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救赎
繁体版

第三十二章 霸王硬上弓

    崇祯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经过两个多月的建设,新城终于的雏形基本修建完成,这段时间王凡经常会去看看,看着一座大城拔地而起还是很有成就感的,特别是该城的名字直接叫永王城,让王凡的成就感直接爆满。

    但是这段时间王凡有更重要的事情,是建立自己的军工厂,开始着手生产火器了。

    据剑兰卫魏威来报,毕懋康于崇祯十三年七月十四日致仕,现在赋闲在家。

    得到这消息后王凡很是激动,立马让肖武与毕懋康接触,但是令王凡失望的是,毕懋康以外臣不能接见藩王为借口直接回绝了王凡。

    王凡这几天脑子里想的都是毕懋康这个军器大家,犹如久旱而没有甘露的滋润,鱼儿没有河水的养育,急的团团转。

    王凡在寝殿里踱步,嘴里嘟囔着:“什么外臣不能接见藩王,都是借口,你都致仕了,还有什么人不能见,难道你还要孤亲自来吗?”

    以前王凡独自一人时,都会称呼自己为我,现在他不在称呼自己为我了,而是用“孤”来称呼自己,也许他已经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了吧。

    “来人。”王凡出了寝殿,在门口叫道。

    “殿下,何事?”一个小太监急忙跑了过来。

    “你去将崔云叫过来。”王凡吩咐道。

    “是,殿下。”小太监小跑下去。

    一刻钟后。

    “殿下。”崔云在寝殿门外轻声叫道。

    “进来。”王凡沉声道。

    崔云双手垂下,低着头站在王凡面前,等待着王凡的安排。

    “你知道毕懋康吗?”王凡问道。

    听到这话,崔云脸上的表情有点呆滞,脑子却在飞速转动,立马说道:“殿下,奴婢对此人还真有点印象。”

    “哦,说下去。”王凡有点惊讶。

    崔云看了看王凡,就继续说道:“毕懋康,字孟候,号东郊,安徽歙县人士。是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先帝以中书舍人授于他御史的官职,后累迁广西道监察御史、右佥都御史、陕西巡按、山东巡盐御史。”

    说到这崔云看了看王凡的表情,顿了顿又说道:“这个人是个好官清官,陕西遭遇旱灾时,此人广设粥厂,大放仓廪,让流民渐复其业。但是此人太过正值,不肯投靠阉党,被魏阉给迫害罢官了,直到皇爷登基后,才被重新启用。”

    说完,崔云就站在一边,等着王凡说话。

    “你怎么知道这么清楚。”王凡眯着眼看着崔云。

    崔云看着王凡这个表情,心里不由暗暗叫苦,心道:“不是你叫我说的吗?说清楚了难道还有处罚吗?”

    “殿下,这是剑兰卫给的情报,奴婢看过了。”崔云有点结巴的说。

    “哦,原来是这样啊,是孤糊涂了。”王凡其实早看过,装傻道。

    “你说这毕懋康都辞官了,为什么孤请他来做府上的宾客,他却推辞呢?”王凡继续向崔云问道。

    “这个奴婢也不知道?”崔云选择了闭嘴。

    王凡看了看崔云,立马板着脸道:“你这奴才,孤知道你肯定知道原因,快说。”

    崔云看到王凡脸色,被这么一唬,立马接腔道:“奴婢知道也不多,就知道殿下应该派人多去几次,三国的时候,刘玄德请诸葛孔明出山不也请了三次吗?”

    王凡淡淡看着崔云,说道:“有道理,要是请了三次他任然不出山呢?”

    “殿下派人一定一个心腹内臣去,这样毕懋康才能看到殿下的诚意,还要备足礼物,即使他不收,场面上的事还是得做足。”崔云也娓娓道来。

    “我靠,还真是个人才,这些太监个个都是些人精,谁说的太监误国的,这太监里也是有人才的。但是这太麻烦了,我可没时间这么跟他耗着。”王凡心里感叹道。

    王凡一直就这么盯着崔云好半晌,看得崔云心里有点发麻。

    “崔云,你愿意替孤走一趟吗?”王凡问道。‘

    “殿下,有所不知,毕懋康此人不喜内臣,奴婢去怕是会误了殿下的大事。”崔云说道。

    “哎,真是烦躁,反正你给孤想个法子出来。无论用什么办法,能将他弄过来就行。”王凡恶狠狠的崔云说道,希望崔云能上道。

    “殿下,这样吧。”崔云看着王凡表情瞬间明白了过来,凑在王凡耳朵旁低语。

    “这样不太好吧!”王凡听完,就看着崔云,漏出一个黑人咧嘴笑的表情,嘿嘿的笑了笑。

    “你还是很上道嘛。”王凡心道。

    “殿下是非常之人,当行非常之事。”崔云看着王凡也笑了笑。

    第二天,几个剑兰卫骑着快马出了德安府府城,向着安徽歙县飞奔而去。

    五天后,一个看起来有些破落,但是很大的院子里。

    “你确定殿下这么交代的吗?”肖武讶然的问道。

    “大人,这事是千真万确的,殿下亲自给我说的。”魏威说道。

    “好,既然是殿下亲自说的,那我们就照办。”肖武说道。

    “兄弟们,今天晚上都打起精神来,别把殿下的差事办砸了!”肖武对着院子里的总人说道。

    “是,大人。”十几个剑兰卫同色答道。

    这个院子是监视毕懋康的联络点,平时就肖武和三四个剑兰卫在这里住着,其他剑兰卫都在外面监视着毕懋康,他们在都歙县分散而住,有大事肖武才以暗号联络众人。

    入夜,子时三刻。

    黑夜展开了墨色的天鹅绒,掩盖着地平线,黑沉沉的夜色,仿佛无边的浓墨重重的涂抹在天际,连星星的微光也没有。

    一座三进院的大宅子在黑夜里静静的垂立,这里地处不在歙县主街,听起来有点萧瑟荒凉。

    所谓三进院,既一进为一院,口字型的为一进,日字形的为二进,既二进为二院,目字形的为三进,既三进为三院。三进的大院子就是里面的布局有三个院子。

    十几个穿着夜行衣的黑影在黑夜的掩护下快数向那座三进院的大宅子靠近。

    “大人,院里的那条狗搞定了。”一个黑衣人对着为首的黑衣人说道。

    “现在那老头子还在书房里吗?”为首的黑衣人问道。

    “放心吧大人,我们监视了老头很长一段时间,早就摸清了老头的生活习惯,那老头每天都要看书到丑时才入睡。现在肯定还在书房里。”另一个黑衣人接话,轻声道。

    “好,行动,蒙汗药准备好了吗?”为首的黑衣人轻声问道。

    “都准备好了。”众人轻声答道。

    “好,记住,殿下说了,别伤院里一人。有情况就用蒙汗药。知道了吗?”为首的黑衣人轻声说道。

    “按原计划行动。”为首的黑衣人下达了最终命令。

    为首的黑衣人和另外两个黑衣人拿出飞虎爪,扔进墙后一拉,扣住实物后,拉扯了两下,确认绷紧后,立马顺着飞虎爪的绳子攀过了墙壁。剩下的八个黑衣人散入进黑夜中,在宅子的四面八方监视着宅子内外的一举一动。

    三个黑衣人从侧面进入宅子内,快速经过了西厢房,向北房疾步而去,这系列动作三人基本上没有出任何大的响声。

    来到北房,三人继续疾步掠过,没做停留,片刻就来到了书房外。

    书房里有微弱的烛光,为首的一人探头看去,就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坐在书桌前正在秉烛夜读。

    “行动。”为首的黑衣人轻声说道。

    听到头下命令了,意外两个人立马拿出一根细长空心竹签,在窗口上戳了洞,开始向屋里吹一种气体,为首一直盯着老头。

    片刻后,为首的黑衣人看到那个老头揉了揉头,有点晕晕沉沉的感觉,看一样子迷药起作用了,于是就轻轻的推开了门,门突然发出一声“滋呀声”,为首的黑衣人立马站在原地双眼紧盯着老头,看到老头有点昏昏欲睡,也没有向这边看过来,就缓了口气,轻声走到老头身后,用沾有蒙汗药的手帕,轻盖在老头口鼻上,立马老头就昏厥了过去,。

    为首的黑衣人摇了摇老头,见老头没了动静,立马直接扛起了老头,出了书房,对着两个同伴招了招手,悄无声息的退出了大院。

    第二天一早,大宅院里鸡飞狗跳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