚穿越而来,凭着一股勇气胜了一场,心中颇有些生逢其时的快感!

    但他并没有得意忘形,眼前的一切熟悉又陌生,内心深处还有些不真实。

    确认没有船追上来,邢三爷拿着罗盘和测天仪,测量宝丰号所处的位置。现在天还没黑,要靠观测太阳来确认维度。

    安若泰见邢三爷将测天仪反向拿着,一时好奇,走过去查看。

    邢三爷笑道:“这测天仪好,不伤眼。”

    原来是英国人英国约翰·戴维斯在1595年发明的反向天体高度观测仪,通过镜面系统投射到刻度尺上的影子,便可得出天体高度和所处纬度,克服了星盘、十字测天仪等需直接目视天体的缺点。

    这时代的航海技术传播非常快啊!

    达伽马于1498年抵达印度,不到十年时间,马来亚的航海图上便标出了好望角的位置。可见商人对技术进步是最敏感的,也是消息最灵通的!

    罗盘又称针经,也就是指南针。转圈刻二十四个汉字。以午代指南方,以子代指北方,以卯代指东南,以酉代指西方。

    安若泰皱眉思索,这时候还没有六分仪,一定要把六分仪搞出来。

    在邢三爷忙碌时,安若泰结合记忆中的图纸,详细审视了宝丰号。

    宝丰号船体长度足有13丈,吃水线长度有12丈,型宽3丈,吃水1.5丈。粗略估算,他的排水量达到1000吨!这艘船也确实不小,即使在欧洲也算是一流战舰了。

    宝丰号吃水4.8米,从龙骨下缘到水密隔舱的上缘,厚约1米。密封舱的上面是船底舱,内高约2。5米。底舱上面是货舱甲板,货舱甲板内高约2米。货舱甲板的上面是下层火炮甲板,再向上依次是上层火炮甲板,上甲板。

    上甲板由艏艉楼和露天甲板组成。

    艏艉楼可以说是建造在上甲板上面,艏楼占据上甲板的前四分之一。艉楼和主桅杆、后桅杆连在一起,占据了上甲板后45%空间,露天甲板占据约四分之一。

    艏楼只有一层。艉楼有两层,底下一层内两侧有隔仓,各有3门6磅炮,中间是公房。艉楼的第二层同样占据船长的五分之一,作为船主和头目的住房。

    船上总共可以装载64门火炮。

    下层火炮甲板搭载18门24磅炮,上层火炮甲板搭载16门18磅炮,艏楼内布置4门6磅炮,艉楼内布置6门6磅炮。露天甲板和艏艉楼顶甲板部署20门回旋炮。回旋炮尺寸小,只能算大号火绳枪。

    因为澳门不能制造24磅炮,所以现在下甲板是空置的。

    船上共布置了三面帆。三桅杆上各挂一面撑条篷帆。蓬帆多数采用桐油涂浸过的棉麻布,防水性能好,风浪或雨中不会吸水变重,耐老化性也有很大提高。

    宝丰号还建有首斜桅杆,和欧洲的盖伦船一样。现在的首斜桅上没有挂帆。

    这个时代的三桅大船还没有开始使用首斜桅三角帆。而是在首斜桅中间绑一根横木,下垂一面软帆。同时在首斜桅顶部建好了一个圆平台,上竖着一根小桅杆,计划在上面挂一面白布横帆。

    宝丰号上的主桅杆顶上绑着一根细木,细木上穿过一个朱红圆球和一个漆金葫芦。葫芦在上,圆球在下。葫芦上面挂一面太极阴阳旗,为定风旗。圆球下面挂一面白旗,是因为老板主去世,新板主戴孝。白旗需要挂到三年出孝。

    除定风旗外,船尾另竖起一根桅杆,上悬神灯,神灯为方形走马灯,四面写“妈祖保佑”。船首仓内另设香堂,供奉风神和龙王。船上亦设香主一人,专门负责祭神。

    来到艉楼的公房内,粗大的主桅杆后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满了航海地图,安若泰拿起海图翻看。连海图也有三种,大明的郑和航海图,马来人的航海图,以及葡萄牙人的航海图。

    中国的航海图更像山水画,没有经纬度,但标出了在不同海域观察何种星座的方式。

    马来人的航海图像水彩画,上面画满了棱形方格。

    只有葡萄牙人的航海图上标有纬度,而没有经度,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经度线。

    将三种海图对比,葡萄牙人的海图更加精准。

    安若泰将海图放下,看向两侧,一侧是楼梯,另一侧是通道井,直通底舱。

    向船尾走,这里是水手的地盘,里面放着铺盖卷和各种绳索、篷帆布、木撑条等。

    船尾后窗口处挂着一个平衡环。也就是陀螺仪、回转仪。平衡环是中国人在公元前2世纪就发明的。

    平衡环里面放了一个指南针。在大海上,船只来回飘荡,指南针会因船体起伏而有失精准。用上平衡环基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后窗外露出一个脑袋,是舵手。这个平衡环所以放在这里,就是为了方便舵手观察方向。

    这时候还没有舵轮,盖伦船的尾柱舵向上伸出一根木杆,配合风帆来回扳动。

    邢三爷进来说道:“当家的,眼看天就要黑了,必须把大帆落下来修补,否则夜里转了风向就麻烦了。”

    安若泰问道:“咱们距离锡兰岛还有多远?”

    “去加勒港还要一天路程。”

    主帆的桅杆长(亚班)指挥水手落帆,而木匠和裁缝也已经准备好了材料,就在露天甲板上风风火火的干了起来!

    总哺(厨师长)过来询问是否起火。

    这事不需要安若泰来安排,大副邢三爷是总管,负责船上一切事务。

    安若泰决定趁开饭前的工夫,先把船内外检查一遍。

    厨师长指挥两个徒弟和十个力工,先从货舱提水上来,再将大米放入锅中。

    看来今天晚上要吃干饭了!

    安若泰没有看到蔬菜肉类。想想也明白,北赤道带天气炎热,菜肉不能长时间存储,所以每次出航,都不会储存多少。而他们已经离开马六甲港半个月,菜肉早就吃完了。

    当然也不会让船员们干吃米饭,出航前可是在马六甲买了不少咸鱼、咸菜用于下饭。

    安若泰只吃过一次咸鱼,又苦又咸,后来就再也没吃过。

    作为船主,船上的最高人物,他不吃咸鱼,自然是因为另有吃食。船上虽不能存储菜蔬,但可以养禽兽啊!

    旁边的甲板上有一个草席搭的棚子,里面放着十几个鸡笼,每个笼子里都有三四只草鸡。

    从离开马六甲的第五天起,厨师每天都会宰两只鸡给头目们吃,至于船员嘛,平时只有喝汤的份!

    想到这里,安若泰突然说道:“马上就要到锡兰了,多杀几只鸡,给兄弟们补补吧。”

    厨师得令,立即提了菜刀亲自动手。

    安若泰又问道:“船上还有多少淡水,够不够兄弟们洗澡?”

    厨师为难道:“船主,按规矩不到港口是不许浪费淡水的。”

    虽说距离加勒港只有一天航程了,但万一起了风暴,或再遇到敌舰,连续几天都到不了港口。一旦没了淡水,大家就要喝尿了!

    安若泰曾在论坛上看过一篇帖子,提到出海几天后,船员们就会浑身发臭,而且船上卫生条件极差,极易滋生病菌,所以每次海战前英国人都会先洗澡,这样可以降低感染率。

    船员们并非不想洗澡,只是船上的淡水极度珍贵,根本不会被拿来洗澡。用海水洗澡,会在身上留下盐泽,所以船员不愿用海水洗澡。

    左也不行右也不行,只能盼着下雨了,一到下雨时,船员们就会脱光跑到甲板上,一边搓洗,一边放声高歌,如同参加狂欢会一样!

    安若泰想了想说道:“这样吧,让兄弟们用海水洗澡,然后用淡水擦一擦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