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丝路
繁体版

第一百四十六章:狼烟四起

    大汉帝国立国近百年,元狩二年可能是大汉边军最扬眉吐气的一年。

    大将军卫青下令,驻守各处的将领,可以不事先通报,本着骚扰为主,劫掠为辅战略的目标,在优先保障边关不失的前提下,按照就近便利、相互策应、以多打少的基本原则,自主选择最佳时机,可以全面展开对匈奴蛮子的‘狩猎行动’。

    所有狩猎缴获,除行动开支以外,全部由各部处理,朝廷不收分文,但军功奖励照常执行。

    此令一出,全军士气高涨,许多驻守第二道防线的官军纷纷请战出兵边关。

    自主作战,可以深入匈奴地界‘狩猎’;

    现在正是草原膘肥马壮的收获季节;

    面对松散的匈奴游牧部落亦牧亦兵的牧民;

    正儿八经的正规汉军‘狩猎行动’不要太轻松;

    缴获归己自主分配,斩获军功奖励政策不变;

    …………

    上述种种,如果领兵将领再畏首畏尾,恐怕不用朝廷出手,手下的将士首先就不答应啊!

    征得汉武帝首肯,大将军将二线部队全面前出,充实稳固边关一线。

    汉军稳如老狗的雁门关太守程不识这回也被迫不得不做出改变,派出斥候打探敌情,抽调精锐的骑兵部队组成高速机动兵团,深入草原狩猎。

    这是明火执仗赤果果的劫掠行动。

    匈奴人强悍的时候,年年到边关各地‘打草谷’,现在形势反转,汉军为啥不能来个反向操作的‘狩猎行动’!

    姜还是老的辣,即便是出击作战,程不识将军依然是其中的佼佼者,几场打的狩猎行动下来,几乎一小半的部下被迫改行当起了羊倌和牧马人,因为缴获太多,原来的羊倌牧马人几乎被屠戮殆尽,把上百万的牛羊马匹骆驼赶回汉地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啊!

    各地的商贾闻风而至齐聚边关,除了战马被官方统一收购以外,其他畜牧出产几乎跌成了白菜价。

    朝廷不得不出面调停制定最低保护价来维护边军的既得利益,商贾们依旧乐得睁不开眉眼。

    汉朝地域实在太大了,再多的牛羊也能消化呀,一个个都赚的盆满钵满笑逐颜开。

    程不识将军抗衡了匈奴蛮子最凶狠的反扑,并且战而胜之斩获颇丰,战后一盘点,有点不淡定了——

    仅仅朝廷平价买走的战马,就足够此次战役粮草抚恤之类的的一切开销还绰绰有余,剩下的一大笔交易来的铜钱可都属于边军自主开支,当然朝廷有令在先,以奖励所有参战的将士为主。

    这笔钱比全军一年的军饷还多,他还从来没有这样富裕过,一时间有些不习惯哈。

    就像阿Q猛然间成了革命党,被昔日高高在上的老爷们称呼一声Q哥,总觉得现在的自己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

    麾下斥候卫原来一直梦想的一人双骑,通过这次狩猎行动已经全部配备齐全,骑兵老弱病残的战马全部替换了一茬,额外订购了一批装备,现在整个部队的面貌都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

    留下一笔备用金准备提高下一次作战的伤亡抚恤,剩余的大笔一挥全部发放,人均也有四五十贯铜钱。

    特么的,还是狩猎来钱快,怪不得草原狼年年打草谷上瘾。

    最高兴的还是朝堂的刘大官人和三公九卿,通过这次全线出击的狩猎行动,在扰乱敌人视线的同时,还极大的打击了匈奴蛮子的嚣张气焰,提振汉军士气,还以战养战给朝廷节省了大笔开支,可谓一石数鸟,受益良多。

    刘大官人的目光更加关注的是河西战事,这才是重中之重的大戏。

    可是这出大戏一开局就不太顺利——

    先说飞将军李广率领一万轻骑,深入草原大漠向旱麻岗挺进,一路踏平了几个匈奴人的小部落,顺利抵达冬青湖安营扎寨,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博望侯张骞率领的主力部队抵达,斥候前出百里地也不见大军的踪影,过了期限三日,飞将军再也坐不住了,便留下四千人在旱麻岗冬青湖等候,自己亲率六千精锐返程寻找。

    飞将军李广在旱麻岗东北三百里处,突然遭遇了匈奴左贤王五万人的主力大军,杀了个天昏地暗,最后六千大军只有不到一千人拼死杀出一条血路突出重围。

    在大漠逃亡的路上才遇到张骞带领的主力部队。

    两军会合,飞将军才得知主力部队在沙漠迷路了,才耽误了行程。

    迷路了,老天爷,你特娘的竟然迷路了,飞将军李广,骠骑校尉李敢,父子二人欲哭无泪,连骂人的心思也省了,只怪时运不济。

    别说博望侯张骞同样在逃亡时走过一两趟,就是一辈子出入大漠的骆驼客,在沙尘天气也会迷路,你以为大漠中遇到的一堆堆白骨都是各个出道的菜鸟,恰恰相反,他们大多数都是自信满满的老手,有句老话咋说的,会水的鱼儿叫浪打死,就是这个道理。

    是的,最近几天大漠又起了一场沙尘暴,能见度不到三五里路,整个天空灰蒙蒙一片,分不清东南西北,不是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养驼人,不迷路才怪呢。

    在旱麻岗附近,大军遇到了左贤王主力部队,五万多大军拉开阵势准备大干一场,谁知左贤王的部队竟然不战而退,遁入大漠逃之夭夭。

    匈奴人不退兵才怪呢!

    遭遇战绞杀李广的五千精锐,匈奴蛮子同样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困马乏,急需到水源地补给。

    可唯一适合的水源地被汉军先一步占领,仅仅这部分汉军就可以与他们形成对峙局面,取胜谈何容易!

    再说人能坚持,可战马没有不够的饮水绝对不能坚持,此消彼长,高下立判。

    最关键的是,左贤王大军得到王庭急报,让大军回师向东,驱赶深入草原的汉军。

    就这样阴差阳错,两军避免了在大漠交锋,汉军也没有追击,挥师西进,赶往拐枣湖集结点与冠军侯霍去病汇合。

    旱麻岗到拐枣湖足有三天的路程,第二天午后,大军正在大漠沙丘间穿梭,突然斥候来报,前方发现大队人马,足有数万人之多。

    人困马乏,随身携带的淡水即将枯竭,这可如何是好?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