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一起上高原
繁体版

40,另辟新径到新都桥

    另辟新径到新都桥

    昨天的晚,没想到,在野外唤醒我的不是清晨的鸟叫,而是外面传来车辆启动开动和人的说话声。

    我高反身体困倦,赖在床上,睡一阵醒一阵,眯糊着。再一次被小尚叫,是他做好了就早餐,有泡面,有肉夹馍,还冲了几杯咖啡,这在户外是很不容易的。

    吃着饭,营地上有人问天气情况,也有人问路况。

    我们也接着这个话题。小尚说从康定出来沿318西行就可到新都桥,虽然和昨天一样要翻越这座山,绕圈,但路面是硬的,不妨事。

    老金却说:我们还是另辟新径,这二天去过4298米的折多山垭口,也徒步了木格措景区,没必要走回头路和老路。另外,许多摄影爱好者给我推荐,新都桥的美绝不在于这个小镇本身,它之所以被称为光影世界,摄影家的天堂,是因为从小镇到塔公这30多公里的景色。

    我心里想:318道翻越折多山这条道,老金这两天与我们走过,前几年也去过两三次,换条线也是应当的。走哪里都一样,对我来说当前要避免的是高反。

    老范同意老金的建议,他补充了一个观点,塔公到新都桥的30公里,刚好适合徒步,这也符合我们当初出来的初衷。即可以欣赏美景又不用走回头路。

    0K!这次大家的意见是出奇的一致,看来三人在路上磨合的越来越好了,大家的相容性更好了。

    小尚驾车翻越屏障折多山,山路曲折,要么云,要么雾,要么是蒙蒙细雨,一路爬升,下318国道后,从一条辅路北上去塔公。只有起伏的雪山在不断变幻着形状方位,车子穿行在高低起伏的山间,很快那些大山又突然全部消失,就像从没有出现一样,接着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路拐个弯,在远方的道路上,又出现头顶白雪的山。

    这条路擦着木格措景区而过,经中谷村到红海子,然后翻越一个山口就可以到达康定机场,这条路沿途是高山草甸,大片的花海中耗牛游荡,白色的藏式帐蓬点缀在草地上,让人心情也极为放松,敞亮。

    顺着缓缓的小河行驶,一路有望不到尽头的高山草甸、森林、连绵起伏的群山,还有藏乡风情的藏民居,我们在塔公草原行驶了一段,看到宏伟壮观的寺庙时停了车。

    辽阔的天空下,雅拉雪山与金顶寺庙交相辉映,自然与人文色彩的配搭是如此的和谐壮丽。

    在塔公寺下车参观,看门票写的全名“是一见如意解脱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著名寺庙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康区藏民族朝拜的圣地之一。我虔诚的参拜了寺内保存的一尊与LS大昭寺相同的释迦牟尼像,又在八思巴法王在石头上留下的足印前停留一会,缅怀他的大成就,大功德。

    我默念《心经》,缓步行走,逐一细观白塔、经幡、玛尼堆和转经筒,用心感悟着藏地文化,老范忙着招呼正在阅读碑文传说的老金帮他照相。

    我在凝然间,侧耳谛听,风中仿佛传来熟悉的话语:顿悟,释然,看破,放下,自在……

    眉头,松开了些许;

    心头,顺畅了很多;

    脚步,轻快了许多……

    到塔公寺后,看到依次排列着三座青草覆盖的山丘上的经幡旗阵在风中招展,给绿色草原增添了色彩和能动感。

    远处的雪山,近处的尼玛堆,迎风的经幡,在这佛光普照的高原寺院,你除了凡心出尘别无他寄。

    出了寺庙,我们三人准备徒步,穿越塔公草原到新都桥,可是眼观四周,远处是山,还有大片的草原,都是一个样子,会不会迷路?

    我们向一个小喇嘛问路,没想到小喇嘛的汉语说的挺好,“没得事,你只管顺着国道向西走走。”

    在这里徒步真是养眼,养气,养神。

    这一路上没有什么人为建筑或特别标志性的景点,美丽的风景都是在路上,从塔公草原到新都桥这一路,有山、有云雾、有水流,有树,还有美丽的大草原。

    抬头看远处的亚拉雪山,海拔5820米,山顶终年白雪皑皑,云雾缭绕,我们走它也走,在视觉上神山一直随着我们。

    据《格萨尔王传》记载为雪区四大神山之一,是第二香巴拉。香巴拉,藏语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走在塔公草原上大步前行,路旁有雪水流淌,水中有许多色彩斑斓的尼玛石刻,据说经文是六字箴言,是当地虔诚的藏民佛教徒刻上的,刻一个,两个并不稀奇,那可是一条河呀!无数块石头啊!有成千上万尼玛石刻,藏民将理想、追求和情感刻在石头上,赋予大自然独特的灵气。这就了不起,这就是奇迹,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心中只有不住地赞叹。

    最让人惊奇的是国道两旁整齐排列的参天大树,据说这树是在建国初期修路时栽下来,距今已有七八十个年头了。

    不知是因为天空离山那么近,还是草原是那样的辽阔,那种原始的粗犷奔放感觉如此亲近,大山,白云、淡雾、山川、水流,还有那幢幢藏族特色的彩绘房舍,时而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牛哞声,轻轻地呼吸,特别养气,总有一种想放声歌唱或者向远处呐喊的冲动。

    路弯来弯去的,我们有时不沿路走,直接从草地上直直的走过去,偶尔踩上牛粪,弄脏了鞋,芳草萋萋,草地微有黄色,树上己有金色的叶,格桑花还没有凋谢的迹象,依然开的鲜艳,一片一片的,草原的色彩丰富起来,有了秋天的摄影元素。老金的照相机咔嚓咔嚓响个不停,严重的拖累我们的行进速度。

    近道其实没道,只是看准了方向,穿进草原里走过去就是,会遇见牦牛,碰到羊群,还有几只狗汪汪汪的冲着我们叫。

    越往西走藏族越多,今天遇到打招呼的藏民,穿的是藏袍,问候语变成了扎西德勒。

    这是一条成熟的徒步路线,也是摄影家的天堂,从塔公出来向新都桥进发,沿途顺河而行,有徒步的,有自驾的,有骑自行车的,还有磕头前行的朝圣者。遇见即是美好!大家都很客气,脸上带着笑容,不想打招呼,尤其是看见我们三个年龄大的人徒步,都友好地说一声扎西德勒,有人竖大拇指,有人喊加油,有人摇开车窗冲我微笑鼓励,还有人停下车来询问是否搭车。我们都报之以感谢的微笑和回话。

    我的头有些晕飘,脑中空荡荡的,脚下机械地走着,肚子饥肠辘辘,可是我不想吃东西,我只是不停的吸氧,这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能够快速的缓解高反。尽管人困马乏,我还是不想回到车上坐着走,嘴上说着坚持!坚持!心里默念着勇敢!勇敢!给自己打气,一心想着早点儿赶到新都桥再吃饭,早点休息。

    路途遇到一个大的村舍,房舍在草地上稀稀落落的立着,村后的草坡上漫游着几头牦牛和一群羊,有一个小卖部,还经营着牦牛肉汤。

    我们原计划到到新都桥吃饭,现在也没有到吃饭的点。可是走了三个小时的路了,又饿又乏,为身体着想,还是想尽快补充体力,标准的搭配,一人一碗汤,一个饼子,30块钱,香美的汤,嫩爽的肉、份量足,吃的美,大呼过瘾。

    吃完饭体力马上有了恢复,小尚的房车上也烧好了茶,我们在车上休息一会儿,喝足了茶,我是吸足了氧气。

    又出发了。

    晚上8点多,天擦黑,终于看见新都桥的灯光了。

    我们也走不动了,小尚开房车跟在后边,车停到我们休息的地方。我们几个人也没有说话,好像心有灵犀一点通,二话不说都上了车。

    老金躺在额头床上,我躺在车尾的床上,老范斜躺在座位上,都懒得说话,闭目休息,偶尔喝口茶,确实累了。

    小尚早就打听好了停车的地方,直奔目的地。

    坐在车上歇口气,这时候才有心思欣赏四周的景观。时暮色四合,山下灯光隐约可见,天上层云卷舒,山峦崔嵬,仿佛泼墨写意一般。

    行驶约莫几公里,回望山巅,来往车辆已亮起灯光,与天上稀疏的星斗参差辉映,融为一体。来时的路已在身后,沿着两旁巨树相拥的大道,新都桥倏然眼前。

    来到半山腰一片开阔地时,停车扎营,突然风吹雾散,天空霎时通透无比。抬眼望去,一弯弦月直挂东天,清凉皎洁,水洗一般。

    老金又忙着照相去了。

    小尚很勤快,为我们端上了烧好的茶。

    一个小时后,小范叫我们吃饭,他又给我们做好了油泼面。我们下车一看,很多车把露营灯点亮了,有十几台车,人还不少。我们吃面条的香味顿时吸引了几个房车友过来参观,基本上都是问炉灶什么牌子,火力够不够,说小伙子抻面的动作很娴熟,油泼面做的色香味俱全。

    吃完饭,洗好锅碗,我和老范把帐篷从车里拉拉出来,把帐篷打开,我高反严重,明显脚步发虚,有点力不从心,小尚过来帮忙。

    房车聚到一起,就是五湖四海的房车友交流的机会,夜幕下灯光闪亮,睡觉时间还早,房车车友三三两两在愉快地交谈着,还有一些人在互相参观房车,学习别人的改装经验。当然最兴奋和快乐的还是小孩,小孩之间没有界限,遇到一起就玩到一起,欢快地奔跑着,嬉闹着玩。

    我因为高反,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躺在帐篷里闭目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