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下
繁体版

第58章 三方会谈

    成皋城内,刘邦再三嘱咐英布一定要守住这一战略重镇,等待自己率领援军赶来。他没有在成皋多作停留,而是率太傅张良、太尉卢绾、太仆夏侯婴、将军曹参启程北上,前往韩信所在的河内郡修武汉军大营。

    此时河内郡已经被韩信攻下,楚军大将项佗率兵退回了楚国境内。

    从成皋去往修武的路上,刘邦就在盘算要如何抽调韩信和张耳的兵马,如今这二人麾下楚人已经很少了,大多是秦、魏、代、赵的降卒,一个不好就可能引发兵变,着实让刘邦伤脑筋。

    还好刘邦有太傅张良,驭将正是他这个相国专业户的特长。

    彭城之战刘邦兵败后,张良在下邑划策,献上三个计策:重用韩信、离间英布项羽、出兵挟持彭越骚扰项羽。前两计都已实现,效果很好,最后一计一直苦于没有兵力。

    这次张良旧事重提,刘邦不必直接抽调韩信之兵去荥阳,而是计划通过一名将军抽走部分韩信兵马去大野泽汇合彭越,此法对削弱韩信兵力的效果一样,但吃相要好看得多。至于究竟要从韩信手里抽调多少人走,这就要临机应变了,太少起不到作用,太多韩信恐怕也不会答应。

    【河内郡修武大营】

    被韩信派往齐国刺探情报的孙胜刚刚返回,他带来了一个令韩信震惊的消息——齐相田横、齐王田广(田荣之子)在与楚军的交战中兵败被杀,项羽已派人将田假(战国齐王建之弟)这个老头送回齐国继续做齐王,齐国与楚国随后便达成了停战协议,并有进一步建立齐楚战略同盟的可能。

    韩信对田广印象不深,他只在当初与田英的婚礼上见过对方,那时田广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

    此时田英还在来赵国的途中,还不知道自己的叔叔和弟弟也没了。但这件事终究还是要告诉她的,以她的脾气,一定会像她的父亲、叔叔、弟弟那样誓与项羽血战到底……

    韩信意识到自己作为田英的丈夫,最终不仅要与楚国一战,眼下更要帮妻子夺回齐国。

    韩信紧急召见李左车,两人经过一番谋划,确定了下一步向东讨伐齐王田假的战略方针。

    几天后,修武汉军大营内,刘邦、韩信、张耳举行了三方会谈,各方激烈地讨价还价,重新划分着各自兵力和势力范围。

    会上,刘邦用眼角余光看到韩信与李左车时不时小声进行着交流,这才认真打量起韩信身边这位英武不凡的将领。刚碰面的时候,韩信有介绍过,说是战国名将李牧之孙李左车。

    刘邦本未把李左车放在眼里,现在见韩信对其如此倚重,便忍不住向李左车发问:“不知阁下有何见解?”

    李左车作揖,毕恭毕敬道:“臣闻败军之将,不可言勇,恕小臣愚昧,不敢妄自提议。”

    这番话李左车对韩信说过,结果韩信让他直说,李左车便献策说服燕王臧荼投诚,不费一兵一卒解除了北方威胁。

    刘邦道:“将军但说无妨。”

    李左车不再推辞,道:“大王,恕我直言,若增兵几万南下东郡、砀郡与霸王开战,无异于羊入虎口也。”

    刘邦追问:“愿闻其详。”

    李左车道:“霸王目前以西楚、九江、临江三国十四郡之地为根基,如战国之楚、魏、韩、鲁、宋合并,兵多而粮足。大王若增兵二十万,才可与霸王争锋荥阳。若仅增兵十二万,只能退守洛阳。而若只增兵数万,恐于事无补,天下终将形成汉、楚、齐三国并立,再加燕、赵、韩、魏趁势崛起,便又成战国七雄态势。而汉占有关中秦地沃野,日久诸侯必合纵攻汉,届时大王只能退守函谷关了。”

    李左车的话句句扎心,却反映了基本事实和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刘邦这才站起身,恭敬道:“愿求将军指教。”

    李左车又道:“梁相(彭越)屡次骚扰西楚,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大王可派一得力干将,统兵两万前往巨野泽,并梁相之兵,攻袭西楚后方,楚军粮路被断,霸王必要回兵相救,则荥阳之围不救自解。”

    刘邦、张良、卢绾、夏侯婴、曹参等,惊得目瞪口呆,他们一路上商议的机密,竟被李左车一言道破。

    而李左车不仅看穿了刘邦等人的心思,而且抛出一个两万人的数字,也就是委婉地给出韩信一方的报价,再多就不好谈了。

    刘邦强作镇定,大呼:“善,大善。”内心暗自思忖:“若寡人身边能有这么一号人,何至于在项羽面前狼狈不堪?”

    但两万人与刘邦的心理价位还有差距,接下来的议程中免不了又是一番讨价还价,但气氛还算和平。

    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刘邦仍以韩信为大将军,继续统帅全军,并留下大部分兵力,给其吃下一颗定心丸。但韩信需要拨出数百骑兵和两万步兵给太尉卢绾,去巨野泽会合彭越,骚扰项羽后方。

    此外刘邦也把燕相昭涉掉尾与将军温疥的三千燕兵都要了去,以减少燕王臧荼与韩信的勾连。

    刘邦留下将军曹参继续辅佐韩信,并拜为左丞相,再加上一直在韩信身边的灌婴,将韩信军队高层重新恢复到了攻打西魏国时的格局,名为辅佐韩信,实则制衡。

    而原本由大将军韩信兼任的左丞相职务,对他来说也是画蛇添足,让给曹参也是可以接受的。

    韩信的底线是不能让刘邦把大部分军队带走,如今刘邦只削夺了自己约两三成的兵力,韩信长舒一口气,其他条件都好说。

    至于赵王张耳,其麾下一万多军队仍归大将军韩信调遣。张耳的监军常山太守张苍,拜为赵相,继续监督制衡张耳。

    赵王张耳本来兵力就不多,根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听从刘邦的安排,好歹能名正言顺地占据赵地做赵王。

    韩信瞥了一眼身边的李左车,见其微微颔首点头,便全部答应。

    当然,刘邦与韩信在军事战略上也有一个分歧——刘邦希望韩信稳固赵地后,去攻击东郡、砀郡,从侧翼袭击项羽。而韩信却坚持对刘邦说应该先拿下齐国,从背后夹击项羽。

    刘邦认为汉军在楚军面前本来就处于劣势,若再去树立一个像齐国那样的强敌,很可能招来灭顶之灾。

    刘邦是绝不肯让韩信冒险去攻击齐国的,连兵强马壮的项羽这么久都没有拿下齐国,他韩信到底是哪来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