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一起上高原
繁体版

44,到“俄洛堆村”看康巴汉子

    到“俄洛堆村”看康巴汉子

    原来打算徒步去,可是上网一查,路途有点远,有五六十公里,只好开车过去,好在全程都是柏油路,到了村子,路上行走的男人,个个英武剽悍、虬须髯髯、雄姿英发、野性英气,身高1.85米以上的随处可见,满满的男人味儿,荷尔蒙指数很高。这个村子也很会做生意,以此开辟了旅游项目,比如到康巴汉子家做客,喝酥油茶、捏糌粑、吃坨坨牛肉和青稞饼,学习跳锅庄,还有与康巴汉子合照比“最萌身高差”。老金在这里拍了不少照,因为是旅游村,以康巴汉子的形象来招徕游客,因此拍照是被允许的。这些康巴汉子也打扮的很有民族特色,穿藏袍,扎辫子,头顶黑色礼帽,戴墨镜,留胡须,个个都有造型。

    到村子里走动参观,几个小孩不停的冲着我喊“扎西德勒”,有三个小孩热情的跟随着我们,有个小男孩跑过来,腼腆的站在路边跟我打招呼,想带我们逛逛,收点小费,这里的小孩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启蒙教育。

    参观完村子,从村里出发,可以去探寻宝藏花海,开车约10来分钟,我们决定徒步。出了村子没多远,遇到几只狗,追着我们狂吠。这一路我注意到,过了康定,路上的狗多了,而且大部分不拴狗链,这些狗体型较大,张着血盆大口,做势要扑,叫声洪亮,确实吓人,背上发凉。好在我们每人手里都拿着登山杖,狗也不敢扑到跟前,只是张牙舞爪的乱叫,我们三个人成扇形护卫,慢慢的后退,感觉离开狗三十多米的危险区后,才转过身来正常走路。

    见有条小路,也就慢慢爬了上去,远处的云,延绵的山峦,农家的袅袅炊烟,牧民们骑摩托车牧羊,一一到位,进入眼帘,像一部大片的开场,徐徐地铺展开。

    途中可见康巴汉子开着拖拉机或骑着摩托车载着驴友和装备上山,看见拖拉机颠簸着上山,行到高处没有捆绑好的包会抖落下来。

    看见摩托车在凹凸不平的山路上忽高忽低的驰行,车上的年轻妹子吓得尖叫,看得我胆战心惊的。

    这是女人的尖叫可能是想吸引康巴汉子的眼光。

    徒步路蜿蜒崎岖,凹凸不平。不时有这个村庄的人开着拖拉机或者骑着马追过来,想拉我们或者骑马上去。我们不想坐也不想骑,他们说价格可以商量。

    我们倒不是怕花钱,而是计划和路书要徒步。

    村里人很失望,看着我们的目光都不太友好了。

    徒步一个多小时后来到景区停车场,然后沿着栈道步行约30分钟到顶,上去之后,观看地形,这个顶是丘陵在草地的背景下起伏又起伏而已,并不是山,站在高处,环顾四周,草原上的景物总是宽阔,秋草—望无陈,一种不知名的黄花比草长得还高,爬满了草地,在秋风中摇动,惯不得叫宝藏花海。更神奇的是,不远处有个月亮小湖和太阳湖,月亮湖因形似月牙状而得名,太阳湖是一个小圆海子,二者对称,也是大自然的造化。沟底下有一片树林子绿油油的,形似中国地图,被许多人拍照在网上发布。

    正走着,见一只鸟儿盘旋、低飞,接着冲入云端。

    行到前面有个女孩在唱歌,歌声如童音,被歌声吸引,我们走了过去,女孩看见我们,她犹豫一下,扭捏一下,突然扭头走了。

    看着女孩独有的背影,一望无际的草原,她去的方向零零星星地散落着几个帐篷,帐篷从外面看起来非常简陋,这里就是藏民临时的家。

    这里与世隔绝,没有网,没有自来水,没有手机讯号,很少有外人来打扰。有的就是这与雪山相接的草原。他们的家,真的像天堂一样美。

    我们在这个草原上上下下走了6个小时,中午在山顶上喝茶,吃饼子。出了草原,上了房车,我的小腿也有酸痛感,老金说他脚趾头起了两个泡。

    下午驱车来到雅砻江第一个渡口,清朝时有军队在这里设防,县城所处位置在海拔2500米河口位置,曾以河口捻曲卡命名,之后才改成雅江的,纵观国内数量较多的城市里面,能够在悬崖边上建起的城市着实少见,正是当地的特殊性,才使得很多游客慕名前往这里游玩。这里是茶马古道要冲,所以就有第一渡的美誉,在这里参观,这座建在悬崖上的城市,会感觉眼前的一切很独特,对于一些胆小的游客来说,站在悬崖上面,还会感觉有些害怕,不过能够寻找挑战自我的机会,也是很不错的,必定在国内是找不出第二座雅江县的。

    沿着茶马古道徒步一段,有白色和黑色石块堆积的“多纳拉村”,意为敬奉山神的黑色石堆。据说,古代往来于茶马古道上的脚夫行人,经过山尖或山口,为了祈求平安和顺利,要敬奉山神,在这些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没有经幡和五色风马纸,就捡一块石头替代堆上去,千百年来,经过了数不清的商队,过往了数不清的脚夫,也堆起了数不清的石头,这些茶马古道的遗迹,向我们诉说岁月的苍凉,往事越千年,今天,茶马古道是天堑变通途。

    回到村里,在农家乐吃野生菌火锅,里边有肉和时蔬,可以看到,里面的肉制品,都是事先煮熟的,因为高原地区气压低,火锅是不可能把肉完全煮熟的。这个火锅的特色是高原上的野生菌,没有污染,是绿色食物,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味道鲜美,尤其是那个汤喝起来过瘾。

    我看火锅的火有点小了,招呼主人给加点柴火,他拿了一块牛粪放了进去。这是我第一次见把牛粪当燃料用,我担心有臭味,鼻子自觉和不自觉的使劲嗅了嗅,一点异味都没有。

    女主人看我使劲闻的样子,觉得可笑。她对我说:牛粪在藏语里叫“久瓦”,意为燃料,没有粪、尿的含义,当然也就没有臭味。

    我尴尬的说:我还是第一次牛粪当柴烧,这火还挺耐烧的。用这句话掩饰我的窘迫表情。

    女主人婉儿一笑,解释说:在XZ,牛粪是个宝,用牛粪做饭取暖的,而且,做出来的饭很好吃,烧出来的酥油茶特别香。

    这不是吗?这两天我们在这里吃的饭,喝的茶都是用牛粪烧出来的。

    我在网上查了查,在XZ,除了藏南的林区以外,其它地方都是高海拔地区,燃料多以草皮和牛粪,所以牛粪成为XZ大部分地区的主要燃料。

    老范又说了一个可笑的问题,你们牧民倒是方便,赶着牛放着牧,走到哪里都不愁没柴烧。我们这一路上,在草原看到牧民用三个石头支起炉灶,把茶壶或锅平放在石头上,石头中间燃着牛粪,真是很方便啊!

    女主人又解释道:其实,我们不是直接烧牛粪的,而是将牛粪检来加工,拌些麦杆草屑调匀后,拍在墙面上晒干。

    几天后,再把干透的牛粪取下来,整整齐齐地码在房檐下。这样的牛粪不易碎且耐烧

    她又用手指着墙下的一堆牛粪垛,那就是加工和晒干的牛粪饼。

    你们看到的在草原上烧茶煮饭,是牧民在外游牧时,都带着干牛粪和风囊,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谓的三石一顶锅。草原上风很大,没有相当的经验和技术,生牛粪火还是很不容易的。

    该休息了。我怕高反晚上睡不好,顺便从车上拿了一罐便携式氧气,随时卡在口鼻处可应急用。晚饭时吃了几次红景天药片,高原安和西洋参等,晚睡前又吃了诺迪康胶囊等助睡眠药,一夜睡的还算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