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被抓大牢
繁体版

第43章 史文博到大员

    地暖加热煮盐的工程实施方案是有了,但是落地工程计划书是要钱要人的。

    让苏鸣岗这位土著老板搞钱做投资那基本是没戏,就不说他压根看不懂这份计划书写的内容。

    如此奇特煮盐方式,苏鸣岗他恐怕是从小到大脑海都没这样的概念。

    对商人来说投入一件事情都是要回报的,李乐他们搞的这个制盐项目明显成本比较高,这也意味着回报周期有点长。

    排除掉让巴城当地势力主动出钱的可能。

    他们打印完项目实施计划书后,乘着皮卡就直奔苏子宁的办事处。

    会面时,李乐与他一同来的技术人员将他们的项目书给苏子宁看。

    苏子宁翻看项目书时眉头紧锁,一万平米的地暖蒸发池每平米造价五十元。

    加上其他的施工项目,整个新制盐厂的工程总价都接近七十万元。

    要知道现在巴城办事处的银行账户上也只有一百多万的闲置资金可用。

    如果全部投入一个制盐厂当中了,那巴城办事处是没法正常运营了。

    苏子宁认真看完项目书后,面露难色的说道:“新制盐厂造价太高了!办事处暂时没这么多钱,我也没有发币权。”

    李乐想了一个办法:“要不把巴城的几大家全部喊过来,将巴城盐业公司扩股集资?”

    跟着李乐他一起来的杨得发说道:“我看也可以找银行贷款吗?”

    两人的话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苏子宁顿时豁然开朗。

    对呀!开办制盐厂这特么是商业上的事情,根本不用办事处全部出钱。

    苏子宁无奈笑了笑。心说着自己还是穿越前的大官府思维,导致办事钻进死胡同了。

    总想着全部由官方来大包大办,忽略了民间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力量。

    不过,苏子宁还是不打算一次性上马这个蒸发煮盐项目。

    他心里面认为这个项目有点不靠谱。

    因为之前也没听说现代有这么制盐的。

    而且一次投入这么大,万一最后制盐效果不好呢?

    作为一个地方上主政官的苏子宁,对这种在现代和古代都没有应用过的新制盐技术更是小心。

    经过一番权衡利弊,苏子宁说道:“李议长和杨总的办法都很好。”

    “不过!站在我的角度上,不能光看到收益,更要承担项目失败的风险。”

    “这样,我们先弄一个验证工程。试验一下看这事到底行不行?”

    “如果行就加大投入,不行也能减少损失。”

    苏子宁这样小心谨慎也是不无道理,这个方案也不过是李乐他们这帮人拍脑袋想出来的。

    毕竟他们现在连地暖煮盐项目所需要的锅炉都没搞出来。

    李乐想了想苏子宁这个方法确实是有道理。

    没想到反而是自己这个老年人容易激动的热血上头,没有像在现代那么保守了。

    李乐回复道:“行吧!就按照苏委员的方法搞,不过前期的实验资金还是要解决。”

    苏子宁:“那是肯定的。你们这也是为巴城地区制盐探索出一条新路,验证项目的资金当然是办事处出。”

    然后,李乐等人拿着苏子宁批的五万兰芳银币实验经费出了办事处。

    他们十几个人成立了一个技术验证项目组,组长由李乐担任,负责专门推进煮盐事情。

    反正他们这些人也属于是留守在巴城的闲人。

    既然都立项成功了,那就开干。

    煮盐项目组的十几个人发挥各自的特长,内部又各自细分成几个小队。诸如:锅炉研发制造小队、施工建设小队等。

    不同的小队有不同的任务,方便将项目中的几件事情平行推进,以此来节省时间。

    李乐自己本来是打算去锅炉制造小队的。

    但是李乐想了下,制造2t/h的热水锅炉好像也不需要啥技术?

    只要把板材卷制后焊接到一起,然后设计好进水口、出水口、燃烧室、烟道差不多就OK了。

    所以他还是决定自己去施工现场监工。

    当天下午,一台大型挖掘机就被开了过来,准备开挖实验用的蒸发池。

    李乐小组他们选择的实验地点也是在苏鸣岗煮盐小作坊不远处。

    虽说只是一次实验,但是为了工业化生产,实验的规模搞小了也缺乏说服力。

    他们打算先建设一个三百平米的带大棚的水暖蒸发池来验证。

    巴城的蒸盐项目开始实质性的推进起来。

    另一边,在海上飘荡了快一个月的史文博,终于乘坐着王铁锤的海事巡逻船到了大员岛。

    连续的海上航行可把史文博累的不轻,他就没做过这么久船的。

    一路接收尼德兰在东南亚的据点都是军堡。

    里面除了几个红毛和土著,实际上没什么商业,这些据点甚至连城市都算不上。

    有着“海上马车夫”称的尼德兰在大航海时代都是更多靠在世界各地贸易赚钱,而不是建设和经营殖民地。

    这一点是他与同时期的英国和西班牙完全不同的,他们是真正的纯商人国度。

    几乎每个殖民地尼德兰都没实行过有效的统治,只是设置一个军事堡垒负责保护航线和贸易点的安全。

    这也是为什么荷兰人从1620年代就到了大员岛,却一直到郑成功收复台湾时都没对大员岛实行有效统治的原因。

    此时尼德兰在大员岛的据点在安平堡,现今台南市的安平区。

    原本多年前尼德兰他们是在澎湖列岛设置的据点,澎湖列岛毕竟离大陆近一点好做生意。

    但明朝在澎湖列岛也是有实际统治的。

    明朝的水师会季节性的驻扎在澎湖列岛。

    162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指派雷尔生司令占据明朝海军季节驻地澎湖筑城。

    后来明荷双方开始交涉,1623年VOC公司又在大员兴建临时据点。

    1624年在明军发动大军围困澎湖堡垒的威胁下,VOC公司主动在1624年4月拆除大员据点,全体人员返回澎湖增援。

    1624年8月,VOC的宋克接任澎湖司令,明荷双方协议退出澎湖转至当时非明朝领土的台湾。

    来台后就任首任大员长官的宋克于大员岛上拆除的城砦原址重新筑城并取名奥兰治城,总公司十七人董事会1626年下令将更名为热兰遮城。

    明代对台湾确实是没有实际的统治,开发大员岛都是靠沿海地区的流民和海贼。

    后来的大清一开始也是不想管大员岛的,要不是大员岛上的明郑政权为了生活,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在沿海抢虐。

    而且荷兰人和康熙关系不错,不断地给康熙吹耳边风让他去打郑经为荷兰人报仇,大员岛也不会成为大清领土的一部分。

    跟着史文博等穿越众同船而来的还有VOC的前总督范迪门和前巴城议员迈克尔·范登伯赫。

    从巴城出发一路到大员岛上的VOC据点几乎就是靠着他们来招降的。

    商人国家的尼德兰还是讲究契约精神,只要投降了就不会跟你搞别的事。

    所以史文博和王铁锤他们接收的也比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