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家乡
繁体版

第七章 探望故人

    火车驶离都城站,窗外下着鹅毛大雪去。五个半小时的车程,真心很是难熬,二等座的座位设计的一般般,很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具体感受就是座着感觉腰发空,我的体重又大,一排五个最为空间小,经济实惠,但不适合我,很是不舒服。

    所以这次我选择了一等座,一排四个座位,不仅空间增大,座椅的舒适度也大大的增加了,而且有挂靠的公司报销,这让我的旅途不应当备受折磨,舒适安心才是第一位的,养好精神,准备接下来的工作才是重点。

    我特地选了一个靠窗口的位置,看着窗位外的景色,由城市转换为乡村,在看看自己的行李就在自己为位置的斜上方45度的行李架处,多说一嘴,行李放在自己一眼能望到的地方是相对来说最安全的,虽然里面只是一些欢喜的衣物,但是安全第一,不能松懈。

    至于手机、平板、还有笔记本等等重要物品我都装在了贴身的包包里,安保方面是没有问题的。安心、舒心、信心。

    列车发车之前就快到午饭的时间来玩,我定了一份车上的盒饭,没有订外卖,送盒饭的原因就是方便,立马可以吃到,外卖还要等一段时间才成,也没什么特色食品想要品尝,真想吃,当然是出了让火车站,去找一家当地特色的网红罐子,就是朋友圈激励推荐那种,或是找一家人气旺盛的小店,好好的解决馋!

    吃过午饭,味道还可以,土豆牛肉的盒饭一荤一素,都要是就那么两块,过后到了,不塞牙,入口即化。素材就是爆炒洋白菜,绝对的快餐、素食伴侣,廉价、易储存,营养丰富,经济首选,味道着实不喜欢;米饭也是,廉价货,口感一般,含水量不小,如同嚼蜡没有饭香味,失败。

    凑合车吃吧,下次坐飞机吧,更省时间,一个小时就能到,可是我已经很久没有做过动车了,必须要了解一下实际情况。记得大学时代,我经常要往返于学校和都城的家里,一年要座上十次八次的。

    我当时在吉地的省会读书,那里民风淳朴,物产丰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第一次去学校报道,我和母亲在当地的商业区逛了一天,买了好多东西,正要准备去餐馆吃饭,道旁一位摆摊卖冷饮的阿姨,主动要求,帮我们照看东西,好让我们母子俩可以一身轻松的去吃饭,真是善良的阿姨,时过多年我依旧难忘她哪充满阳光的笑容。

    这在家乡也是没有的经历,到了都城更没有。一晃离开那里也有几年了,很是怀念,这回北上一定要去一趟。

    饭后喝了半瓶水,凑个水足饭饱吧,小睡一会。

    不知过了多久,车里的广播响了,前方大学、临时停车。

    我转身一看,窗外的雪下的更大了,还有大风。时事天气预报显示,室外气温摄氏零下十度,体感温度摄氏零下二十度。

    看来这能在这座车站临时逼雪了,也看不到站牌,这是哪一站哪,不过列车已经形势了三个多小时,应该是处在辽地的范围了,窗外没有山,那应该是进入平原地区了。

    这是我从车窗望见对面的站台有一个工作人,因为她穿着制服呢,很好辨认。从身材来看虽然穿的相对臃肿一点,毕竟此时的室外气温,已经摄氏零下十几度了,时不时的阵风,一会让体感温度直线下降。但是女生是可以肯定的。

    只见他身穿车站的暗蓝色制服套装,长衣长裤,闲的她很是臃肿、由此推断她制服内没少穿;脚下衣服棉鞋,样式很是复古,我小时候也穿过,不好看、易变形,但是保温、舒适;头戴制服配套的棉帽子,一块大红色的波涛将她保护的很是严密,手上戴的手套也很复古,还用一根绳子连在一块,小时候我也带过,满满的回忆。

    起初这位站台工作人员只是动不动的望着天空,似乎在看雪。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无聊了,她就开始,在站台上来回的走动,步伐很是逍遥,有点戏曲的感觉,又很闲庭信步般的放松,看来她很是沉浸其中;偶尔还会用手抓起一把雪洒向空中;她也许是快下班了、也许一会要去约会、还也许她刚刚踏上工作的岗位,对一切都很好奇!

    总之满满的清新气息是扑面而来,感觉总比我这些同行者要更加的热爱生活,与此同时车里的人们似乎已经不耐烦了,发发牢骚都是正常的,质问列车的工作人员也是无异于,人家也不容易,最享受的家属下车抽烟的和到站台上拍照的人们。人尽百态尽在此车厢内外。我还是继续欣赏对面站台上小姐姐的表演吧。

    又过了一段时间,乘务员考试要求,站台上的乘客上车,开了问题解决了,我要离开了,凝望着,对面站台上依然来回踱步的姐姐,我的内心有多了一份使命感,会想起儿时立下的誓言,自己经历多年的教育与社会磨练与奇迹,才有了今天的机会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为家乡做些什么。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衣锦还乡吗”

    只不过前路漫漫,我愿与留守们共进退!

    列车继续前行,缓缓地离开了这座小车站,我对站台小姐姐的只有真诚的祝愿与希望。而我则带着自己的使命继续北上。

    后半程很是顺利,经历了近六个小时的车程,我来到了辽地的省会,这座东北名称,依旧荣耀的坚守在一片富饶的土地上,无数人在这里成就艺术的梦想,还有人以这座城市的名字来为自己命名!

    它是绝对的历史名城,满清的入主中原的前进基地。北洋政府时期是军阀张作霖的大本营,小六子在九一八中无情的抛弃了他的故乡与先人的故地;解放后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重镇。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领先全国。但也是随着改革的东风一路没落,只是相对于其他临近省份,其实力依旧出众,只不过在,全球化的当下,其影响力已不复当年鼎盛之时。

    持续大量的人口净流出,严重的削弱了其在产业结构中的竞争力,过度的依赖国有经济而民营经济停滞不前是其当下表现的突出问题,然而深层次的还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没有重新调整,应当着重提升的第一产业没有得到充分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简言之,这里的未来是第一产业和旅游业以及与其配套的加工运输业等。

    其他的随它去吧。有必要完善或是战略利益要求的,我不说也会被有关部门保留起来,可是这毕竟是少数,目前指着几个公司像是要活上亿人口,不现实!

    通过专项投资与资源整合,这篇富饶的土地及其人民,潜力无限,未来光明!相信不久的将来,白山黑水的这篇大地上,将会焕发出新的容颜。不仅可以为全国人们提高丰富的农副产品,也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重回故土,或是来这里扎根繁衍。

    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家乡获得应有的地位与重视,伟大的民族复兴我们将提高坚实的物质基础,与全国人民共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