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
繁体版

第663章 三十六计走为上

    沅南,为武陵十二县之一,毗邻沅水之南,故名沅南。

    这也是武陵郡最南面的一座县城。如果说,武陵以沅水为州界的话,那么沅南就是武陵郡在南部的桥头堡。而今,武陵十二县当中,曹操只得六县,分别是孱陵、作唐、零阳、汉寿、临沅和沅南。剩余六县,则为刘备所夺。不过充县、迁陵、酉阳、辰阳、镡成和沅陵,大都位于武陵西南,毗邻零陵。而这六县的人口,加起来不足二十万。镡成位于最南部,只有两万余人……广袤的土地,延绵的群山,以及出没于山中的山民蛮族,也就是武陵西南部的概况。

    刘备收买五溪蛮,使武陵西南趋于稳定。

    但五溪蛮只是武陵西南部,众多山民中,实力较为强横的一支,无完全取代整个武陵西南山民。所以,刘备在占领了长沙十一县后,对武陵西南六县,并没有投注太多的关注。

    除了充县和沅陵之外,迁陵、酉阳以及辰阳和镡成,不但没有驻扎兵马,甚至将镡成和辰阳的人口大规模迁移,集中在西南四县当中。可以说,在取得长沙的控制权后,刘备就开始着手此事。把镡成和辰阳让出,最大限度的缓解山民矛盾,取得更多山民和蛮族的支持。

    对此,诸葛亮也颇为赞成!

    他当然清楚,这样做于日后发展不利。

    可是面对曹操大军压境,刘备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

    只不过如此一来,也造成了辰阳和镡成两县,近三成百姓离家,投入深山峻岭之中,成为当地山民。

    但大多数人,还是服从了命令,迁移迁陵和酉阳两地。

    建安十三年二月初八,曹朋抵达沅南。

    通行者,还有武陵郡太守赖恭,以及听命于曹朋的庞德、魏延、文聘和王威四人。黄忠没有过来,而是留守汉寿,负责督设都督府。而荀彧也没有前来,虽然之前和曹朋说好,要随同视察。但不成想在曹朋离开作唐的第二天,他便接到了曹操命令,让他前往竟陵,商讨事宜。

    虽然荀彧有监荆南的职责,但他终究是曹操手下的谋主,需听从曹操调派。

    而曹朋呢,本身也有谋主随行。

    勿论是正的多谋,庞山民的稳重,以及张松的能言善辩,足以满足曹朋目前的需求。蒋琬随同曹朋在抵达临沅时,被曹朋推荐给了赖恭。可别小看这同乡之情……事实上,在东汉末年,这乡土之情的重要,远非后世那种老乡见老乡,背后捅一刀可比。那是真的亲热!

    赖恭祖籍零陵郡零陵县,位于零陵西南。

    而蒋琬则是湘乡人,位于零陵郡东北,说起来并不算太近。可两人相见之后,竟是极为亲热。

    曹朋向赖恭推荐了蒋琬,意思是让蒋琬为长史。

    哪知赖恭二话不说,以蒋琬为临沅长,武陵司马。手中三千兵马,尽数交由蒋琬统领……这一方面是同乡之谊,另一方面,也有向曹朋表明心迹的想。说起来,历史上的赖恭,后来是归降了刘备。而今因黄忠说项,他投靠了曹操。但如果从派系上而言,赖恭归属于曹朋一系。

    这一点,被曹朋疏忽了!

    古人有从一而终的说,赖恭因曹朋而归降曹操,从某种程度上,他身上已经有曹朋系的烙印。若是冒然再改换门庭,未必被人接受。而且,曹朋也极为清楚的表示了他对赖恭的尊敬。否则按道理说,赖恭虽然手握一校兵马,但这一校兵马,应该归于曹朋这个都督荆南军事的横野将军,虎豹骑大都督的手下。曹朋没有收取兵权,并释放了足够的善意;那么作为赖恭,自然也会有所表示。蒋琬的到来,是一个极好的引子。赖恭把兵马交给蒋琬,也没人说三道四。毕竟蒋琬是赖恭的同乡,有这一层同乡之谊,赖恭不信蒋琬,又相信谁?

    问题是,蒋琬又是曹朋的手下。

    这样一来,赖恭就等于是把他手中的兵权释出,还给了曹朋。

    投桃报李,曹朋则表示,政务之上当尊重赖恭的意见,他虽都督荆南,却不会插手荆南事务。

    荆州事,荆人治。

    曹朋向赖恭再一次表明了他的态度,而赖恭也正是荆州人,自然满意曹朋的这个举措……

    “令明,此以后,沅南就交给你了!”

    策马沅水河畔,曹朋勒马而立,手指河对岸道:“我会命公琰在北岸设立一寨,为你保证后方。

    十日后,伯侯将进驻洞庭。

    而到那时候,我将使伯侯以舟船往来沅水之上,运送物资,为你守住侧翼,以防刘备自沅陵出击。而你的任务,就是要把刘备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至少益阳兵马,定要给我死死拖住。”

    驻守益阳的,是刘磐。

    庞德闻听,立刻在马上躬身道:“但请公子放心,但德一息尚在,绝不令益阳分出一兵一卒。”

    曹朋点点头,拨转马头,举目眺望。

    但见远处,山峦隐现,薄雾弥漫。长沙郡而今尚属蛮荒,远非后世鱼米之乡可以相提并论。

    沉吟片刻后,他突然问道:“赖太守!”

    “大都督。”

    “这武陵治下,山民众多。

    若不能设解决,终究是一大隐患。我知伯谦大才,还需早些想出办,解决这件事情。若能平定了山民之患,一来可以安心发展,二来也能为武陵增添人口。此关系荆南未来之大事,朋拜托太守,能多费心思,早日解决……若能成,他日我必在丞相面前,为伯谦请。”

    赖恭顿时大喜,“大都督放心,恭必竭尽所能,为大都督免去后顾之忧。”

    曹朋笑了笑,以示感谢。

    他翻身下马,徒步登上一座土丘。

    前世,他没有去过湖南,但而今,却领略到了最为原始的湖南风情。两湖的开发,是在南北魏晋时期,盖因当时大量的人口迁徙,弥补了南方人口的缺憾,才造就了后世两湖人才济济的局面。

    有心来个填湖开发?

    问题是,两湖人口基数摆在那里,根本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填湖开发。

    要想发展两湖,只能脚踏实地的前进。孙权在江东的举措,为曹朋打开了一条思路。江东人口,同样不多,但是在历经近百年的征战中,却能够保持住和北方人口相差不多的数量。

    其中,固然有长江天堑,令江东战事相对较少的缘故。

    可是孙权在江东大肆征伐山越,掳掠山民以填充人口的举措,也是江东后来人口基数能超越巴蜀的一个重要原因。掳掠山民?和曹朋在河西推行了买卖羌胡为奴的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荆楚之地的山民数量,不见得比江东稀少。

    任何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史,都不可避免的沾染着斑斑血泪史。

    曹朋不知道,该不该向赖恭提出这样的一个建议。但这个想,却已经刻入了他的脑海之中……

    在适当的时机,曹朋会提出建议。

    若赖恭不能执行,他也不会介意,向曹操建议,罢免赖恭,换上一个有着铁血手腕的太守。

    不过于目前而言,为时尚早!

    “文长!”

    “末将在。”

    魏延连忙上前。

    虽说在私下里,曹朋会尊魏延一声兄长,但是在人多的时候,他还是会保持横野将军的威严。

    “你驻守零阳,需留意一件事。

    我记得早年间兄长率义阳武卒的时候,常深入荒山,与山民作战?”

    “正是。”

    “而今,你部兵卒,多以刀盾为主,需时常操演。”

    魏延闻听,连忙答应。

    曹朋的这个安排,说穿了就是要魏延牵制住五溪蛮兵马。适当之时,可以将其围剿,乃至彻底消灭。同时,他还担负着阻止充县陈到的责任。而夷道的文聘,则会给予适当支持,协助魏延,平靖山蛮之货。

    魏延帐下有五千兵卒,其中两千人,皆为刀盾兵。

    所配备的,都是刚从河一工坊运送而来的横刀,最适于与山蛮作战。辅以一千五百名钩挠手和一千五百名弓箭手,想必问题不大。不过曹朋也知道,和山蛮之间,会有一次长期的战斗。也许两三年,也许五六年,甚至更多时间。如果这种装备能够适应山地作战的话,曹朋会向曹操提出建议,加强山地演练。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魏延文聘,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驻留在荆南地区。对此曹朋已经和魏延打过招呼,魏延也表示,愿意听从命令。

    荆南八校?

    曹朋走下山丘,翻身跨坐马背之上。

    “咱们在往前走走,观察一下地形地貌。”

    +++++++++++++++++++++++++++++++++++++++++++++++++++++++++

    富春,孙府。

    外表看去,孙府似乎有些残破。不过作为江东孙氏崛起之地,这座祖宅内部,还是相当华美。

    在后宅的演武场上,一个少年手持盘龙枪,翻飞舞动,劲气逼人。

    一旁,几个魁梧的家丁默默肃立,看着那演武场中的少年,眼中却没有太多尊敬之色,反而透着一抹不屑。随着少年一声大喝,将盘龙枪收起。他浑身上下,被汗水湿透。在原地休息片刻,把大枪放回兵器架,大步流星离去。从头到尾,少年都没有理睬那几个魁梧家丁。

    就如同家丁眼中的不屑,而少年更无视他们的存在。

    几名家丁忙跟上去,却见少年在月亮门下突然停下脚步,猛然回身,目光中闪烁一抹冷芒:“怎么,要随我入后宅吗?”

    家丁露出尴尬之色,连忙道:“公子误会,我等只是……”

    “哼!”

    不等家丁说完,那少年已走进了月亮门内。

    当少年的身影完全消失之后,家丁突然朝着地上啐了一口唾沫,“若非吴侯看护,焉有你这小子嚣张。”

    “老三,住嘴!”

    看上去似乎是头领的家丁,沉声道:“那是大公子,是乌程侯的公子,也是主公的侄儿。你怎可口出不敬之言,若是被人听去,少不得惹来杀身之祸。主公让我们好生保护,却不是让你在这里牢骚。只要大公子在这宅院里,你我何必管他许多?就让他骂两句,也并非不可。”

    “知道了,哥哥!”

    几名家丁转身离去,那头领看了一眼月亮门,却轻轻叹了口气。

    他非常清楚,主公为何把他们派来这里。那少年年纪虽小,奈何有着非凡的家世。这江东六郡,是孙氏的天下,却不是主公打下来的江山。这是乌程侯孙伯符打下来的江山,虽说而今主公已经坐稳了位子,但是对方才的少年,仍极为忌惮。原因?非常简单,只因这少年的老子,便是那位有着显赫声名,被尊为江东小霸王,前江东之主,孙策孙伯符的儿子,孙绍。

    孙策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影响力仍旧存在。

    哪怕已经过去了八年,许多人仍记得孙伯符当年的威风。

    那些江东老臣,如程普韩当黄盖自不许赘言;当年追随孙策打天下的将领,而今更在江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周瑜就不用说了,那是江东水军大都督,更是孙绍的姨父。其余诸如贺齐、蒋钦、太史慈,也都是孙氏重臣,手握大权。文臣当中,也有许多孙策提拔起来的人物。

    比如张昭、张纮,哪一个不是孙策当年的心腹?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这是孙策临终之前的叮嘱。但实际上,也是为他的儿子孙绍保存实力。这也是孙权把周瑜派往柴桑,同时又大力招揽贤能,提拔鲁肃诸葛瑾等人的用意。如果孙绍长大了,谁又敢说,周瑜那些人不会扶立孙绍?只要有一个人跳出来,就会有半数以上的江东臣子表示支持。

    孙权,岂能没有防备?

    这位孙绍孙公子若是个没本事的,也就罢了。

    偏偏又是个有本事的,而且颇有乃父之风。前些时候,老将程普曾来探望,看到孙绍之后,竟忍不住老泪横流,只说孙绍长的像孙策。偏偏这孙绍,武艺不凡,也就更让孙权担心。

    把孙绍软禁于富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如果有可能,孙权不会介意,杀了孙绍以绝后患。但是孙绍的后娘,对孙绍极为看护,更有吴国太宠爱,让孙权无从下手。如果真的杀了孙绍,孙权也要担心,周瑜贺齐这些人的想。

    无奈之下,也只有将他囚禁富春,任其自生自灭……

    “母亲!”

    孙绍走进后宅,就看到一个美妇人,正在园中刺绣。在美妇人的身边,还有两个小女孩儿,是孙绍的两个妹妹。长女名孙琰,次女名孙礼。其中,那长女孙琰,也就是历史上陆逊的妻子。不过而今,孙琰只十岁,尚懵懂而不知人心险恶。

    美妇人,正是孙策的妾室,大乔。

    孙策的妻子死得早,只留下了孙绍这个骨血。孙策娶来了大乔,还未等他把大乔立为正室,便死于非命。而两个女儿,则是大乔和孙策的骨肉。孙绍虽非大乔亲生,但是对大乔的尊敬,却发自于肺腑。他知道,若非大乔拼命的护佑,说不定他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死人……

    孙策死后的第二年,孙绍也差一点死掉。

    幸亏救助及时,才挽回了性命。而之所以出现这种事,却是中毒引起……孙权对外说,是那些逆党所为,为此还看了十几个人头。可大乔心里明白,孙绍身在太守府,守卫森严。从内到外,全都是孙权的人,怎可能有逆党投毒?之后,大乔便找到了吴国太,恳请返回富春。

    再加上孙绍的小姑姑孙仁保护,才使得孙绍能安全的成长。

    这里面,可少不得大乔费尽心思……

    大乔年不过二十四五,相貌极为美艳,看上去端庄而贤淑。

    她温言道:“绍,练完枪了?”

    “嗯!”

    孙绍看着门廊上那一排箱子,突然眉头一蹙,轻声问道:“母亲,这些箱子,又从何而来?”

    “你叔叔派人送来。”

    大乔笑了笑,突然道:“对了,你小姑姑今天会来探望。

    一会儿的话,让人准备些酒菜,晚上也好款待你小姑姑……至于这些箱子……绍,也许不用太久,你就可以离开这里,自由自在了。”

    “什么?”

    “你叔叔为你应下一门婚事,便是当朝丞相之女。

    曹丞相此前派人前来求婚,希望把女儿嫁于你……你已十三,也算是大人了……你叔叔的意思,是让你去许都,到时候也能求一名。我思来想去,与其呆在这里,倒不如去闯闯。

    许都那边……

    终究没有性命之忧。”

    就如同大乔所言,孙绍已经长大。

    很多事情,他心里很清楚,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

    前些日子程普前来探望,询问孙绍‘过得可如意’。孙绍回答说很好,可实际上呢?在这座祖宅当中,他只是名义上的主人。那些下人全都是孙权派来,说是服侍,其实是暗中监视。

    可他不能对程普说,因为他知道,说出来也没有用处。

    而今听闻大乔说,他要离开这里,前往许都……孙绍先是一阵惊喜,可旋即脸上便透出了凝重之色。

    “母亲,我听人说,曹操老儿乃汉贼,何故要同意婚事?”

    “绍,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与你我无关。其实,这好坏又岂是那么容易说清楚?我只知道,你若是能离开这里,终归能安全许多。若久居此地,我担心有朝一日,你会有性命之忧。”

    “母亲,你和妹妹呢?”

    “我们……”

    大乔犹豫了一下,轻声道:“是你成亲,我和你两个妹妹,又岂能离开?

    不过,你只管放心,我们会很安全。你姨丈尚在,而且过些时候,等你走了,我打算带你两个妹妹搬去庐江老家。虽说庐江而今战乱,但家中还算安全,也好过在这里,举目无亲。”

    大乔的父亲乔国丈仍在世。

    庐江而今一分为二,一半归江东,另一半则归于曹操。

    如今的庐江太守,名叫董袭,也是孙权的心腹。不过呢,董袭和乔国丈关系不错,大乔若是带着两个女儿回家居住,倒也没有什么麻烦。合肥的甘宁,最近很沉默,也没有什么行动。所以,庐江那边,相对还算是安全。

    “母亲,我不去许都。”

    “为什么?”

    孙绍犹豫了一下,轻声道:“母亲难道看不出,叔叔的心思?”

    “哦?”

    “叔叔这是想要,借刀杀人啊。”

    “什么借刀杀人?”

    孙绍说:“前些日子,我看了那曹三篇所注的《三十六计》,其中有一条计策,便是借刀杀人。

    我留在江东,虽然危险,但叔叔终究有所顾忌。

    可我若是去了许都,名为成亲,实则为质子。将来万一有什么变故,孩儿必死无葬身之地。叔叔也正好借此机会,将我除掉,且不留半点破绽。况且我一走,母亲和两个妹妹怎么办?姨丈虽在,可毕竟是叔叔臣子……他这两年,甚少与我们走动,焉知会保护母亲周全?”

    “可你不答应,岂不是更危险。”

    大乔轻轻叹息一声,“你叔叔的心思,你难道不明白吗?

    你在江东多留一日,他就对你多一分忌惮。现在他尚有顾忌,可一旦找到了机会,绝不会留你性命。你父亲离去时,要我对你多加照顾。这些年来,娘虽竭尽全力,但大势所趋……你叔叔的位子越稳固,他对你的杀心就越重。留在江东……绍,你就唯有死路一条啊!”

    “这是我爹打下来的江山,我为何不能留在这里?”

    “正因为是你父亲打下来的基业,你叔叔就更不放心……”

    孙绍沉默了!

    半晌后,他突然开口:“母亲,我们一起离开这里吧。”

    “啊?”

    “带着妹妹,咱们一起离开。

    哪怕外面的日子在凄苦,总好过这笼中之鸟的滋味……更不要说,随时会有性命之忧,孩儿实在是不想在留在此地。前些日子,我在读《三十六计》时,看里面有一计,名叫‘走为上’。

    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既然江东非久居之所,何不另寻出路?

    你也说,叔叔的地位越稳固,就越是对我忌惮。既然如此,咱们就离开这里,凭我一身武艺,总能得安身落脚之所。母亲,若你和妹妹继续留在江东,早晚也会被叔叔设计,何苦来哉?”

    孙权,绝对是一个不择手段的主儿!

    这一点,大乔夫人也不是不知道。

    只是,这天下之大,又何处容身?孙绍不愿意去许都,想要带着她母女离开,谈何容易……

    “绍,而今天下大乱,又有何处,能令咱们母子容身啊。”

    孙绍沉默了!

    半晌后,他轻声道:“母亲,我有一个去处,怕叔叔就算知道,也奈何不得……只是不知,母亲是否愿往?”

    大乔一怔,忙问道:“那是何处?”

    孙绍,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