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泥和高墙
繁体版

第二十三章 陈永芳阿姨

    住在苏瑾隔壁的那个女人叫陈永芳,一家四口,阿姨51岁了,因为是高龄产妇,所以孩子还比较小,只有七岁。

    陈永芳四年前还是待在农村,丈夫也是本分的庄稼人,两人经媒人介绍,男方比女方小了3岁,都说,女大三抱金砖,两人就这样喜结良缘,成了夫妻,虽然两人在年龄上不怎么占优势,但是也想要一个孩子,孩子生出来一个家就是5口人了。陈永芳和丈夫靠着天吃饭,生计全是在地里面,夫妻两没有读过书,家里的农活凑巧刚刚养活这一家子,就这样生活满打满算地过。

    厄运不会因为你苦就放过你,它的突然造访给这个本来就平庸到再平庸的家庭雪上加霜。

    2017年6月份,陈永芳的婆婆得了肺癌,晚期,老人家那天早上突然吐了一口血出来,执意不去医院,后来躺在床上很久,被儿子背到医院,检查结果一出,医生说生存期限最多两个月,男人就站不稳了,看着病床上的老人家不知道怎么办,男人坐在医院外的长廊哭了一个小时多,老人家早知道自己活不长了,收拾好东西就要回家,高额的化疗费也治不好,男人也只好背着老人回家。

    男人回到家,故意不说,但是纸哪里包的住火,“庆松,张庆松,回来你咋不说话捏,老娘身体怎么一回事,医生怎么说,你赶快告诉我,我都要急死了,”女人很着急,男人吞吞吐吐回答,“医生说...老娘是...是癌,肺...肺癌,没有及时发现,治不好了。”屋里一阵沉默,夫妻俩面面相觑,男人扑在女人怀里哭得像个孩子,“治不好了,治不好了,俺妈那好,老天也不看看,让俺妈遭这罪。”女人紧紧抱住这个即将失去母亲的孩子,安抚他。

    晚上吃饭的时候,桌子上出现了少有的肉,陈永芳夹起放在老人家的碗里,两个老人家没有动筷子,“给雯雯吃,我老了,咬不动,别浪费了,”夫妻俩不同意,一定要两个老人家吃,老人家没办法只好吃玩,“这肉,香,真香,哈哈哈哈哈,”两个老人家边吃边称赞肉的美味,当时吃猪肉对于普通人家不算太难,但是在农村特别是比较贫困的农村还是比较珍贵,看见两个老人家吃得香,夫妻俩脸上这才有了笑容。

    到了这个时候,就算再穷,陈永芳和张庆松也想买点好的给老人家吃,之前大家都想省下钱来给雯雯读书,这个时候,夫妻俩无论如何也要给老人家吃,隔天,张庆松两人商量好上街买点好吃的会来,“庆松,坐不坐车,坐我这车,20分钟保你到镇上,4块钱,坐不坐?”村口停着一辆老爷车,车主人王六站着问张庆松,王六每天都要去镇上做工,所以早上会带村里上街的人一起去,张庆松笑着,没有回答王六的话,挑着扁担自己走了,张庆松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走到了镇上,到的时候已经七点多了,街上商贩子的生意已经做起来了。

    “老板,这香蕉怎么卖?”

    “两块三一斤我卖,给你两块一斤,这香蕉好吃,在我这买过的人都说好吃。”

    “老板,我看你这香蕉有些都烂了,便宜点,老人家牙口不好给他们买点香蕉。”

    “够便宜了,这香蕉好,就是看起来那样,剥开就不会了。”

    张庆松挑了半天挑出了一些看起来不那么糟糕的香蕉,老板立马拿出袋子帮他包好,“一斤,给两块就行,”老板称好给他,张庆松从腰包拿出两张比较旧的一块给老板,提好香蕉走了。张庆松还买了些其他的水果,一斤猪肉,还有一些生活用品,又去小贩那给老人家买了两件T恤,高高兴兴走回家去了。

    回到家已经是晌午了,陈永芳烧好了饭菜,给老人家先盛了碗蛋汤,等着张庆松回来一起吃饭,陈永芳叫张庆松先放下东西,去洗个手好吃饭,黄瓜炒青椒,丝瓜汤,扁豆炒辣椒,配上米饭吃了午餐。陈永芳拿出买回来的水果,洗好,给老人小孩吃,要老人家穿上衣服试试,“我有衣服,你又买给我干什么,退了,浪费,”老人家不要,“浪费什么,这是庆松买好的,穿衣服穿旧了要换新的,赶紧试试,”陈永芳硬给老人家套上,老人穿上瞧了瞧还挺合身,“这衣服料子不错,花了不少钱,”老人家嘴上嫌弃儿子乱花钱,心里倒是蛮喜欢。

    “庆松,庆松,从你家借个你草帽用下,我家的烂了,等会我要去山上砍点柴,太阳毒得很,”村里的刘婆婆来借草帽,踏踏实实的农民,因为儿女全部出去工作了,老两口日子过得稍微轻松一些,陈永芳叫刘婆婆坐会,张庆松走了一上午有点累,吃过午饭在睡午觉,自己去给刘婆婆拿草帽。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虽然伙食比以前好多了,但是在癌症面前,老娘的身体越来越差,已经躺在床上下不了地了,夫妻俩每天照顾老娘,但是要提前给老人家准备棺材葬礼钱啊,张庆松一家除了务农没有其它的经济来源,只好向亲戚朋友开口借点。村里人多多少少回去看看老太太,毕竟一起在村子里生活了这么久,一行人进去待了一会又出来。

    “你看老太太都那么瘦了,眼睛都有点睁不开了,看来真是活不久了,阎王要收人了,命苦啊命苦啊!”

    “一辈子辛辛苦苦,也没享到什么清福,唉!”

    “我前段日子去他家借草帽,桌子上的香蕉都坏了,看来也没吃点什么好的,一辈子就要这样过去了。”

    一行人走出来后小声地嘀咕着。

    张庆松忙着出去借钱,自己这点钱哪够老人家体体面面走啊。张庆松去到镇上的表嫂家,张庆松穿了身干干净净的衣服,小心翼翼地敲了门,打开门,一个中年胡茬男看见是表弟,连忙请进来,倒杯水,“老婆老婆,庆松来了。”男人听见声赶紧从厨房走出来热情地和他打招呼,看见表哥表嫂这么热情,想到自己今年来的目的,不自觉地脸红了起来,喝了一杯水,只有支支吾吾地开口:“那个...那个...表哥,嫂,我今天...今天来...来借点钱,我老娘得了癌,快要撑不住了,借点钱让她老人家体体面面走。”屋内瞬间安静下来,女人听后坐在沙发上有点不耐烦,刚才那副热情模样全然消失不见了,但又不好说什么,一个劲地给男人使眼色,男人立马懂了,“庆松啊,你也知道,我们孩子也大了,在学校也不能亏待了他们,开销也大,我们一时半会儿也拿不出钱,这,我们没有办法啊,”男人一脸难色,庆松看见表哥一家因为这事很为难,便立马不说了,坐了一会笑着说要走了,女人立马站起来,“那庆松,替我们给姨问声好,我们忙,没去看姨了,”两人热情地送张庆松走出去,看着他走远了,女人收起笑容,“我就知道他来肯定是借钱,本来他家就是农民,家里5口人,穷得叮当响,这要是借了他们要还到猴年马月,”男人听后同意地点头。张庆松走到街上,不知道怎么办,离的近的亲戚就是表哥了,他知道表哥有钱,但是那是别人的钱,别人不借也没有办法,他站在街上又打了几个电话,电话都是未接通,在忙,张庆松只好走回家。

    陈永芳看见张庆松满脸愁容就知道了借钱无果,一阵忙忙碌碌后到了晚上,孩子吃过饭已经睡着了,两个老人也休息了,陈永芳夫妻俩坐在房间里,屋里的灯昏黄,外面很安静,他们低着头,叹着气,也不知道怎么办,“庆松,这怎么办,唉,再怎么样也要摆个席,”女人对男人说,男人无比羞愧,“我明天去村里挨家挨户借点,凑也要凑齐,”夫妻俩坐到夜深,困了才休息。

    第二天早上,张庆松在村里挨家挨户借钱,好话说尽,村里也知道张家老太太的事,立了欠条,多多少少借了点,忙碌了一天,夫妻俩看着桌子上终于凑好的钱沉默了好久,女人抹了抹眼泪。

    老太太7月份过世了,村里人在葬礼上帮忙,给老人家送上山了。

    葬礼结束了,家里经济更加紧张了,还有借来的钱要想办法给大家换上,夫妻俩带个孩子还有一个老人犯了愁,“前些天,刘老头和我说,他儿子在县里,工地里有活,找人,问我去不去,我去看看,总得赚钱不是,”张庆松想出个办法,一辈子没出过山的的陈永芳虽然担心但也没有办法。

    后来活找到了,日子也是满打满算地过,但是慢慢有了点积蓄,考虑到孩子也要上学,一家人开始慢慢在县里安家,带上老人也方便照顾,还了村里乡亲们的钱,就去县里了,日子很苦,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