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管亥,黄巾大帅
繁体版

第35章 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人

    春耕结束后,自然就是山寨的建设。

    随着春耕结束,孙家那边的匠人们也空闲了不少。

    在又付出一箱子五铢钱后,又有三十多名泥匠抵达,随行带来的还有大量的糯米等物。

    管亥也是带着赵香、李瑜,勘察了地形,并详细手绘了山寨的格局。

    坞堡、哨楼、角楼、寨墙、外围的壕沟、城门吊桥等之类军事防御方面的,交给赵香。

    对于夯土地基怎么加固,糯米是用来磨汁参与其中,这个明显超出管亥的知识范畴。

    他重点关注的,还是内部的格局和功能。

    山寨内,道路要四通八达,方便调动。

    要有排污管道、公共厕所、公共澡堂、大厨房、馆舍、粮仓、井房等等。

    确保一旦官兵攻破坞堡,杀到山寨边,要确保山寨里面能形成自有的循环。

    这就是必须打井的原因。

    因为官兵一旦围困山寨,就有可能断水或者投毒。

    管亥很急,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最先建造的,还是寨墙和坞堡。

    与此同时,林地砍伐和荒地开垦,也不能全部停掉。

    练兵也不能停......

    到了四月份,进入山中的流民,开始忽然增多起来。

    管亥的工作重心又变了,他开始带着十几人来回奔走,见到流民就驱赶到管谷。

    毕竟,管谷中全部开垦,两千亩地,搭配野菜野果和渔猎,足以养两千人。

    而现在管谷中人口,方才两百余,远远不够。

    这些人入了管谷,第一件事先吃顿饱饭,然后再一一登记入册,发给照身帖。

    流民们也不全是空手来的,很多人是举家族搬迁入山,带的物资也很多。

    其主要原因还是税赋的问题,让一些家族感觉没法过了,不如逃入山中,寻个山谷种地。

    这方面管亥毫不犹豫的施展强力手段,宗族必须拆开,以户为单位,编入管谷之中。

    强硬坚决不同意的,则是把带头的直接杀掉。

    但凡被驱赶入管谷,也就没有再出去的可能性。

    “虽然冷血,但必须如此!“

    赵香建议。

    管亥也认可,乱世,先杀圣女婊,不是说说而已。

    这一番动作,也彻底震慑了谷中一些心思浮动的老人。

    随着人口的增加,钱粮的消耗,也开始持续的增大。

    眼看着粮食一袋子一袋子的减少,无奈之下,管亥又抽出十人,继续进山打猎。

    ......

    这一日,管亥刚刚下山,就看到桃林一带出现了两三百人。

    这些人拖家带口,车马辎重的什么都有,外围还有几个青壮骑着马。

    看到这群人,管亥吃了一惊,同时心中也有些火热。

    之前的宗族迁来,最多的不过四十来人。

    这一家近三百人,如果能吃下去,他麾下的士卒可以达到一百人。

    不过,对方并不是衣衫褴褛吃不上饭的流民,而更像是举族搬迁。

    这种人,不太好收服。

    但放任他们离去,管亥又有些不甘心。

    想到此处,管亥一拍马屁股,带着十人上前。

    嗵嗵嗵的马蹄声,惊动了对面,那两百多人的队伍,明显出现了一阵骚乱。

    随即,几个骑马的青壮,带着十来人迎了上来。

    双方接近到五十步的时候,对面明显有些惊慌。

    因为管亥这边刀兵铠甲齐备。

    对方青壮举着木盾,摆出一个防御的架势。

    管亥稍稍放缓马速,待到二十步左右,大声喝道:“你们是什么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你们又是什么人?”

    一声爆喝震得管亥耳朵嗡嗡作响。

    他一笼马匹,定睛看去。

    只见对面一名青壮越众而出,站在众人的前方。

    此人身形高大壮实,肤色黝黑,仿佛一座铁塔矗立。

    再细细看去,脸庞棱角分明,只是布满了深深的皱纹,如同刀刻一般。

    那浓密的眉毛如两把利剑,斜插入鬓,透露出凶狠的气息。

    眼睛如铜铃般大,射出锐利而冰冷的光芒,让人不敢与之对视。

    鼻子挺直而高耸,如同鹰钩一般,搭配宽大的腮帮,更添几分凶悍。

    前襟处虽然包裹严密,但单衣下疙瘩嶙峋,显然都是肌肉。

    赵香已经是高大魁梧,但和此人相比,却要小上一号。

    硬茬子!

    管亥冷笑一声,策马回转,忽地翻身背射,箭矢破空而去。

    “嗯!”

    铁塔大汉目光骤然收缩,他见对方纵马离去,还以为想逃。

    不成想竟是反手一箭。

    他急忙伸手抓住,这一抓,却是抓了个空。

    “箭法不怎么样......”

    话还没有说完,就察觉到头顶凉风飕飕,头巾竟不知何时被射飞!

    这时,管亥又笼回了马匹,再次厉喝道:“你们是什么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铁塔大汉脸色阴沉的可怕,好似无穷的力量蕴含在体内,随时可能如山崩一般爆发。

    然而,管亥嘴角带着一丝讥诮,甚至好整以暇的抱住胸口。

    一阵微风吹过,和煦的温度,却让人感受到丝丝的凉意。

    “哇!”

    不知道受到什么惊吓,远处的人群中,忽然响起婴儿的啼哭。

    那尖锐的童声,仿佛不受时空的界限,传入管亥的耳朵中。

    铁塔大汉咽了口唾沫,沉声道:“某等乃是朱虚县炅氏外族,因皇帝加税太甚,无有生计。

    所以举族迁入山中,想寻一块能活着的地方。“

    “炅氏?”

    管亥目光微微收缩,神思电转。

    在朱虚县,除却管氏,邴氏,炅氏是第三大族。

    其祖上曾有人做到豫州刺史。

    不过在管氏和邴氏之下,这已是他们的极限。

    如今的炅氏,基本上已经沦为豪强,郡县中的官吏数额,都要看管家的眼色。

    但不管怎么说,炅氏也是朱虚县的大家,如今竟有一支数百人要迁入山中。

    可见这次赋税的增加太过,而且炅家被摊派的更多。

    毕竟朱虚县的地,大多在管氏和邴氏的手中,他们要少缴,自然有人要多缴。

    想到此处,管亥慨然道:“我瞧你也是个英雄的模样,怎么连姓名都不敢报!”

    那人面色紫涨,双手攥的咯咯吱吱响。

    飘起的长发,忽地有一缕遮住了额前。

    “在下炅母!”

    大汉的声音几乎是从口中迸出,若不是顾念身后家眷,纵然对方马快箭利,他也要和对方火并一场。

    “炅母?”

    管亥一怔。

    这个人,在历史上,还是有记载的,出现在吕虔的传中。

    史载,吕虔在初平三年(192年),被曹操任命为从事,带领自己的家兵镇守湖陆城。

    后逢襄贲校尉杜松的部下炅母等人作乱,与昌豨勾结。

    于是曹操命吕虔接替杜松。

    吕虔到任后,招诱炅母和他的首领及党羽数十人,赐他们酒饭,暗中派壮士埋伏在两侧。

    等看到炅母等人都喝醉后,吕虔便命两侧的伏兵把他们全部杀死,并安抚炅母的部下。

    由此,炅母成为吕虔的业绩,从而在史书上留下大名。

    只是襄贲县在徐州东海郡,这里是青州北海国朱虚县。

    但仔细想想也就恍然了,结合管亥本体的记忆,可以知道炅氏的本族在北海国。

    后来,青徐之地黄巾之乱再起,管宁邴原都跑到辽东了。

    而炅母等人跑到东海郡,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当时辽东太守公孙度治理的辽东,和陶谦治理的徐州,都是比较安定的。

    也就是说,除了之前存疑的韩龙。

    管亥现在是见到活着的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了。

    虽然说留名的方式不太光彩。

    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出一些能力的端倪。

    最起码作为曹操麾下襄贲校尉杜松的麾下,炅母能够车翻领导。

    甚至吕虔来了,也不敢直接硬碰硬的讨伐,而是安抚诈杀。

    最好能把此人收入麾下。

    管亥在这边思索忖度,炅母那边的火气则是在不断累积。

    就在他忍不住想要发飙的时候,管亥已经打定了注意,他开口道:“我看你年岁不大,很多事情不能做主。

    这样,把你们族中族长请出来,谈的好的话,我可以给你们指明一处康庄大道。”

    闻言,炅母冷哼一声,道:“宗族事情,一向由某来定夺,你有事尽可诉说。”

    管亥道:“这一片山区,都是由我统管。

    我可以化一部分区域给你们,让你们安心种地。

    但是,你们必须听从我的号令。

    放心,我和你们一样,不过是想在乱世中找一处安身之所罢了。”

    闻言,炅母目光闪烁,再次问道:“你到底是何人?”

    “我啊!”

    管亥皱起眉头,怎么介绍自己呢?

    山贼管亥?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不合适。

    直接强力收拢也不合适,对面人太多。

    甚至打散了都不合适。

    陡然,一个人影浮现在脑海,管亥顿时想起了介绍自己的好办法。